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0)
2023(10939)
2022(9246)
2021(8610)
2020(7108)
2019(16430)
2018(16017)
2017(30682)
2016(16978)
2015(19068)
2014(19584)
2013(19488)
2012(18338)
2011(16921)
2010(17532)
2009(16656)
2008(16792)
2007(15484)
2006(13804)
2005(12147)
作者
(50429)
(42649)
(42330)
(40774)
(26703)
(20507)
(19416)
(16632)
(15983)
(15232)
(14372)
(14357)
(13381)
(13371)
(13279)
(13180)
(13105)
(12343)
(12307)
(12136)
(10722)
(10504)
(10398)
(9783)
(9741)
(9567)
(9534)
(9420)
(8714)
(8612)
学科
(76380)
经济(76295)
(46845)
管理(45203)
(34609)
企业(34609)
方法(32900)
(32102)
数学(28287)
数学方法(27964)
农业(21294)
中国(20803)
(19037)
业经(19003)
地方(17663)
(16644)
(16004)
(12794)
贸易(12787)
(12273)
理论(12263)
(12175)
银行(12151)
(11585)
(11211)
金融(11208)
(11128)
(10990)
环境(10210)
(10183)
机构
学院(253375)
大学(253191)
(102055)
经济(99418)
管理(94189)
研究(86251)
理学(80543)
理学院(79513)
管理学(78047)
管理学院(77568)
中国(66044)
(53711)
科学(52841)
(48697)
(47532)
(43634)
中心(41081)
(41016)
研究所(39352)
业大(38085)
财经(38034)
(36525)
师范(36242)
农业(36188)
(34208)
北京(33918)
(32580)
经济学(31593)
(30833)
师范大学(29005)
基金
项目(162204)
科学(127414)
研究(120516)
基金(116334)
(100485)
国家(99543)
科学基金(84655)
社会(76743)
社会科(72355)
社会科学(72336)
(64385)
基金项目(61921)
教育(55919)
(54157)
自然(52932)
自然科(51676)
自然科学(51658)
编号(50870)
自然科学基金(50713)
资助(46724)
成果(42657)
重点(36563)
(36055)
(35966)
课题(35417)
(32902)
国家社会(30996)
教育部(30755)
科研(30738)
(30624)
期刊
(122254)
经济(122254)
研究(76356)
中国(52084)
(48681)
学报(39449)
(38123)
科学(37155)
农业(31548)
管理(31345)
大学(30050)
教育(29761)
学学(28095)
(24814)
金融(24814)
业经(22772)
技术(20902)
财经(18703)
经济研究(17686)
问题(16963)
(16104)
(14230)
(14225)
图书(12932)
技术经济(12511)
商业(11951)
理论(11897)
统计(11826)
(11693)
资源(11458)
共检索到384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柳慧   曾鹏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以广域乡村为主体形成对乡村空间关系建构的科学认知受到关注,对于促进乡村形成全面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从空间到空间关系的理论溯源,梳理现有乡村空间认知研究,构建乡村空间关系解析框架,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相互作用形成对乡村物质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关系的系统认知,剖析现实乡村空间衰落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县级、乡镇级和村级乡村空间关系建构的规划路径,包括县级规划建立结构关联、乡镇规划形成功能协同、村庄规划推动要素整合,以期拓展乡村空间理论的研究视角,为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实践提供科学指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伯阳  蒋月华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对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研究在分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上,以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凝练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智慧转型、文化赋能和产业优化”思想内核,识别了绿色生态冲突、产品创新不足、服务体系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关键性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绿色和生态优先为发展主调、以文化与品牌IP为产品的主打、以游客体验感为消费驱动内核、以人才与运营管理为关键保障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拓展了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可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亮平  乔杰  
乡村认知是乡村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从"乡村"概念的辨析入手,指出"乡土性"是乡村认知的本质所在。通过对我国现有法规体系和制度设计的梳理,提出乡村规划必须以村民为主体,乡村规划应纳入到乡村事务及其管理之中。依据乡村认知的多维性与动态性,构建了规划视角下乡村认知与调查的总体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成晨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已进入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从乡村的空间性出发,重新审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学理问题,有助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注入职业教育新动能。借鉴空间社会学的理论模型,构建乡村“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三元分析框架,重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治理的空间逻辑。其中,物质空间治理通过构建工学空间、实践空间和创客空间,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促进乡村自然生态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精神空间治理通过赋能文化主体、激发文化认同、推进文化再生产、共创文化治理体系,重塑乡村公共精神,重构乡土文明价值;社会空间治理以治理主体“增志”提升“新农人”技术自觉,以治理客体“增技”建成数字化“差异乡村”,以治理手段“增能”加强城乡空间融合治理能力,以治理机制“增效”促进乡村全域协同共生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亟待开辟空间治理新领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教育强国与农业强国建设,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兴明  
农村土地管理中的"诺斯悖论",反映了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困境的制度性缘由,也揭示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式共生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共生与博弈形成了乡村治理中的内在张力。综观博弈式共生下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与行为逻辑可以看出,以"利益争夺"为导向的土地管理方式是引发各种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的源头,这种土地管理异化现象是乡村治理困境生成的内在动因。化解乡村治理困境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通过持续推进法制建设,将土地管理与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智彬  王池名  
