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65)
2023(21084)
2022(18225)
2021(17116)
2020(14410)
2019(33322)
2018(33034)
2017(63549)
2016(34962)
2015(39649)
2014(39714)
2013(39058)
2012(36413)
2011(32870)
2010(33405)
2009(30938)
2008(31177)
2007(27965)
2006(24790)
2005(22035)
作者
(101787)
(85329)
(84732)
(81007)
(54250)
(40717)
(38665)
(33080)
(32221)
(30855)
(28832)
(28798)
(27184)
(26938)
(26769)
(26260)
(25588)
(25168)
(24470)
(24412)
(21223)
(21082)
(20819)
(19479)
(19143)
(19031)
(18991)
(18915)
(17340)
(17085)
学科
(139094)
经济(138910)
管理(106601)
(102326)
(84590)
企业(84590)
方法(62358)
数学(53769)
数学方法(53017)
(47348)
(44584)
中国(37941)
业经(33293)
(32334)
(30186)
农业(29157)
地方(29045)
(27338)
财务(27243)
财务管理(27168)
企业财务(25790)
(25218)
贸易(25207)
(24461)
(23471)
银行(23404)
理论(23196)
(22206)
(21717)
金融(21710)
机构
大学(502903)
学院(501764)
(199725)
经济(195187)
管理(194064)
研究(169454)
理学(166879)
理学院(164983)
管理学(161888)
管理学院(160956)
中国(128205)
(107024)
科学(104542)
(101413)
(86268)
(85642)
研究所(77819)
中心(77482)
财经(77209)
(77188)
业大(74463)
(69854)
北京(67604)
(66680)
农业(66278)
师范(66058)
(61260)
(61253)
经济学(59853)
财经大学(56922)
基金
项目(332370)
科学(260411)
研究(243327)
基金(240119)
(208962)
国家(207191)
科学基金(177081)
社会(152067)
社会科(143878)
社会科学(143840)
(129877)
基金项目(126508)
自然(114998)
教育(112424)
自然科(112261)
自然科学(112227)
自然科学基金(110178)
(109345)
编号(100303)
资助(99407)
成果(83520)
重点(74648)
(73611)
(70304)
课题(69517)
(68086)
创新(63602)
科研(63485)
教育部(62957)
国家社会(62008)
期刊
(225371)
经济(225371)
研究(150297)
中国(99742)
(82729)
学报(80664)
(80272)
科学(73335)
管理(70876)
大学(61443)
学学(57814)
教育(55073)
农业(53768)
(47443)
金融(47443)
技术(43062)
财经(38167)
业经(37573)
经济研究(34915)
(32576)
问题(29542)
(26678)
(25684)
图书(25416)
技术经济(24020)
理论(23671)
统计(23045)
科技(22660)
(22424)
现代(22276)
共检索到75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连华  侯亚楠  江忠兰  
乡村财务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与社会和谐的关键。目前我国乡村财务治理机制在设计与执行环节存在制衡缺失、效率低下等诸多缺陷,成为引发村民上访及制约乡村发展的根源。文章以我国较为通用的"村账双代管"模式为对象,以36个乡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从问题总结和理论分析两个角度剖析了乡村财务治理的缺陷表征、环境因素及制度诱因,指出应从加强村级财务信息公开、强化对村委会的业绩考核、加大对经管站人员的激励与约束、严格执行回避机制及大力实施村级会计核算电算化等方面,修补现行乡村财务治理机制缺陷,提高治理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山水  罗丹  
股份合作制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轨状态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作为我国农村当前最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 ,它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其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就开始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 :企业缺乏建立独立的治理结构的基础、股东股权与投票权的对称破缺、缺乏股东行使权利的机制、管理者阶层缺乏充分的经济意义上的代理权与相应的责任承担机制、组织机构缺乏信号显示机制、缺乏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机制等。为适应制度环境的变化 ,必然要不断进行边际调整以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华君  
民主选举制度是乡村中国村民自治最基础的部分,其核心是多数原则及投票行为。在考量部分乡村社会后发现,多数原则原本意义上的相对多数在一些乡村正异化为绝对多数,其追求的择优目的正生成择劣的效果;而投票行为应有的公共理性正被经济理性所取代。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社会民主土壤的贫瘠,体现在:民主形成于理性主义而非经验主义的;缺乏以多元中心信息系统为特征的独立舆论环境;生活普遍贫困使得民主共识难以达成。因此,在乡村社会矫正民主选举原则,发展市场经济是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克新  
一 以灵活的经营机制为特征的乡村企业,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实现了总量扩张,对此我们应有两点基本估价:其一,乡村企业实现速度为主型相对速度效益型要容易得多;其二,这种以经营机制为支撑的速度型,已隐含着因产权制度不健全而积聚的某些问题和矛盾。因此,乡村企业要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就必须尽快完善其产权制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林   黄炯   贺容煜   刘芬  
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PEST理论模型,基于湖南省36个村务微信群688名村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行为。研究发现,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明显多于创造性行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外部环境以及村民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效能感正向显著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和创造性行为,且村民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效能感在外部环境与村民参与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应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外部环境、增强村民参与的效能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创造性行为,以此促进乡村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林   黄炯   贺容煜   刘芬  
