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9)
2023(13639)
2022(10353)
2021(9390)
2020(7108)
2019(15833)
2018(15391)
2017(27306)
2016(16008)
2015(18124)
2014(18022)
2013(16981)
2012(16284)
2011(15115)
2010(15740)
2009(14164)
2008(13846)
2007(13092)
2006(12091)
2005(10883)
作者
(46256)
(38693)
(38388)
(36733)
(24548)
(18486)
(17414)
(15123)
(14839)
(14162)
(13168)
(13057)
(12611)
(12403)
(12319)
(12043)
(11565)
(11378)
(11273)
(11264)
(9963)
(9699)
(9467)
(9104)
(8867)
(8815)
(8713)
(8679)
(7978)
(7838)
学科
(56975)
经济(56918)
(39782)
管理(38133)
(30041)
(28232)
企业(28232)
中国(24767)
教育(21735)
业经(20894)
农业(19830)
方法(15512)
(15143)
(14993)
地方(14532)
(13477)
(13104)
数学(12806)
数学方法(12530)
理论(12368)
(12084)
产业(10867)
(10416)
银行(10390)
(10110)
发展(10109)
及其(10007)
(9987)
信息(9719)
技术(9618)
机构
学院(222969)
大学(222623)
研究(86667)
(81191)
经济(78814)
管理(75072)
理学(62745)
理学院(61861)
中国(60899)
管理学(60568)
管理学院(60087)
科学(51993)
(49962)
(43720)
(42964)
(41046)
师范(40684)
(40282)
研究所(39506)
中心(39069)
(38749)
教育(36525)
师范大学(32762)
农业(32606)
北京(32375)
业大(32254)
(32001)
(30204)
财经(29802)
技术(29644)
基金
项目(142631)
研究(113354)
科学(112922)
基金(97829)
(85824)
国家(84833)
科学基金(70601)
社会(68720)
社会科(64435)
社会科学(64421)
教育(58069)
(58045)
(50717)
编号(50046)
基金项目(49102)
成果(44396)
自然(42433)
自然科(41348)
自然科学(41335)
自然科学基金(40590)
课题(38976)
资助(38788)
重点(34154)
(33979)
(32199)
(31990)
(29902)
(29509)
规划(29038)
项目编号(28619)
期刊
(102715)
经济(102715)
研究(78428)
中国(62901)
教育(61049)
(44821)
学报(35122)
科学(32990)
农业(29677)
(28740)
大学(28125)
管理(28045)
学学(24628)
技术(23445)
(23180)
金融(23180)
业经(19293)
职业(17315)
经济研究(14842)
财经(14333)
图书(13839)
(13624)
(13072)
论坛(13072)
问题(12606)
(12464)
(11662)
技术教育(11448)
职业技术(11448)
职业技术教育(11448)
共检索到368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光铭   兰霞萍  
在乡村振兴和信息化社会发展双重促使下,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乡村社会的变化特征出发,梳理数字乡村社会信息全对称、联结性增强及多元主体协同特征,进而从理论、历史、实践等三个维度阐述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框架,最终从农民数字化发展意愿、内容、条件、目标等维度提出以农民数字化发展为核心的数字乡村推进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艳梅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成艾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民族地区,振兴的抓手在职业教育。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主要由技术逻辑、生态逻辑、文化逻辑和治理逻辑组成。技术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科技创新"研发所",精进乡村人才振兴技能,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经济达人"的培育。生态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生态救护"智囊库",引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产能,助力生态宜居建设"生活达人"的培育。文化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文化传承"宣讲席",激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本能,助力传承乡风文明"文化达人"的培育。治理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乡村发展"云课堂",挖掘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潜能,助力优化乡村治理"政治达人"的培育,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安冉  刘义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切实解决差异性地理区域中空间生产的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人类最初的教育形式发挥着乡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方效用,深层介入乡村空间形态演变历程中。为此,在实现脱贫所生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与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寻求乡村社会结构、空间发展的有序演变,需明晰职业教育的应为性与可为性。在以自然性为元逻辑、以生产性为再生逻辑、以正义性为可续逻辑,促成五位一体的差异化空间表征、三生协调的结构化空间实践、三维共知的秩序化表征空间的达成的同时,发挥职业教育的多重属性价值,以对接区域性生产实践、提升主体性空间生产能力、实现差序性空间生产互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楠  
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贴近农村和农民的类型教育,从政策引导、功能定位和现实可行三个方面展现其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振兴乡村的积极作用。通过培育新农人,激发乡村内生力;擦亮乡村底色,激发文化活力;聚合新力量,激发协同效力,彰显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应为目标。为使目标落地,农村职业教育要向农而行,引进、留住、用好人才;互促共生,融入乡村社会;挖潜蓄能,为乡村注入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芩  阿木古楞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晶钠  
数字技术深刻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重塑了乡村治理的时代特征,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乡村数字治理面临治理主体数字能力不足、乡村群体数字鸿沟大、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等多重困境。为此,需要强化数字治理理念,实现多元主体共治,切实回应村民需求,实现治理供需平衡,以及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据共享保护机制,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的同频共振,实现数字乡村的治理现代化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瑞  
