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6)
2023(10355)
2022(8357)
2021(7508)
2020(5654)
2019(12579)
2018(12104)
2017(22070)
2016(11075)
2015(11851)
2014(11754)
2013(11535)
2012(11046)
2011(10335)
2010(10715)
2009(10222)
2008(9553)
2007(8961)
2006(8355)
2005(7088)
作者
(31188)
(26778)
(26300)
(25190)
(16738)
(12548)
(11629)
(10100)
(10065)
(9321)
(9253)
(8675)
(8585)
(8374)
(7981)
(7940)
(7652)
(7453)
(7442)
(7120)
(6717)
(6272)
(6236)
(6148)
(6105)
(5944)
(5680)
(5585)
(5331)
(5261)
学科
(70911)
经济(70865)
(38639)
管理(36355)
(29051)
企业(29051)
(26165)
地方(20572)
业经(18000)
方法(17998)
农业(17937)
中国(17537)
数学(15336)
数学方法(15274)
技术(15175)
地方经济(13009)
(12180)
技术管理(11579)
(11512)
(10578)
(10297)
(9276)
(9264)
金融(9263)
环境(9140)
(8853)
银行(8850)
(8816)
(8628)
产业(8512)
机构
学院(170357)
大学(165116)
(83060)
经济(81481)
管理(65573)
研究(59709)
理学(56235)
理学院(55690)
管理学(55059)
管理学院(54713)
中国(45058)
(35184)
(32242)
科学(31520)
(27762)
财经(27585)
中心(27225)
经济学(26755)
(26594)
(25759)
(24898)
研究所(24771)
经济学院(23647)
(22084)
师范(21970)
(21277)
(21044)
业大(20846)
北京(20205)
财经大学(20001)
基金
项目(110146)
科学(89345)
研究(87503)
基金(79519)
(67266)
国家(66587)
社会(60990)
科学基金(58330)
社会科(57604)
社会科学(57591)
(45372)
基金项目(41903)
教育(38570)
(35942)
编号(34506)
自然(32058)
自然科(31313)
自然科学(31310)
自然科学基金(30768)
资助(29087)
(29059)
成果(28112)
(27091)
创新(26119)
国家社会(25730)
课题(25049)
重点(24754)
(24049)
发展(23270)
(23249)
期刊
(107913)
经济(107913)
研究(56081)
中国(37636)
(30551)
管理(27128)
(25514)
科学(22279)
学报(19689)
农业(19681)
业经(18879)
(18003)
金融(18003)
教育(17577)
经济研究(17070)
大学(16863)
学学(16208)
技术(15992)
财经(14499)
问题(13109)
(12788)
技术经济(11262)
科技(9812)
农业经济(9364)
经济问题(9111)
世界(9054)
农村(9053)
(9053)
(8511)
(8510)
共检索到267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俊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针对"三农"问题做出了新的指引与解读,希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最大限度提升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深刻认识到中国乡村经济治理的主要矛盾,针对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经济体制、经济治理模式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在多个视角、多个层面上寻找乡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张国磊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传统乡村管理模式显现出基层政权"悬浮化"、乡村管理"单一化"、自治组织"行政化"、村支"两委""不在场"与农民态度"冷漠化",使得城乡二元制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解,也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局面。因此,应通过乡村治理转型来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政府下沉衔接乡村治理事务;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自治组织的乡村治理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第一书记"的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新乡贤"来激活内生型乡村治理力量,由此形成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和群众自治的合作共治格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曌  储德平  王兰兰  邹芷嫣  
乡村老年闲暇教育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客观需求,是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内在诉求。然而,我国乡村老年闲暇教育面临着三大突出矛盾:乡村文化环境日益衰弱与老年群体余暇渐趋充裕之间的矛盾、乡村休闲产业供给断层与老年群体的闲暇需求之间的矛盾、乡村成人教育观念淡漠与终身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从闲暇教育观念、闲暇教育内容、闲暇教育人才、休闲产品质量、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老年闲暇教育的因应之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军  潘丽莎  
我国畜牧业在各阶段的发展重点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变紧密联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当前阶段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对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未来畜牧业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供需不平衡、环境约束和经济发展、大市场和小生产这三大主要矛盾,可从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完善产业保障政策等入手解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国权  
信贷供求是信贷的基本问题,信贷供求矛盾反映了农村信贷的基本现实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村信贷的现状和政策支持情况,系统分析了农村信贷的供求矛盾,最后基于供求现状、政策情况以及供求矛盾等研究结果提出了缓解中国农村信贷供求矛盾的创新路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勇  王文娟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判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脉络进行梳理,厘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及内在逻辑,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现阶段我国人民的需要整体上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多层级交叉共存的态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阻碍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剖析和解读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生成轨迹,以及"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演变来揭示主要矛盾的转化逻辑,并针对矛盾的化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仇保兴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八对矛盾,即土地的分散、细碎化经营和现代化农业需要规模经营的矛盾;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乡镇企业活力退化和现代企业要求机制创新的矛盾;农业技术推广的老体制和农民对科技新需求的矛盾;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不全和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短缺的矛盾;家家生产、村村“冒烟”和城乡、工农、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矛盾;农业的高风险和低保护程度的矛盾;现代农业需要高组织度、需要政府推动和当前基层组织软、弱、散的矛盾。本文针对上述八个相互关联的矛盾,就解决矛盾的对策作了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含琳  
不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把对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和结构分析作为经济学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历届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经济发展主要矛盾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出了大量著名的论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主要矛盾理论体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如何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深入研究矛盾的内涵、形式和作用机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这不仅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繁荣,而且对于国家经济战略和政策体系的创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关系,认为认识判断和决策化解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并重的方针,注重对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区别不同情况和不同区域,进行分类指导,选择多元的战略和政策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2013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宽松政策推动世界经济缓慢回升,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稳增长"政策继续发挥作用,企业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总体以"平稳"开局。然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潜在财政金融风险不断累积须引起重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疑是党的十九大立足于全局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丰富内涵,当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理解,但经济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和角度。因而,站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立场上,围绕我国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保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工作方针,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时期,二是主要矛盾判断反复时期,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矛盾时期,四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时期。基于对这四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路线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1978年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中间出现误判和曲折,但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梦想没有变,集中力量建设国家重大工业项目;1978年以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经济规模跃升全球第二,贸易规模全球第一,实现了建党百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党的十九大以后,党领导中国人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新发展格局开创新时代的发展空间,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工业化的更高形态。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聂辉华  
一、为什么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理解时代特征的关键。从经济学角度讲,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稀缺的资源如何在多任务之间配置才能产生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效果,因此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决定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和政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社会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