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7)
- 2023(8609)
- 2022(7349)
- 2021(6822)
- 2020(5815)
- 2019(13405)
- 2018(13258)
- 2017(25112)
- 2016(14167)
- 2015(16390)
- 2014(16871)
- 2013(16995)
- 2012(16505)
- 2011(15125)
- 2010(15498)
- 2009(14582)
- 2008(15012)
- 2007(14088)
- 2006(12141)
- 2005(10619)
- 学科
- 济(62071)
- 经济(62006)
- 业(37231)
- 管理(33164)
- 农(30252)
- 方法(28158)
- 企(25746)
- 企业(25746)
- 数学(23944)
- 数学方法(23678)
- 农业(20048)
- 中国(17059)
- 业经(16401)
- 财(15028)
- 学(14763)
- 地方(14000)
- 制(12411)
- 贸(11093)
- 贸易(11091)
- 易(10723)
- 理论(9977)
- 和(9839)
- 银(9432)
- 银行(9394)
- 发(9330)
- 融(9070)
- 金融(9066)
- 行(8986)
- 教育(8136)
- 农业经济(8135)
- 机构
- 学院(220004)
- 大学(219415)
- 济(85437)
- 经济(83339)
- 研究(78279)
- 管理(78116)
- 理学(66831)
- 理学院(65913)
- 管理学(64531)
- 管理学院(64103)
- 中国(57753)
- 科学(50702)
- 农(49120)
- 京(47087)
- 所(42054)
- 财(39246)
- 研究所(38412)
- 农业(37928)
- 业大(36764)
- 中心(36140)
- 江(35474)
- 范(32696)
- 师范(32382)
- 财经(30896)
- 北京(29573)
- 州(27918)
- 经(27856)
- 院(26922)
- 经济学(26474)
- 师范大学(25804)
- 基金
- 项目(142821)
- 科学(110133)
- 研究(104518)
- 基金(100629)
- 家(88389)
- 国家(87516)
- 科学基金(72208)
- 社会(64552)
- 社会科(60616)
- 社会科学(60596)
- 省(57407)
- 基金项目(53414)
- 划(48546)
- 教育(48308)
- 自然(45544)
- 自然科(44402)
- 自然科学(44382)
- 编号(44295)
- 自然科学基金(43591)
- 资助(40916)
- 成果(37950)
- 重点(32835)
- 发(32294)
- 部(31820)
- 课题(31302)
- 创(28642)
- 科研(27455)
- 性(26845)
- 农(26722)
- 创新(26658)
- 期刊
- 济(101700)
- 经济(101700)
- 研究(62369)
- 农(50881)
- 中国(44405)
- 学报(40736)
- 科学(36001)
- 农业(33687)
- 大学(30027)
- 财(29844)
- 学学(28361)
- 教育(25754)
- 管理(24302)
- 融(20255)
- 金融(20255)
- 业经(19651)
- 技术(17452)
- 业(15556)
- 财经(15196)
- 经济研究(14356)
- 问题(14295)
- 版(14232)
- 经(13051)
- 图书(11212)
- 业大(11043)
- 技术经济(10526)
- 资源(10252)
- 农村(10247)
- 村(10247)
- 统计(10168)
共检索到328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建平 李双清
本文针对乡村部分红色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受到的建设性的破坏,从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所处的现状及其原因,希望能对我国红色文化遗产实施合法有效的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红色文化遗产 内涵 现状 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巴桑吉巴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产,又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保护问题现已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不应开发、开发的程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也在不断的提出。为此,本文以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为实例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 保护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之枫 韩刘伟 米文悦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遗产与城市中的个体文物相比,单体文物价值不突出、同质且分散,但因历史文化环境的综合呈现,而独具价值。以传统村落为基点,以山—水—林—田—村—镇—城的关联为视角,分析乡村遗产的内涵。揭示乡村遗产的三个突出特征,即联系城乡人地的区域关联性、跨越千年文明的时空层积性,以及整体大于个体的群体丰富性。提出乡村遗产具有的反映农耕文明连贯持续性的社会关系、城乡关系、人地关系价值体系,以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遗产 内涵特征 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海萌
我国约有87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数量和覆盖类型上均居世界之首。近20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如何挖掘、保护及传承非遗,并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为唤醒当代人传承非遗、激活非遗创造力奠定了重要基础。《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关系到乡村振兴全局,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兆峰 陈勤昌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迈向胜利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文章以概念范畴探析为研究起点,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生成逻辑、共性特质与传承困境,试图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长效推进机制。研究发现:(1)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广布于红军长征沿线,其孕育、生成、积淀、发展、传播、创新和嬗变均与红军长征存在内在关联,深受长征文化及长征精神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类非物质形态文化或口述历史;(2)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跨区保护难度较大、长征文化根基不深、非遗传承人才断层、利用方式同质单一与旅游开发利用无序等现实挑战;(3)明确研究发掘、人格活化、教育活化、数字活化、空间活化和产业活化六大实践进路,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此外,研究还对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畴及其活化利用实践进路展开延展性讨论,尝试性勾勒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逻辑关系图谱,以期为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平 李双清
文章基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模型,构建了新农村建设时期乡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村民在个体理性支配下同集体理性进行博弈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实践中存在的保护政策失效和村民间保护意愿差异的现象进行了解析。结论认为,村民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博弈行为符合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构成了保护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此,结合村民的行为特点和福利经济学的分析,引入了法律保护机制以探求思路和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
古村落 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诸葛八卦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精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力,具有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实现产业兴旺等积极作用。但是因主体认知偏差、传承断层断档及开发利用不当等问题,造成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因此,应立足于现实问题,坚守文化立场,坚定以人为本,坚持创造性转化,通过提升主体的文化自觉性、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及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传承保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耘
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乡村文化遗产开发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如在同一区域内出现多个文化遗产开发项目时,各非遗开发、经营主体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甚至不惜代价实施恶意竞争策略。文章以古诺博弈模型为研究方法论,构建乡村旅游竞合博弈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围献策。
关键词:
古诺博弈模型 乡村文化遗产开发 竞合博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傅阳
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作者在工作中亲身经历的实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与价值判断,并试图通过对深层次的机制剖析,找出我们在管理、决策方面的不足,为完善建筑遗产保护做一点工作。案例1:武定门公园武定门公园是南京市2001年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而实施的环境整治项目,它位于南京老城东南,龙蟠路双桥门至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锋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基于相关立法缺失的现实情况,文章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重点立足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艺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勇 高亮月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鑫 赵嘉伦
聚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对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梳理,并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部分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以探讨。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资源 公共图书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鑫 蔡籽焓
河北省冀中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大部分散落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乡村,其所蕴含的商品属性和文化价值因难以激活而无法能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急迫需要重要的抓手。而乡村文化旅游可以成为这一抓手,让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协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文化旅游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素涛 刘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明的精髓,是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潮汕美食粿承载着潮汕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生存发展智慧,粿文化是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潮汕人民团结、开拓进取的精神,精细、融合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动力,是潮汕人民文化自信的源泉。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