- 年份
- 2024(8962)
- 2023(12702)
- 2022(9920)
- 2021(8978)
- 2020(7151)
- 2019(15979)
- 2018(15393)
- 2017(29424)
- 2016(15391)
- 2015(17100)
- 2014(16823)
- 2013(16321)
- 2012(14897)
- 2011(13215)
- 2010(13071)
- 2009(11957)
- 2008(11174)
- 2007(9895)
- 2006(8497)
- 2005(6951)
- 学科
- 济(69309)
- 经济(69142)
- 业(47078)
- 管理(44629)
- 企(36643)
- 企业(36643)
- 方法(31124)
- 农(29430)
- 数学(26733)
- 数学方法(26345)
- 业经(23000)
- 农业(19756)
- 中国(19397)
- 财(18900)
- 制(13463)
- 地方(13004)
- 务(11348)
- 财务(11308)
- 财务管理(11286)
- 产业(11144)
- 理论(11002)
- 企业财务(10799)
- 学(10794)
- 银(10726)
- 银行(10716)
- 和(10430)
- 行(10219)
- 融(10215)
- 金融(10213)
- 信息(9970)
- 机构
- 学院(214519)
- 大学(213617)
- 济(89776)
- 管理(88346)
- 经济(87945)
- 理学(77015)
- 理学院(76301)
- 管理学(75042)
- 管理学院(74605)
- 研究(64415)
- 中国(50302)
- 财(42206)
- 京(41820)
- 科学(36543)
- 农(34412)
- 财经(33910)
- 中心(33190)
- 江(32020)
- 经(30955)
- 业大(30031)
- 经济学(28488)
- 所(28399)
- 范(28313)
- 师范(28064)
- 经济学院(25788)
- 研究所(25677)
- 农业(25355)
- 财经大学(25323)
- 州(25131)
- 北京(24997)
- 基金
- 项目(152627)
- 科学(123144)
- 研究(115640)
- 基金(113727)
- 家(96999)
- 国家(96091)
- 科学基金(85307)
- 社会(79094)
- 社会科(74026)
- 社会科学(74006)
- 基金项目(59854)
- 省(59538)
- 教育(53050)
- 自然(52168)
- 自然科(51035)
- 自然科学(51024)
- 自然科学基金(50106)
- 划(48885)
- 编号(47260)
- 资助(44241)
- 成果(37461)
- 部(34162)
- 国家社会(33536)
- 重点(33456)
- 发(32660)
- 创(32471)
- 课题(30953)
- 教育部(30366)
- 人文(30262)
- 创新(30162)
共检索到309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晓红 张冬英
乡村UP主正在成为现象级的乡村带货群体,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流量变现方式。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以B站4位乡村UP主为样本,基于其短视频、弹幕和评论等数据,发现除带货、接广告等流量变现的常规方式外,还出现了孵化新UP主和自我孵化等新的变现方式。考察乡村UP主与粉丝之间的社会资本,发现其具有关系维度下的市场建构与虚拟空间特征、认知维度下的无关系认同和无物理空间约束特征以及社会资本的非结构化特征。在社会资本视域下,乡村UP主的流量变现遵循关系维度下的重复交易逻辑、认知维度下的信任交易逻辑、认知—关系交互维度下的客户管理逻辑。基于此,应深入研究数字社会资本,凸显其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准确刻画虚拟空间的社会关系及其规律,理解并拓展关系维度下的线上线下交易治理、认知维度下数字内容的创作生态治理以及开放性特征下数字产权议题的全面推进三个维度的治理含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苏鹏举 张阿赛
新生代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靶心。历时性、共时性和现实性构成融入乡村的历史脉迹,教育情怀、乡土文化和乡村身份使其身心都融入乡村振兴成为可能。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遭遇教育情怀遮蔽对“我自己是谁”志业的迷失而区隔于城乡空间、乡土文化式微对“我价值何在”使命的迷茫而悬浮于社会场域、乡村身份消解对“我将去何处”抱负的迷惑而远离于公共生活。究其缘由,心理基础抽离囿于教育情怀融入遮蔽、制度保障弱化导致乡土文化融入式微、社会桥梁区隔陷入乡村身份融入消解。为此,可通过营构社会信任氛围以夯实教育情怀融入心理基础;优化互惠规范机制以完善乡土文化融入保障制度;激活关系网络资源以搭建乡村身份融入社会桥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晓明
乡村治理面临社会结构变迁,乡村规约权威弱化,传统乡规民约与现代文明碰撞的现实挑战,社会资本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来源,对于重构乡村自治的信任网络、秩序空间和德治观念的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基于乡村治理的实际情况,增强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要求在政策层面加强对社会资本参与的激励与引导,实现不同资本类型的有机整合,共同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睿
政府财政支出难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稳定投入,更多地需要社会资本。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推动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利于从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管理规范等各方面影响农业发展转型。受我国农业发展市场内外环境的影响,尽管政府政策支持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瓶颈,需要从多方面探索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推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睿
政府财政支出难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稳定投入,更多地需要社会资本。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推动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利于从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管理规范等各方面影响农业发展转型。受我国农业发展市场内外环境的影响,尽管政府政策支持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瓶颈,需要从多方面探索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推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梁梁 李世强
乡村善治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供给与资源输入,还依赖于乡村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基于社会资本的崭新视角为探索乡村善治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通过对乡村治理演化轨迹和现实困境的深入诠释,为因地制宜引导社会资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别论述了社会资本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协同互动关联,旨在揭示社会资本与乡村善治的内在逻辑联系。聚焦社会资本,为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提升乡村治理绩效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社会资本 逻辑关联 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臻
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绩效水平,既涉及到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内部权力配置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又牵涉到各治理主体间的沟通效率与合作状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提社会资本对改善目前乡村社会治理的内源性困境,实现有效治理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陕南乡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具体运作展现了各治理主体的互动过程和复杂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乡村社会治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方面,社会资本的丰富程度能够影响各主体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水平;另一方面,规范、信任和参与是影响构建乡村社会多元治理网络的主要因素。由此,有必要重塑乡村的社会网络,进一步促进乡村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持续推动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乡村社会治理 运作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新会 蔡会明
本文论述了农民工乡村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其进城社会资本缺失的补救。目前与农民工有关的城市社会资本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有关的正式制度安排,农民工很难利用,农民工进城社会资本严重缺失。补救办法: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引导;除政府组织外,倡议建立一些帮助农民工的社会组织;鼓励发展一些服务农民工的非政府组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明忠 魏滨辉
