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3)
- 2023(11456)
- 2022(9558)
- 2021(8916)
- 2020(6977)
- 2019(16024)
- 2018(15574)
- 2017(29527)
- 2016(15595)
- 2015(17640)
- 2014(17567)
- 2013(17682)
- 2012(17137)
- 2011(16025)
- 2010(16226)
- 2009(15100)
- 2008(14753)
- 2007(13372)
- 2006(12218)
- 2005(11121)
- 学科
- 济(81091)
- 经济(80918)
- 业(38294)
- 管理(35388)
- 农(33066)
- 中国(29375)
- 方法(24971)
- 企(24551)
- 企业(24551)
- 农业(22124)
- 地方(21739)
- 业经(20528)
- 数学(20378)
- 数学方法(20284)
- 制(15663)
- 发(15295)
- 贸(14816)
- 贸易(14800)
- 易(14380)
- 学(14301)
- 财(14215)
- 银(13506)
- 银行(13494)
- 融(13424)
- 金融(13423)
- 行(13302)
- 发展(11799)
- 展(11771)
- 和(11587)
- 环境(11513)
- 机构
- 大学(230167)
- 学院(229775)
- 济(106278)
- 经济(104268)
- 研究(90926)
- 管理(82906)
- 中国(71737)
- 理学(69516)
- 理学院(68582)
- 管理学(67713)
- 管理学院(67256)
- 京(51225)
- 科学(50611)
- 财(47333)
- 所(45689)
- 农(41324)
- 研究所(41010)
- 中心(40599)
- 财经(36586)
- 江(35033)
- 经济学(34502)
- 范(34411)
- 师范(34187)
- 北京(33451)
- 经(33344)
- 院(32028)
- 农业(30923)
- 经济学院(30916)
- 业大(30551)
- 州(27930)
- 基金
- 项目(145440)
- 科学(116218)
- 研究(112546)
- 基金(106677)
- 家(91909)
- 国家(91041)
- 社会(77251)
- 科学基金(77023)
- 社会科(72114)
- 社会科学(72098)
- 基金项目(55410)
- 省(53939)
- 教育(49762)
- 划(46166)
- 编号(45171)
- 自然(43729)
- 自然科(42671)
- 自然科学(42662)
- 资助(42419)
- 自然科学基金(41897)
- 成果(38633)
- 发(37774)
- 部(34138)
- 重点(32924)
- 国家社会(32891)
- 课题(32148)
- 发展(31671)
- 展(31155)
- 中国(29920)
- 创(29618)
- 期刊
- 济(131879)
- 经济(131879)
- 研究(78516)
- 中国(58433)
- 农(45282)
- 科学(34438)
- 财(33284)
- 学报(32235)
- 管理(30654)
- 农业(30490)
- 教育(27732)
- 融(27460)
- 金融(27460)
- 大学(26056)
- 学学(24175)
- 业经(23048)
- 经济研究(20850)
- 财经(18863)
- 问题(17697)
- 技术(17394)
- 经(16542)
- 世界(15126)
- 贸(14388)
- 业(14208)
- 国际(12903)
- 经济问题(11668)
- 资源(11570)
- 农业经济(11409)
- 农村(11267)
- 村(11267)
共检索到376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文勋 张锦鹏
唐宋以来,富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对乡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乡村精英群体,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得以长期保持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社会之所以形成一股强大的乡村社会内在发展动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这就启示我们,解决中国今天的"三农"问题,最为根本的是要在乡村内部建立起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任何简单地靠外力的拉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社会的发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将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与培植乡村精英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考虑,通过创新土地产权制度来培植乡村精英和促进城市精英回流乡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鹏 刘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指引了道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本文在回溯日本和韩国的乡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两国乡村发展经验与教训,并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提出从顶层设计、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和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关键词:
日韩 乡村振兴 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诗懿 任育锋 王玉庭 李哲敏
德国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对优化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全球乡村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历史研究等方式对德国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的背景与意义、流程管控、实施成效进行系统分析,挖掘该战略对于乡村整体发展与建设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德国在推进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协调统一的合作模式,创建了优势互补、激发主体参与的条件与环境,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和高效的规划管理。未来中国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不断优化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一是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二是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与规则制度;三是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动员乡村居民参与;四是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
关键词:
内生型发展战略 德国 乡村振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保继刚
为解释一个特定的乡村为何会选择旅游发展道路,为何会长期延续旅游发展道路,并最终实现旅游主导的乡村变迁,笔者同时参考了旅游地生命周期假说这一旅游地演化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与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提出"起点—动力"假说。起点即由历史赋存和偶然事件所组成的发展初始状态,动力即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发展要素之间的复杂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假说强调一种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在追求普遍解释力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都在严格意义上具有独特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旅游发展 乡村变迁 起点—动力假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代剑 曹宇宁
乡村旅馆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兴起的一种度假旅游场所,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支柱作用。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日本乡村旅馆的发展现状、规模和作用,总结了日本乡村旅馆类别及其经营管理的特点,提出了中国乡村旅馆应注意的问题,对中国乡村旅馆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乡村旅馆 规模与作用 经营管理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守英 陈航
