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1)
- 2023(10543)
- 2022(8654)
- 2021(8338)
- 2020(6600)
- 2019(15000)
- 2018(14879)
- 2017(28510)
- 2016(15707)
- 2015(17447)
- 2014(17528)
- 2013(16879)
- 2012(15977)
- 2011(14570)
- 2010(14988)
- 2009(14088)
- 2008(13804)
- 2007(12693)
- 2006(11698)
- 2005(10260)
- 学科
- 济(60710)
- 经济(60630)
- 管理(43655)
- 业(42024)
- 农(32238)
- 企(28996)
- 企业(28996)
- 农业(21503)
- 方法(19356)
- 中国(19098)
- 地方(17907)
- 业经(17263)
- 数学(16392)
- 财(16136)
- 数学方法(16041)
- 制(14031)
- 学(13041)
- 环境(12867)
- 策(12316)
- 发(12112)
- 贸(10005)
- 贸易(9998)
- 银(9849)
- 银行(9840)
- 发展(9702)
- 展(9673)
- 及其(9639)
- 易(9634)
- 行(9468)
- 理论(9444)
- 机构
- 学院(217966)
- 大学(213832)
- 济(85620)
- 经济(83313)
- 管理(82378)
- 研究(75874)
- 理学(69864)
- 理学院(68972)
- 管理学(67636)
- 管理学院(67205)
- 中国(59536)
- 京(46831)
- 科学(46031)
- 财(41208)
- 农(40539)
- 所(37328)
- 中心(36929)
- 江(36180)
- 研究所(33350)
- 范(33029)
- 师范(32804)
- 业大(31821)
- 财经(31020)
- 农业(30159)
- 北京(29660)
- 州(28849)
- 经(27895)
- 院(27653)
- 师范大学(26080)
- 省(25481)
- 基金
- 项目(141167)
- 科学(111875)
- 研究(108209)
- 基金(100986)
- 家(86547)
- 国家(85656)
- 科学基金(74027)
- 社会(68703)
- 社会科(64576)
- 社会科学(64560)
- 省(55763)
- 基金项目(53534)
- 教育(48709)
- 划(46739)
- 编号(46113)
- 自然(46083)
- 自然科(44891)
- 自然科学(44882)
- 自然科学基金(44041)
- 资助(40233)
- 成果(38562)
- 课题(32074)
- 发(32016)
- 重点(31153)
- 部(30591)
- 创(28188)
- 国家社会(27658)
- 性(27107)
- 制(26810)
- 年(26583)
共检索到345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辰 陈维肖 杨槿
乡村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不断强化。文章基于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试点案例,对乡村生态观念进行分类,以诠释不同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分析不同观念在乡村规划中对应的行为取向,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解释其发展路径。政策制定者制定了降低污染水平、提升环境容量的路径与措施,体现了乡村规划变革的生态导向。虽然政策措施体现了生态现代化的要求,但实施过程仍在既有框架内自上而下推动,仅涉及"技术与行政性质的事务"导致效果不佳。据此提出乡村规划应强调"社会学习、文化政治与新的体制结构",逐步向以民众为主导的"体制—民众型"生态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乡村规划 生态观念 行为取向 生态现代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锦成 欧维新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与乡村空间重构的一致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并从空间形态角度探寻科学空间重构的方法。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结合GIS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基于城市与乡村空间重构的思路与方法,划定了宿迁市古楚街道办和三棵树乡的适宜建设区和基期建设用地调整区,并进行了两乡镇的空间重构模拟与评价。空间重构后,研究区总体布局紧凑度提高4.02%,总体放射状指数降低5.87%,总体农地景观破碎度下降46.39%。研究结论:该研究的空间重构思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若能在空间形态合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区域空间重构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将进一步提高城市或乡村空间重构的科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凤举,陆敬华
乡镇防保机构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枢纽,在传染病管理和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无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几起麻疹等疫情,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市乡镇防保机构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改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良敏 陆根法 刘宁 张向明 骆敏 陆上岭 王劲松 李元安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宿迁市耿车镇再生资源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再生资源发展途径,并给出了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园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以及重点发展项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再生资源 利用 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斌 应苏辰 闫怀树 葛磊 金晓斌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利用格局的有力抓手之一。为服务于行业管理与地方实践的现实需求,全域整治的模式研究势在必行。但全域整治较传统土地整治在覆盖范围、类型要素、作用机制等内涵上有较多区别,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存在较大的不适用性。因此,文章基于“内核—外缘”系统视角解析了全域整治模式,并以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总结了全域整治典型模式与实践策略。研究表明:(1)全域整治模式本质上是“内核—外缘”复杂系统,其中内核系统包括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外缘系统包括经济、社会、区位和环境因素。(2)案例区全域整治模式为“以产促整、三生提质”,即以产业振兴为整治核心,优化产业用地格局,提高产业融合水平与规模集聚效应,推动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治理,统筹实现“三生”空间的品质提升。(3)基于典型模式经验总结,提出了产业振兴、生活宜居和生态保护维度的实践策略。研究可为全域整治的地方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柄全 谷人旭 严士清 钱肖颖 许树辉
专业村是基于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由农户企业从事相同或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而形成。利用宿迁市红庙板材加工专业村农户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专业村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探索企业家行为与专业村的形成速度、经济效益、产业内分工以及企业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1)红庙村在20年内实现了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生产与交易空间的集中、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2)能人与村干部的带领、相关产业的从业背景以及获得信贷等因素影响专业村的形成速度。(3)企业家的社会关系、村干部和亲友的支持有助于提升专业村的经济效益。(4)随着专业村产业内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宁 高良敏 陆根法 王群 王嵘