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14—2018年多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探究乡村治理改善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治理改善可以显著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且这一基本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和双稳健的IPWRA模型估计后依然成立。基于不同收入来源,乡村治理改善有利于缩小农村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乡村治理改善具有“益贫性”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此外,社会资本的嵌入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而且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对乡村治理改善助力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小具有协同效应;异质性方面,乡村治理改善对中西部地区、非农型以及高人力资本农村家庭的内部收入不平等产生更为显著的缓解效应。可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明忠 魏滨辉
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14—2018年多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探究乡村治理改善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治理改善可以显著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且这一基本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和双稳健的IPWRA模型估计后依然成立。基于不同收入来源,乡村治理改善有利于缩小农村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乡村治理改善具有“益贫性”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此外,社会资本的嵌入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而且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对乡村治理改善助力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小具有协同效应;异质性方面,乡村治理改善对中西部地区、非农型以及高人力资本农村家庭的内部收入不平等产生更为显著的缓解效应。可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得勇
文章把社会资本和承载它的社会实体(诸如关系网络、社团)区别开来,将其定义为一种深藏于人类意识之中的观念性资源,由信任、合作、互惠、利他和宽容等观念要素构成,对拥有它的个体、群体乃至国家具有积极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社会资本影响政治生活的作用机制,并以中国10省市的20个乡镇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条件下社会资本对政治领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乡村社会资本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政府治理水平、政治信任、现代民主价值观、官民关系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公民社会、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作者主张,社会资本有利于乡村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公推直选"等民主试验如果在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泉民 李怡
信任是人际间走向合作的基础。小农进入市场途径不是取消小农家庭的生产组织形式,而是农民农场一体化,农民农场一体化的最主要形式是合作制。中国社会关系取向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并带有"圈子主义精神"的"熟人信任"。这种以亲缘和拟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是中国农民走向合作的行动逻辑,促使个体农民在面临市场挑战时合作行为发生及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发展,但同时也内在规定了合作对象及范围的"规模界限",最终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向更大规模、更大地域空间的拓展。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是需要以契约、产权等现代制度为基础的"普遍信任"来做支柱,而不是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个人信用"来维系。
关键词:
关系网络 信任 合作经济组织 社会资本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冰冰 王曙光
本文利用全国10省17村494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村社区公共品提供中社会资本、村庄特征对于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参与程度和社会资本的因子,并进行OLS及稳健性回归,结论发现农户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户在乡村公共品提供中的参与程度具有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农户的"公共意识"、"政治意识"、"社团互助"、"社区认同"、"社区信任"等因子。村庄特征对于农户公共品提供中的参与行为也产生显著影响,村庄的流动性提高会降低农户的参与程度,但是村庄的封闭性和合作化程度提高会提高农户的参与程度。同时,公共品提供中对于农户的号召会对农户的参与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设中召开村民大会能显著提高农户的参与...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社会资本 农户参与 乡村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中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农村发展不充分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产业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乡风文明衰落、乡村治理无序以及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而乡村社会资本则可以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实现提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依赖丰富的社会资本。因此,应从建立社会信任、健全社会规范以及建设社会网络三个维度来培育社会资本,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乡村振兴战略 社会信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翼源 方建斌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背景下,研究社会资本与乡村生态治理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是提升基层政府治理效能的时代课题。在探寻社会资本与乡村生态治理耦合思路上,恪守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我们发现当前乡村生态治理困局表征在:主体生态治理观念"失声"、共治网络链接"缺位"、治理资源禀赋"分化"、监督规范体系"式微"环节。我们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在科学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的基础上,唤醒村民生态共治的责任意识,筑牢村域人际交往的网络纽带,复建资源公共槽优化区域差异,激活基层治理机构的监督效能。乡村生态治理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构筑系统性的共治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嵌入、吸纳与协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逻辑——基于苏A县案例的考察
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基于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考察
乡村振兴时代“零污染村庄”的实践逻辑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源头村的个案考察
“三权分置”改革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的路径与逻辑——基于湖南鹊村的经验考察
“比”:乡村水利工程建设民众动员的内在逻辑——基于1952—1953年整修南洞庭湖工程的历史考察
乡村经济内生式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逻辑——基于江苏省Z镇的经验考察
互动与重塑:乡村现代化转型的行动逻辑——基于广西S村的案例研究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民族杂居地区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治理的耦合逻辑——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分析
社会体制的历史和逻辑轨迹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