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5)
- 2023(9916)
- 2022(8395)
- 2021(7730)
- 2020(6467)
- 2019(14927)
- 2018(14730)
- 2017(28186)
- 2016(15337)
- 2015(17711)
- 2014(17687)
- 2013(17407)
- 2012(16447)
- 2011(14981)
- 2010(15249)
- 2009(14022)
- 2008(13537)
- 2007(12039)
- 2006(10568)
- 2005(8783)
- 学科
- 济(66631)
- 经济(66540)
- 业(40480)
- 管理(39255)
- 方法(30245)
- 农(29371)
- 企(28189)
- 企业(28189)
- 数学(27275)
- 数学方法(27008)
- 农业(19635)
- 中国(17832)
- 财(17201)
- 地方(17126)
- 业经(15616)
- 制(13666)
- 学(11748)
- 融(11548)
- 金融(11540)
- 贸(11296)
- 贸易(11293)
- 易(10865)
- 银(10223)
- 银行(10202)
- 体(9884)
- 行(9767)
- 发(9504)
- 理论(9457)
- 环境(9008)
- 务(8998)
- 机构
- 学院(215482)
- 大学(214042)
- 济(86498)
- 经济(84429)
- 管理(81644)
- 研究(73463)
- 理学(69986)
- 理学院(69155)
- 管理学(68044)
- 管理学院(67644)
- 中国(56435)
- 京(47735)
- 科学(43680)
- 财(40880)
- 农(40813)
- 所(35974)
- 中心(35036)
- 江(33330)
- 业大(33285)
- 研究所(32477)
- 财经(31858)
- 农业(30884)
- 北京(30167)
- 范(29959)
- 师范(29676)
- 经(28908)
- 院(27293)
- 州(26654)
- 经济学(26245)
- 师范大学(23850)
- 基金
- 项目(146108)
- 科学(114342)
- 研究(109978)
- 基金(103972)
- 家(89553)
- 国家(88707)
- 科学基金(76105)
- 社会(69868)
- 社会科(65934)
- 社会科学(65916)
- 省(58278)
- 基金项目(55379)
- 教育(50501)
- 划(48997)
- 自然(46969)
- 编号(45923)
- 自然科(45849)
- 自然科学(45833)
- 自然科学基金(44958)
- 资助(42318)
- 成果(38169)
- 课题(32531)
- 重点(32363)
- 发(32252)
- 部(32203)
- 创(29725)
- 国家社会(28559)
- 创新(27684)
- 教育部(27633)
- 科研(27370)
共检索到327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雪琪 徐逸伦
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视角,构建了"人本感知"、"物本感知"结合的乡村建设感知评价体系,以南京市桠溪国际慢城为例,通过感知调查对桠溪慢城两主体人群(居民、游客)的感知特征与分异现象进行研究,探究感知分异原因并对此提出阶段性改进建议。研究发现,随着不同建设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逐步出现空间异化现象、文化异化现象和情感异化现象,主体人群之间、主体人群内部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知分异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价值观、程序、方法层面将感知评价体系引入乡村建设机制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
乡村规划 感知评估 可持续发展 国际慢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周年兴 侯曼青 荣慧芳
以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威尔科克森(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乡村旅游地游客的逃避行为因子、旅游逃避后效果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旅游逃避行为先后分为逃避动机和逃避效果两个维度。逃避动机主要由环境、社会关系、驱动力、自我、转换需求5个因子构成,逃避效果由自我、旅游条件、社会关系3个因子构成。②在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社会关系、融合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游客的逃避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③去往乡村旅游地的游客行为呈现出自我转变、关系逃避、游憩休整、环境逃避4种模式;在5个逃避因子中,环境因子的解释力和显著性最为突出,交互提升效果最强。④在动态的逃避行为中,显性逃避因子具有直接触发功能,但在旅游逃避效果中,隐性因子更为突出。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的交替作用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指示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璐
近年来,乡村发展成为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随着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将成为支持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当前政府和社会大量投资进入乡村地区,乡村地区各类建设需求和建设行为均大幅增加,迫切需要乡村规划的引导。目前乡村规划面临的问题对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的差异认识不足。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规划仍然套用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不符合乡村地区的实际建设管理需求,甚至部分规划编制内容和乡村实际发展需求脱节。城市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燕 赵文宁 顾朝林
文章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认为现行"乡政村治"模式面临着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弱化、其他新型农村治理主体涌现的新形势,并从推进实用型乡村规划出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与公共物品供给和乡村规划改革研究。文章将乡村治理领域划分为公、共、私三大范畴,重点讨论如何借助新兴"乡村组织"实现基于"共"的公共物品供给,以及据此改变乡村规划中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城镇化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规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全千红 沈苏彦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旅游生计策略逐渐成为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重要路径。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南京高淳大山村为案例进行剖析,梳理了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旅游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修正,得到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表现为农户心理因素,客观因素由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构成,农户生计资本、社区旅游生计资本分别位于微观、中观层次,脆弱性背景、结构和制度转变位于宏观层次。②影响农户旅游生计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户和社区生计资本、结构和制度转变、农户心理因素。最后,结合案例地现状,提出协调乡村旅游农户和社区关系、创新乡村旅游管理和培育机制、提升农户旅游经营和发展认知等可持续生计路径。
关键词:
扎根理论 乡村旅游 生计 可持续 农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施益军 翟国方 周姝天 鲁钰雯 刘宏波
