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5)
- 2023(14837)
- 2022(11909)
- 2021(11015)
- 2020(8682)
- 2019(19586)
- 2018(19465)
- 2017(36739)
- 2016(19788)
- 2015(22204)
- 2014(22448)
- 2013(21886)
- 2012(20102)
- 2011(18480)
- 2010(18953)
- 2009(17497)
- 2008(16893)
- 2007(15391)
- 2006(14110)
- 2005(13059)
- 学科
- 济(94597)
- 经济(94515)
- 业(55579)
- 农(51079)
- 管理(46118)
- 农业(34136)
- 企(32085)
- 企业(32085)
- 方法(31547)
- 中国(29840)
- 地方(28607)
- 数学(27978)
- 数学方法(27416)
- 业经(25390)
- 发(18135)
- 学(17498)
- 制(16485)
- 银(15152)
- 银行(15134)
- 财(14947)
- 融(14827)
- 金融(14825)
- 行(14749)
- 发展(14274)
- 展(14243)
- 地方经济(14237)
- 环境(14114)
- 贸(14079)
- 贸易(14063)
- 易(13480)
- 机构
- 学院(288411)
- 大学(281482)
- 济(118224)
- 经济(115557)
- 管理(107105)
- 研究(103866)
- 理学(91428)
- 理学院(90330)
- 管理学(88317)
- 管理学院(87819)
- 中国(80510)
- 农(66051)
- 科学(64981)
- 京(61731)
- 所(52795)
- 农业(50218)
- 财(49773)
- 中心(48754)
- 业大(48624)
- 研究所(47848)
- 江(46137)
- 范(41488)
- 师范(41071)
- 北京(38813)
- 财经(38453)
- 院(37087)
- 州(36941)
- 经(34790)
- 经济学(34643)
- 省(34232)
- 基金
- 项目(191955)
- 科学(151956)
- 研究(142074)
- 基金(137016)
- 家(119994)
- 国家(118939)
- 科学基金(101853)
- 社会(90862)
- 社会科(85800)
- 社会科学(85779)
- 省(78272)
- 基金项目(72181)
- 划(64568)
- 自然(63853)
- 教育(63696)
- 自然科(62361)
- 自然科学(62352)
- 自然科学基金(61142)
- 编号(59513)
- 资助(54524)
- 发(47913)
- 成果(47251)
- 重点(43752)
- 课题(41665)
- 部(40730)
- 创(39678)
- 发展(38573)
- 展(37957)
- 国家社会(37717)
- 创新(37111)
- 期刊
- 济(144577)
- 经济(144577)
- 研究(84474)
- 农(69692)
- 中国(67210)
- 农业(47231)
- 学报(45348)
- 科学(44290)
- 管理(37963)
- 大学(35647)
- 教育(34600)
- 财(34279)
- 学学(33683)
- 融(31054)
- 金融(31054)
- 业经(30224)
- 技术(28225)
- 业(22732)
- 经济研究(20781)
- 问题(20003)
- 财经(17873)
- 版(16169)
- 资源(16024)
- 农村(15930)
- 村(15930)
- 农业经济(15807)
- 经(15404)
- 技术经济(14950)
- 统计(14749)
- 世界(14669)
共检索到448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自强 李静 鲁奇
乡村地域系统拥有城市地域无法替代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功能。乡村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稳定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有效的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保持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具有多样化的居住、社会、文化价值。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城市优先"的倾向,致使乡村地域系统职能的失调和空间发展的失序。主要表现在:乡村经济职能和居住职能的失调;城乡产业空间布局的失序;乡村发展空间的被剥夺。城乡协调发展要求将城市与乡村看作同等重要的地域实体,只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城乡的优势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明晰乡村地域系统的职能有利于更理性地思考城乡产业布局、乡村整治的方向、乡村职能的外部性以及乡村补贴等现实的政策问题...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职能 乡村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怡岑
[目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矛盾促使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持续发展。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剖析我国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推进乡村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距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阐述"乡村地域系统"的概念,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我国乡村地域系统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可持续发展路径或措施。[结果]目前,我国乡村地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空心化严重,人才、劳动力双重流失;农业生产力落后,乡村经济乏力;公共服务条件差,宜居性有待提高等。因此,振兴我国乡村地域系统要注重空间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及社会可持续性,要从强化"中心镇"功能,重组乡村经济结构;活化传统农业,培育经济新兴业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宜居环境入手。[结论]当前,农业农村应构建和培育有较大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中心,以此为突破口振兴乡村地域系统。强化"中心镇"特色产业培育、公共设施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充分发挥其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改变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的组合利用方式,将"互联网+""旅游+""生态+"深度渗透并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涂人猛
旅游地域系统及发展模式研究涂人猛一、旅游地域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特征旅游地域系统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一个实体单元,是由构成旅游活动的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及接待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管理系统等要素共同作用构成的一个地域综合体。从地域结构来看,旅游地域系统是由旅游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健
伴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既能显著提升本省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又能对相邻省份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测度方法、剔除直辖市后仍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间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智 黄奕嘉
