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7)
2023(17136)
2022(14148)
2021(12972)
2020(10498)
2019(23704)
2018(23484)
2017(44624)
2016(24265)
2015(27101)
2014(27120)
2013(26298)
2012(23903)
2011(21627)
2010(21461)
2009(19802)
2008(19162)
2007(16776)
2006(14832)
2005(12714)
作者
(69187)
(57769)
(56878)
(54465)
(36483)
(27576)
(26043)
(22735)
(21918)
(20352)
(19663)
(19405)
(18173)
(18084)
(17616)
(17549)
(17136)
(17031)
(16361)
(16339)
(14243)
(14043)
(13886)
(13173)
(12889)
(12701)
(12686)
(12651)
(11502)
(11366)
学科
(99405)
经济(99296)
管理(67709)
(67529)
(53001)
企业(53001)
方法(40658)
(36862)
数学(34664)
数学方法(34265)
中国(27786)
业经(26140)
农业(24661)
地方(24344)
(23777)
(21702)
(18914)
理论(16254)
环境(15698)
(15469)
贸易(15460)
(15366)
(14946)
(14731)
(14479)
财务(14406)
财务管理(14380)
技术(14379)
(14344)
银行(14306)
机构
学院(342008)
大学(341246)
管理(135456)
(132021)
经济(128987)
理学(118006)
理学院(116673)
管理学(114665)
研究(114066)
管理学院(114038)
中国(83768)
(72395)
科学(72080)
(59387)
(59031)
(55939)
业大(52641)
中心(51798)
研究所(51267)
(49643)
(48132)
财经(47753)
师范(47736)
农业(45320)
北京(45065)
(43470)
(41957)
(40532)
经济学(39266)
师范大学(38711)
基金
项目(241349)
科学(190705)
研究(179197)
基金(174730)
(152210)
国家(150841)
科学基金(129769)
社会(113938)
社会科(107532)
社会科学(107505)
(94987)
基金项目(93101)
自然(82809)
教育(81459)
自然科(80824)
自然科学(80809)
(79583)
自然科学基金(79317)
编号(74254)
资助(69185)
成果(59933)
重点(54234)
(52607)
(52491)
课题(50917)
(50096)
国家社会(46954)
创新(46648)
科研(45482)
教育部(44969)
期刊
(147722)
经济(147722)
研究(97804)
中国(66687)
(58683)
学报(54831)
科学(51609)
管理(47153)
(43342)
大学(42043)
教育(40621)
农业(39726)
学学(39542)
技术(28411)
(28112)
金融(28112)
业经(27693)
财经(22410)
经济研究(22182)
问题(19876)
(19092)
(18471)
图书(18119)
(17552)
科技(16954)
资源(16423)
理论(15616)
现代(15392)
技术经济(15361)
商业(14802)
共检索到490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谷国政   施琳娜   文琦   牛善栋  
解析耕地功能价值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关系,诊断区域耕地多功能与价值耦合协调程度,对于有效治理乡村空心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典型区域的耕地资源特征,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辽宁省2005—2020年耕地多功能与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作用机制,据此提出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的分区治理路径。研究表明,在研究期间:(1)辽宁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平稳上升,呈现“西北优于东南”分异格局,仍具有提升空间;(2)辽宁省耕地价值耦合协调度处于平稳状态,形成“核心高、两翼低”排列格局,各地市之间差异较大;(3)辽宁省耕地多功能与价值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低速增长态势,二者之间的空间集聚效应缓慢增强,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关系;(4)辽宁省耕地多功能对其价值变化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二者存在演化趋势的非同步性、时空分异的非均衡性以及动态关联的路径依赖等。研究旨在分析耕地功能价值的耦合协调,探讨乡村空心化治理路径,以期促进粮食主产区的乡村“人—地—业”协同发展,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友  刘玉  
[目的]耕地资源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功能,与乡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比较经济效益较低,耕地出现了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现象,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形成较大冲击。全面核算耕地资源资产价值,对于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3个角度辨析了耕地资源内涵,提出了更全面的耕地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并以A县为例核算耕地资源的资产价值。[结果](1)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资源的社会服务价值更为突出;(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价值核算可以突显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问题;(3)生态损失是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在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中充分考虑。[结论]有必要从加强保护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推进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供给效益、改善耕地肥力和减少耕地污染等方面提升耕地资源资产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尹婧博  李红  王冬艳  霍子文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明晰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2009—2018年吉林省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测度。研究结果:(1)吉林省乡村地域生产功能明显弱化,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逐渐提升;(2)乡村地域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空间集聚程度均有所提高,生产功能高值区向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中部集聚,生活功能高值区和低值区自西向东呈条带状分布,生态功能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将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类型划分为勉强协调型、初级协调型、中级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和优质协调型5种,研究期内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度下降但整体为初级协调型,空间上呈"中部上升,东西下降"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吉林省亟需在乡村地域功能优化升级的同时促进多功能良性协调发展,针对不同的耦合协调类型区提出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遏制乡村地域功能退化、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庆年   李巧珍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期间,安徽省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存在区域差异,并且耕地生产、生态功能总体呈现增强趋势,耕地社会功能总体呈现减弱趋势;(2)2010—2020年期间安徽省耦合协调度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但下降幅度较小,总体处于协调水平,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总体趋于协调发展;(3)安徽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乡村从业人员数、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企业个数、人口城镇化率和城镇道路面积的影响较大,但自2015年起主要驱动因素逐渐从农民生活水平、农业发展水平过渡到工业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耕地利用综合效益、促进耕地优化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郭丽英  李玉恒  
利用环渤海地区分县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神经网络确定权重的方法,对该区分县农村空心化程度和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综合测评,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两者耦合规律探索。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区域差异明显。高度空心化且进入稳定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C"型沿海地区;平原传统农区,农村空心化正处空心化的成长、兴盛期;农村空心化低值区主要集中落后山区。②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明显。辽中平原粮食主产区、冀中南粮食主产区、鲁西鲁南粮食主产区集约度较高;低集约度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沂蒙山区、坝上高原等落后地区。③农村空心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空心化出现、成长期,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地区隐性失业问题得以解决,耕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升;农村空心化发展至兴盛期,农村地域发展面临主体弱化,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所下降;至空心化稳定期,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耕地利用集约度将反弹上升,最终趋于波动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张江峰  