城乡转型过程中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乡村现代化转型是中国乡村振兴亟待突破的关键难题。为避免基于片面认识对乡村演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产生误判,造成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需要重新审视与中国禀赋特征相似的东亚经济体乡村变迁的典型事实,理清东亚乡村转型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城乡转型模式并非是依靠单向城市化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城乡均衡发展,这一模式赋予了农民在城乡多样化的经济机会,有效规避了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通过农业要素组合升级而非单一要素替代促进了农业发展,并且实现了村庄功能的存续和拓展。这一经验为正在推进的中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启示,一是通过城乡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二是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革命提升农业竞争力,三是通过城乡权利开放富裕农民,四是通过村庄的体面实现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的载体功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菁 邹宝玲
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产业发展将被期待在此阶段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中国乡村产业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投资力度不足、产业品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不少发达国家的乡村产业发展走在前列并提供了经验借鉴。为此,本文选取亚洲、欧洲和美洲6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以考察乡村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及其探索路径。结果发现,国外乡村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有效互补,形成了宏观调控有度、市场经济运行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由此培育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主体,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乡村产业链的延伸,期望能够对推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自强 李静 鲁奇
本文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乡村经济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能通过明确乡村的地域范围来使乡村经济类型的划分更具时效性,同时在进行乡村经济类型划分时比较注重城市对乡村的辐射作用,并将不同乡村面临的社会经济矛盾作为划分的指向。而这些启示对于中国进行乡村经济类型划分,并以此为依据对制定更符合地方需要的乡村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乡村经济类型 乡村发展政策 中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启龙 韩振 陈珏颖
本文阐述了美国农村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特点与主要成就,分析了驱动美国农村发展演变的政策因素和非政策因素。通过对中美农村发展条件和路径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目前中国农村发展大致处于美国农村由加速发展向法治化发展转换的阶段,这一阶段美国经验主要包括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重视农村功能分区规划五个方面,可以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法治化、提高农民主体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科学开展农村规划与建设等启示。
关键词:
美国农村 阶段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晓燕 孔静芬
乡村旅游因久居城市的人们对美丽田园景色和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而产生,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和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困境的主要路径,在土地、金融、投资方面积极扶持,在乡村旅游的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借鉴这些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我国应创新乡村旅游业态、鼓励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营销、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倡导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景观建设、注重旅游资源和文化的保护性开发。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政府 保护性开发 品牌建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闻泽 范国睿
人口减少与乡村人口迁移的叠加使得乡村学校的规模逐步缩小,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匮乏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国外许多国家在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乡村教师补足策略和乡村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等。国际经验可以为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启示: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标准,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待遇,培养"全科教师";实行乡村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汉思
与美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对比而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高。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包括:政府合理规划与政策支撑;发挥社区与协会作用;完善立法、规范管理;促销方式多样、产品丰富;重视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等等。诸多发展经验可供我国借鉴和学习。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为我国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乡村旅游 经验 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艾青
关注共享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乡村运营模式,探索其在运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本文从论述乡村面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挑战开始,阐述了共享发展下乡村发展的新的特征,探究共享发展在乡村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以日本乡村驿站建设和海南"共享农庄"建设为例,总结了乡村运营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反思了其在运营建设中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得到了我国在乡村运营与建设中政策落地、政府管理与规划、乡村品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启示。进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城乡统筹 产业升级 资源流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金莲 崔越 黄先开
为将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运用到北京的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本研究首先介绍了乡村概念及其内涵;其次,通过文献回顾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动因、模式及其经验;最后,结合北京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与启示:乡村风貌的保持、乡间公路标识体系的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乡村旅游创新型人才建设、注重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期望这些经验对未来北京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 北京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