城市竞争和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促使了城市品牌这一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小城镇通过品牌化路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更好地吸引人才、资金和游客等资源,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慢城和特色小镇的相关理念发现,慢城模式是特色小镇品牌化建设的一种工具或者发展路径之一,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有效方式。基于此,本文以国内第一个国际慢城——桠溪为例,介绍其在慢城品牌分析定位、特色品牌环境和文化设计、产业实体品牌打造和慢城品牌推介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同时,从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畅销度4个维度构建品牌化评估的框架体系,并对桠溪国际慢城品牌化的成效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桠溪国际慢城品牌化的经验,以期为国内其他小城镇品牌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谈琦
制订合理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指导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有重要作用。根据低碳城市含义,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南京、上海近十年的城市低碳水平动态发展状况作对比,针对各自特征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施益军 翟国方 周姝天 刘宏波
休闲观光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为满足人们休闲观光的需求,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依托,农旅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慢城模式提出建立一种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使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便捷性的同时,又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的新城市模式。文章通过对慢城模式和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在发展基础、开发模式、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等方面的耦合度分析,发现中国式慢城发展模式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之一,基于慢城理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现代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视角。并以桠溪国际慢城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为实例,总结出桠溪慢城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同类地区发展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路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健,张小林
揭示圩区农村聚落的特征、分析其社会传统、居民的心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是编制集镇规划的前期工作。在指出圩区集镇规划编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编制圩区集镇规划的若干核心技术要领。最后从集镇规划对圩区发展和聚落型式调整的意义、如何在集镇规划中协调新老区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圩区传统水乡城镇风貌并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以及集镇规划与圩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集镇规划 圩区农村聚落 高淳县西部圩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伟 徐建刚 陈浩 王水源
乡村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长期以来单向需求导向下的建设模式致使乡村规划建设一度遇到瓶颈并流于表面。本文以当涂县龙山村美好乡村规划为实践基础,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居、生态、公共服务设施、体制和产业五个方面探求政府和本地乡村居民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多维期许,并基于总体和详细两个规划层面探讨了乡村规划中双向需求的落实与协调策略,以期能为目前的乡村建设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红卫
从地域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选取南京江心洲乡村旅游地个案,借助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地域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旅游者对地方依恋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者地方依恋主要由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组成,文化背景差异对旅游者地方依恋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意象性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愉悦性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情感性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同时,意象性维度中多数旅游者呈现苏南文化组低于北方文化组的态势,而在情感性维度中苏南文化组表现较高的地方依赖,愉悦性维数中地方认同显著。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乡村旅游 旅游经济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国河 朱彤瑶
文章首先建立中国乡村韧性评价初选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冗余度检验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乡村韧性评价最终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不同赋权法构建乡村韧性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最后基于组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乡村韧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乡村韧性内涵构建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与研究目标具有一致性;由不同赋权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组合赋权法优于其他赋权方法;各省份乡村韧性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关键词:
乡村韧性 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雪英
文章通过建构智慧乡村建设评价体系,实证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2010—2019年智慧乡村建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智慧乡村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的智慧乡村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中部地区相对持平;核密度检验结果显示,智慧乡村整体建设水平呈现显著波动变化趋势,东中部地区向积极方向演化成效显著,西部地区提升空间较大。为推动中国智慧乡村建设,各地区应将提升智慧乡村建设水平作为一项共同目标协同发力,从缩小智慧乡村建设的区域间与区域内差距入手,深耕智慧乡村建设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石坚 文剑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怎样强化区域协同、适应创新变化、将智慧与生态结合的理念运用到乡村规划中是急需探究的问题。通过对"北京绿十字"乡村规划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总结了多方参与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的特征,并综合比较德、日等国及中国安吉的乡村建设,从规划编制、多方协作、规划实施、产业发展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对这种模式做利弊分析,最后提出乡村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