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5)
2023(6631)
2022(5309)
2021(5015)
2020(3560)
2019(7812)
2018(7385)
2017(13756)
2016(7056)
2015(7762)
2014(7541)
2013(7364)
2012(6822)
2011(6450)
2010(6555)
2009(6319)
2008(5969)
2007(5667)
2006(5263)
2005(4201)
作者
(19884)
(16897)
(16808)
(16085)
(10509)
(8191)
(7614)
(6516)
(6461)
(6033)
(5843)
(5589)
(5352)
(5102)
(5067)
(4982)
(4970)
(4786)
(4767)
(4595)
(4210)
(4053)
(4028)
(3987)
(3923)
(3796)
(3724)
(3682)
(3425)
(3391)
学科
(30221)
经济(30068)
(24928)
(20846)
农业(17107)
管理(14350)
业经(12972)
(12377)
企业(12377)
中国(10898)
方法(8881)
地方(7857)
(7612)
(7379)
农业经济(7223)
收入(6948)
(6841)
理论(6632)
发展(6250)
(6237)
(6208)
教育(5947)
(5875)
数学(5628)
数学方法(5545)
社会(5281)
(5243)
农村(5225)
(5201)
建设(5106)
机构
学院(105869)
大学(101748)
(41089)
经济(40055)
管理(36641)
研究(35956)
理学(31486)
理学院(31112)
管理学(30582)
管理学院(30382)
中国(26615)
(23262)
科学(21330)
(20058)
(19565)
(17254)
中心(17073)
(16795)
农业(16662)
(16564)
师范(16434)
业大(15951)
研究所(15530)
财经(15256)
(13760)
(13229)
经济学(12900)
师范大学(12856)
(12596)
(12332)
基金
项目(70042)
研究(56412)
科学(55415)
基金(49484)
(42001)
国家(41451)
社会(38844)
科学基金(35172)
社会科(35137)
社会科学(35124)
(28908)
基金项目(25844)
教育(25804)
编号(24677)
(23341)
成果(21339)
自然(19064)
自然科(18587)
自然科学(18587)
自然科学基金(18250)
资助(17912)
课题(17376)
(16575)
重点(15576)
(15400)
(15390)
(15375)
国家社会(15303)
(15121)
(14558)
期刊
(57131)
经济(57131)
研究(31566)
(29850)
中国(24712)
农业(18830)
学报(17195)
科学(16387)
教育(15345)
大学(14007)
(13935)
业经(13475)
学学(13301)
管理(11271)
(11068)
金融(11068)
农业经济(8652)
农村(8277)
(8277)
经济研究(7820)
(7635)
财经(7605)
问题(7370)
技术(7244)
社会(7161)
(6628)
社会科(6175)
社会科学(6175)
(6067)
农村经济(5554)
共检索到161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飞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农民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应然之举。当前,我国在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却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竞相涌现,基层干部理论匮乏与行为失范,农民知识的贫困与信仰的迷失,传播媒介资源缺失与功能弱化,宣传内容的缺位与表达形式的晦涩难懂等现实困境。透视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从强化理论宣传队伍建设,发展生产力与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同时并举,科学选择与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加快农村传媒建设、强化大众传媒功能等路径寻求出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佴军  虞强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信仰教育与现实不相适应、课堂教学与实际不相适应、队伍建设与需要不相适应等问题。因此,高校应从加强队伍建设、优化载体平台、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龙启蒙  傅鸿源  廖艳  
在回顾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维的"资本三循环"理论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带来的城乡分割以及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并提出新型城镇化及"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战略思想,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但是,由于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权能的缺失,中国资本三次循环均局限在城市,无法实现资本从城市向小城镇和农村扩散。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打破这种资本困境,引导资本从城市进入农村,创造新的资本循环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秀红  张梦辰  
美丽中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生态美,既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在实现乡村生态美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出发,建议从主体维度和整体维度两方面入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实现乡村生态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淑征  
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灵魂”。在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价值意蕴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主体性、整体性和价值性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当前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以此为观照,从重视人的需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树立整体观念,坚持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完善制度保障,坚持健全完善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三方面着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蓄势赋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晔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传播技巧简单化、传播内容抽象化、传播对象个性化和"传播噪音"复杂化等困境。为了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其路径优化可运用"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合理设置学生关心的议题、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实现传播方式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根据"把关人"理论健全校园媒介监管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邬永嘉  胡菁菁  肖佳珣  
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农民思想观念存在必然的关联。一直以来,农民观念的陈旧落后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各方面改革推进的因素之一。转变农民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运用先进的理论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引导。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地区的传播与发展,致力于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化、大众化,进而以先进思想为引领,实现农民观念之转变,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推进。学者肖芳独撰的《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晔  
上海的渔阳里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这里见证了中共创建的时光。渔阳里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渔阳里精神蕴含了中共理论宣传的深邃实践智慧。在中国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北方有李大钊,南方有陈独秀(上海)、杨匏安(广州)。1920年,上海法租界渔阳里,陈独秀,一个特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忠梅  
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已由"行业需要"上升为了"国家需要"。遵循同向同行理念培养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要以立德树人为本,坚持人才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同向同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周谷平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民族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并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极其复杂、曲折的历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无数共产主义知...
[期刊] 求索  [作者] 冯颜利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从主题内容到主体对象和载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迁和诸多变化。准确把握这种变迁和变化,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康晓卿  
已有关于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研究,缺乏对1934年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之前情况的关注。原因主要在于:沿袭学术界传统,忽视针对教劳结合的研究;对教劳结合概念的理解存在偏误;受研究者立场影响,忽视了部分教劳结合思想传播的形式和途径。后续研究的着重点在于:挖掘教劳结合思想早期传播的历史资料,直面原始文本的具体表述,探究其与中国共产党教劳结合实践的关系;重新审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教劳结合思想的传播,同时注意研究其他身份者对教劳结合思想传播的贡献;分析各种早期教劳结合运动和实践模式,甄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成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赛北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环节,其成效如何,直接关乎培养什么人这个重大问题。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面临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方法不够多元以及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关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现实性、增强实效性及把握整体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顺利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琴  肖芒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乡村发展经历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重建、土地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变迁。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乡村产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建立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要素运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多元化治理体系建设等提升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秦  
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逐渐融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之中,成为我们党不断自我更新创造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加强其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然选择。周宇豪、刘守义所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百年嬗变》一书,在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等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实践进行详细梳理,深刻提炼出其内在逻辑进路和嬗变特点,对于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