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本应契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思维观念滞后、投入主体单一和供给结构失衡等诸多内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突破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东海   杨泽蔚   王永明  
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精准对接着乡村全面振兴的五大目标,依托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逻辑必然。职业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进程中“离农”倾向严重,既有思维理念滞后、自身技能薄弱、产教融合松散等内源性问题,也有治理体制不够健全、承载功能不够完备等外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求。为此,亟须以技术赋能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以教育扶智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提升农民职业素养;以载体创新激活乡村文化振兴内在动力,助力乡风文明传承;以理念融入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促进乡村生态宜居;以秩序重构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思瑶  马秀峰  
基于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应具备技术文化、技术技能、技术伦理与技术治理等技术能力。而肩负着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则在赋能高素质农民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价值逻辑具体表现为:文化知识教育赋能技术文化,助推乡风文明现代化转型;技能培训教育赋能技术技能,促进农业农村智慧化发展;生态理念教育赋能技术伦理,加快生态型乡村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教育赋能技术治理,强化乡村治理效率与规范。为更好地促使职业教育切实赋能高素质农民技术能力,应当遵循价值向度、技术向度、场域向度和服务向度的实践理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艳  
数字乡村是释放乡村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数字乡村治理存在的数字依赖、信息失真等风险,应以数字赋权为导向,通过完善数字乡村治理规则,重构乡村治理“政社关系”,关注新的数字空间,重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全方位变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兴奇  
数字技术的发展渗透于各个领域,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传播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变革,同时也为我国乡村振兴带来了发展方向。数字乡村治理,有助于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主要从数字乡村治理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分析其实践逻辑,并对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简单剖析,据此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顺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在助力行动前,职业教育应明确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背景下的重大决策,是在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中以完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的社会改造工程,需要职业教育着力推动技能型乡村建设以支撑乡村生态产业化。为此,职业教育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承担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创业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研发与应用绿色技术维护乡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展返乡人员培训助新技术下乡为乡村赋能增效等关键任务。在行动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坚持尊重并依据乡村人才学情特点开展针对性培养培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整合技术技能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依托"互联网+田间学校"促进技术技能实践教学等行动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红荃  艾杰  
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前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力量,以追求城乡共同富裕、繁荣乡村数字文化和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彰显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独特价值。通过积累有效资本、更新不合拍惯习,助推数字要素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数字乡村建设活力。具体体现为积累乡土性文化资本、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技能以及数字化心理资本,更新农民“感性稳定”“被动参与”“能力欠缺”以及“旁观角色”惯习。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当加强与相关场域主体的合作,优化数字技术支撑的资源服务,构建培育农民数字素养体系,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士会  孙杨  张钰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的内生变量。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的孵化器,功不可没。新时代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在优化政策环境的制度逻辑、搭建施展平台的产业逻辑、夯实智力支撑的教育逻辑、强化知识补给的技术逻辑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依托,但也要辩证地认识到现阶段存在数量、质量、类型和效能的困境,即职业教育供给乡村的人才总量缺额,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乡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耦合度低和职业教育乡村人才评估体系缺失等四个向度。因此,应创建乡村人才“三引凤凰计划”、构建“校—村—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乡村人才专项建设,建立因地制宜、多层级的评估体系,从而有效地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短板的困境,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