土地是城乡发展的空间基础和物质载体,实现乡村土地利用优化成为破解乡村土地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城镇化中后期,城乡治理进入“深水区”,乡村土地利用优化需要以系统性研究为支撑。论文从系统科学视角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理论认知及机理分析框架,全面梳理乡村土地利用问题,并结合问题类型提出乡村土地利用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乡村地域系统由水、土、气、生、岩石、矿物等内核性要素和资金、技术、信息、数据等外缘性要素,以及人、基础设施等双重属性要素构成,不同数量和品质的要素形成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其本体结构与主体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并承担调节乡村要素、优化乡村结构、提升乡村功能的双向传导作用。(2)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包括资源与环境结构制约发展用地需求的本体结构约束问题、社会结构中政策和组织体系与更高水平的经济结构发展需求不匹配制约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的主体结构失衡问题、本体结构客观支撑条件与社会经济组织利用不协调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综合性问题。(3)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包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策略、空间优化管理提升策略和土地生态价值转化策略。研究可为破解乡村土地问题、提升乡村土地利用效益,推进乡村转型振兴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力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发展契机,使得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人们回归自然的主要方式;而乡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持续进行,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共同进步、唇齿相依,打开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新篇章。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中深刻认识到这种模式创建的理念、方法、切合点以及保障措施等,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共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生态旅游 互动发展 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是丽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关系,对两者互动发展研究,可以寻求新农村建设的可行实现路径,理清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已呈现出多参与主体、多产品类型发展新格局,但也存在着项目建设盲目、相应政策法规缺失、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缺乏文化内涵、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影响其自身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构建两者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这一层面尤为重要。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构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管理监控—社区参与互动发展模式,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生态旅游 互动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素芳 任海洋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丰富和延伸。以河南省为例,探析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出在目前城镇化的进程中,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具体实施做法,最后笔者给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实施途径,以期待对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建设 城乡一体化 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剑英 邱云志 熊明均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村寨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四川省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选择的两种不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给各自村寨带来的收益不同,两村应克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不同条件的乡村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主要舆论的支持,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中国政府对推广低碳乡村旅游展开的措施,分析低碳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功能建设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
低碳 乡村旅游 功能建设 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主要舆论的支持,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中国政府对推广低碳乡村旅游展开的措施,分析低碳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功能建设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
低碳 乡村旅游 功能建设 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嘉学 明庆忠 杨世瑜
乡村生态旅游是在传统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带来严重的旅游污染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热潮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协调型的新型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促进云南乡村可持续发展、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条件及云南自身实际,本文将云南适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乡村初步划分为城市和大型工矿区依托型、交通依托型、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复合型五种地域模式,从而为乡村生态旅游选址、决策及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方向与培育机制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云南 乡村生态旅游 发展 类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蒯兴望
农村社区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着二元互动关系,我国目前虽然出现了村民自发型、农村社区动员型、农村社区互助合作型等三种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但这些模式并不足以支持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和完善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以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参与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铁 刘健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小康化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实践这一重大战略,必须要以惠及“三农”为目标,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乡村旅游因与“三农”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必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廖一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开始走进广袤的农村,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本文从乡村共同体的视角出发,结合不同类型的村庄特征提出电商发展的三种模式。研究认为,团结型村庄应推行乡村自治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主体地位,形成以村为中心的电商发展思路。连结型村庄和分裂型村庄应采用乡村自治与政府帮扶结合模式,在体制机制创新、利益相关构建和文化记忆重塑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村庄协商自治的能力。分散型村庄可实行政府主导模式,在村庄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依托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增强农村电商的发展力。总之,利益相关和社会关联是农村类型划分的重要指标,农村电商的发展要考虑村庄的整体特征,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将村庄差异性考虑在内,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电商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电商直播 乡村共同体 社会关联 利益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