[目的] 通过对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对该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在构建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2005—2019年三者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1)黔南州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效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三者系统发展均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强。(2)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和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大致由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向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演化。两者系统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3)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度大致分为低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和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两者系统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尚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结论]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助推黔南州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选之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军  田金莹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数字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乡村,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乡村振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2012-2020年各省份数字乡村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乡村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特殊人群信息素养、实施乡村数字治理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凌   冶建明   朱梦梦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客观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乡村发展综合特征,根据地区差异性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包含42个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借助改进后的熵值法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开展兵团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1)兵团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维度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和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2)兵团乡村振兴耦合度、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师市间差异明显;协调度呈现“天山南坡发展区—天山北坡发展区—沿边口岸经济区—南疆发展区”的空间格局。(3)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来看,五大维度在研究期间对不同师市的作用方向各异。(4)综合协调度与协调影响力指数,将研究区乡村发展细分为3类6型共11个亚类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兵团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师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维度对兵团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制约作用显著。未来应基于上述分类结果,针对现存短板出台相应振兴策略,走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艳  丁正山  葛军莲  吴耀宇  王毅  
在构建乡村旅游信息化和区域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耦合评价模型,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信息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之间相互依存、融合发展,两者之间有良性正耦合关系,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沿沪宁铁路沿线的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等级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蒲金芳  王亚楠  张蚌蚌  卢龙辉  张凤荣  王数  
为准确把握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明确二者之间耦合交互作用类型。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村域为研究单元,测度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关系,并依据耦合作用关系划分乡村类型。结果表明:1)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乡村发展水平增速高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空间格局特征各异;2)万年县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耦合关系明显,耦合度和协调度随时间推移发生演变,二者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关联性;3)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主要类型由相互阻碍型转变为促进与阻碍并存型,这与土地利用多功能增速低于乡村发展水平有关。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相互作用的3种耦合作用类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辉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及耦合协调性方法,分析了广东21地市耕地占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云浮外,广东20个地市耕地占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广东四个经济区域耕地占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其大小依次是西翼地区、东翼地区、珠三角地区及北部山区五市。耦合协调性分析表明:广东四个经济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度协调逐步演变到目前的全面严重失调状态。该研究对广东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区域差别化的耕地管理、加快"金科产"相融合步伐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武朝  
"空心化"趋势下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空心化"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政府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走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尊重乡村社会内在的秩序结构,构建城乡人员双向互动流通的机制,继承和保护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加强"田园型乡村"社区的建设,让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城乡,建立农村新的公共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的法律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让乡村仍为承载我们精神寄托的美好家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武朝  
空心化趋势下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空心化"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政府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走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尊重乡村社会内在的秩序结构,构建城乡人员双向互动流通的机制,继承和保护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加强"田园型乡村"社区的建设,让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城乡,建立农村新的公共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的法律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建设新农村,让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