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PEST理论模型,基于湖南省36个村务微信群688名村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行为。研究发现,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明显多于创造性行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外部环境以及村民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效能感正向显著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和创造性行为,且村民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效能感在外部环境与村民参与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应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外部环境、增强村民参与的效能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创造性行为,以此促进乡村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和平  袁强  
当前乡镇企业资产管理的缺陷及矫正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企业资产总量、资产结构、资产质量有了较大的优化和提高。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在乡镇企业资产管理和运用中还存在着不少缺陷。(一)流动资产呈恶性循环,周转缓慢。...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龙  
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中,利己型寻租由于利己型特征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成为政府反腐重点,并随着反腐制度的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大幅减少,利他型寻租则由于利他型特征而受到社会忽视并呈蔓延之势,造成新的危害。基于中部S镇的调研显示,相对于普通利己型寻租,利他型寻租不仅导致乡村振兴项目资源错配与低效利用风险增大,而且形成示范效应助长官本位与乡村发展路径依赖,损害政府公信力,其潜在危害更大,也应引起政府重视。为此,需要结合中国现实国情,从树立民本思想和公平意识、完善民主法治、矫正乡村振兴目标的异化、加强乡村振兴项目监管等方面,制定减少利他型寻租的合理对策,有效提高乡村振兴项目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公平性,恢复政府公信力,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德进  
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对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林业产权的特点,对南方乡村集体林业产权制度的根本缺陷作了探讨,如产权主体虚设,权能不清;无差异共有产权导致了很大的外部性;权利约束失效,委托代理关系扭曲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乡村振兴战略正以蓬勃之势在国内广泛推行,探索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从赋能理论切入,侧重于乡村技术赋能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和挖掘乡村技术赋能背后的运作机理,从而助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目标。尽管现阶段技术在对乡村赋能时也面临个人技术赋能层面的观念困境与文化困境、组织技术赋能层面的参与困境与组织困境,以及社区技术赋能层面的制度困境与结构困境,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为促进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未来可以从个人技术赋能层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组织技术赋能层面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社区技术赋能层面完善制度结构体系,以此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以吉安为视角,分析了老区农村金融市场概貌及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坤  郭斌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村财乡管"是实现对村级财务监督的普遍做法。该制度设计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减少或避免村干部的贪污腐败现象。然而,近年来农村涉财问题时有发生,实践中该制度却无法对村干部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本文认为,只有利用契约的形式强化对村干部任中监督与离任审计,加强信息公开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制止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种种乱象,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南平  刘小勇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作为反洗钱的三项核心制度之一,处于反洗钱预防的第一道关口,在防范洗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反洗钱法》对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作了详尽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小缺陷。本文就基层金融机构在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归纳,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乡社会转型期农民流动性增强、村庄公共性萎缩、乡村精英权威弱化,加剧了乡村治理精英的社会性流失;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传统乡村治理精英的制度性流失。转型期乡村治理面临精英缺位的实践困境。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中,搭建多元化乡村精英参与村级治理的数字平台,促进了乡村精英主体整合、精英权威重塑,再造了复合型精英治理结构,重塑了乡村精英治理的规范化和公共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中的乡村精英治理也面临精英主体性弱化、数字形式主义以及治理悬浮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发挥乡村精英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治理优势,而且要遵循数字技术与治理主体、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的适配性,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渐进性变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乡社会转型期农民流动性增强、村庄公共性萎缩、乡村精英权威弱化,加剧了乡村治理精英的社会性流失;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传统乡村治理精英的制度性流失。转型期乡村治理面临精英缺位的实践困境。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中,搭建多元化乡村精英参与村级治理的数字平台,促进了乡村精英主体整合、精英权威重塑,再造了复合型精英治理结构,重塑了乡村精英治理的规范化和公共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中的乡村精英治理也面临精英主体性弱化、数字形式主义以及治理悬浮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发挥乡村精英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治理优势,而且要遵循数字技术与治理主体、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的适配性,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渐进性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