本文用生态学的关键种理论论述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当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形势下,以自然社会优势资源发展关键企业,带动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性,并运用到宿迁市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去。
关键词:
关键种 生态工业园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海强
新型工业化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最终目的是通过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力,实现数量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经济质态的升级和优化和优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代表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通过支持地区经济规模扩张张、刺激市场释放潜在需求等推动地区经济增长;通过产业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科研机构走向市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制度创新;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设,最终加快推动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
高新技术 新型工业化 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立 那鲲鹏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政策、乡村土地保护、乡村规划与管理等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及政策检索,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结果:英国的乡村规划密切配合其农村发展政策和农业用地保护,通过"绿化带"、"国家公园"和"杰出自然景观地区"制度的设置,英国乡村规划在有效保护乡村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结论:借鉴英国乡村发展及相关规划政策,对中国实现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地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柄全 王仲智 宋潇君 张洵 岳秋丽
采用城镇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和金字塔模型分析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发现"市带县"体制下"中心城区—县城"规模结构趋于分散,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特征。市域城镇规模分布存在集中的特征,但总体水平偏低,同时市区和各县的城镇规模结构及演化呈现差异性。进而分析了"省管县"体制对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预期影响,进而基于体制变迁的背景分别从市区、县、镇不同角度对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良
江苏省宿迁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是宿迁市的第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宿迁在建市之初,就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品牌。宿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行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轮作倒茬,协同进化;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原理;庭院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鸡粪→喂猪,猪粪→沼气,沼液、沼渣肥田,生物链索式相互制约等,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模式 效益 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世振 胡鹏
建立和加强新型银企合作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其核心是构建互为平等、互相支持、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需要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广泛参与,应从政府搭台、银行引导、企业配合、强化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地将银企合作引入深层次、全方位、长久性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
银行 企业 战略合作 金融环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熊威
以合理的尺度和科学的体系开展乡村规划建设,是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重点关注武汉市在乡村地区开展的"田园功能单元"规划,从背景、概念内涵、实践经验、成效思考等方面,初步分析了"编制管理结合、规划实施一体"的武汉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新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光荣
中心村作为农村居民集聚点及周边自然村服务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安排乡村用地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政府决策与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乡村干部与群众对于中心村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目的]文章通过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科学合理选择中心村。[方法]以公众参与规划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鄂东平原地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村庄质量模型(M)与总相互作用力模型(G)。然后结合住区选址限制性条件(R)与村民意愿(O),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并进行典型例证。[结果]用ROG模型计算各自然村的ROG数据,选择ROG数据最大的自然村为中心村。[结论]该模型可减少中心村选择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实现中心村选择的科学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为实际工作提供直接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光荣
中心村作为农村居民集聚点及周边自然村服务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安排乡村用地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政府决策与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乡村干部与群众对于中心村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目的]文章通过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科学合理选择中心村。[方法]以公众参与规划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鄂东平原地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村庄质量模型(M)与总相互作用力模型(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