融入乡村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产业"先进主义"、企业"以大为美"以及地域"城市中心"等倾向,不利于高职教育与县域以及乡村产业形成深度合作。基于"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政府引导、精准对接和共享发展为原则,构建高职院校融入乡村产业的基本框架,实现以产教融合优化乡村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创新以及参与乡村秩序构建与乡村治理。推动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重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改进县域产教融合治理;促进有效衔接,完善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的实践框架;培育生态,实现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侃华  祁姗  龚健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运动取得巨大的成果,也让乡村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天然绿色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确定乡村绿色空间资源建设开发的生态适应性,如何引导与调控相关利益主体的建设行为,已成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及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文章以空间过程、产业组织、结构特征和动力机制为基础进行解析,提出"一产提升、二产增效、三产升级"的适宜性路径,积极打造新农产业全价值链,并以多维视角探新乡村空间生态化规划途径,从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岩  
辽宁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在辽宁各级旅游管理、农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辽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分离问题已显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是唯一模式选择。理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是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政府行为准确定位,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视角,探讨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仁志  
核心提示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有较大的助推作用。然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中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忽视,造成旅游用地供给不足和地类管理混乱,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清晰界定旅游用地的概念,实现旅游用地规划和空间规划衔接,落实旅游用地指标,真正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金亮  刘志超  
快速城镇化阶段乡村要素不断流入城市,引发乡村一系列问题,乡村在各个方面引起社会、学界广泛关注。传统的乡村规划方法多从田野调查入手,通过小微尺度设计及地方语言运用,进行乡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在信息化背景下,时空间行为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研究的各个方面,但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则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将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引入乡村这一特定空间,采用GPS设备调查乡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习惯,建立人、时间、空间及活动的对应关系,利用新技术挖掘农民出行习惯,对村庄物质环境改善提供规划建议。研究选取苏北一乡村作为调研对象,选取50位居民作为调研志愿者,采集连续多日GPS活动轨迹数据,结合问卷访谈内容,建立空间数据库,识别村民日常出行停留点、通过度较高的路径以及本地、外地承载的功能。本文试图采用信息化手段获取乡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信息,进而反馈到乡村空间,对空间改造提出相关建议,探索一种时空间行为分析支撑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严如贺   张凤平   张忠明  
预制菜加工是食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型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乡村产业振兴产业体系构成、产业要素支撑和产业功能作用的视角,构建了预制菜加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框架,剖析了赋能作用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聚合经济和分工经济四大增效机制,并对预制菜加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以预制菜加工为依托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分类有序推进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加强标准制定和行业监管、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增强乡村经营主体参与预制菜加工的能力和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思悦  申明锐  罗震东  
以旅游业为导向的乡村振兴活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异化现象让学界逐渐意识到政府主导、资本驱动的乡村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基于经济地理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构建乡村发展演化的解释模型。以乡村旅游业中率先崛起的南京市江宁区石塘村为例,分析典型旅游型乡村的发展演化历程与路径依赖形成机制。发现自我强化机制的存在,使得石塘村的建设模式出现认知锁定、经济锁定和治理锁定。多重锁定之间交叉重叠、相互增强,最终导致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不可持续。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和资本的介入固然重要,但路径突破的根本在于乡村善治与社区精神的重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奔伟  王镜均  王勇  
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社会、经济和空间层面的内涵,分析了新型城乡关系导向下的乡村空间转型的趋向。结合苏南乡村空间转型,探讨了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村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空间转型的隐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应对策略。认为,新型城乡关系导向下的乡村规划应注重"三生"空间转型的引导:生活空间注重功能更新与公共空间重组;生产空间注重农地集聚与内生增长;生态空间注重生态确权与生态管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洪涛  
流通产业政策是国民经济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制定流通产业政策应遵循充分发挥其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发挥其促进生产和引导消费作用,发挥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作用、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联动等原则。从内容看,流通产业政策包括流通产业组织政策、流通产业科技政策、流通产业布局政策、流通产业投融资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市场公平竞争政策和流通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应在提高对流通产业基础地位认识、增强流通产业政策的导向力、完善流通产业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的相关内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潇婷  
我国旅游规划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旅游学刊》推出了"改革开放30年"系列专题笔谈,当年第7期、第8期和第9期连续3期,共邀请了21位学者以"中国旅游30年之旅游规划"为主题进行了探讨。2009年第1期,《旅游学刊》又刊发了吴承照题为《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