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6)
- 2023(4653)
- 2022(3827)
- 2021(3556)
- 2020(2716)
- 2019(6065)
- 2018(5928)
- 2017(10971)
- 2016(5916)
- 2015(6543)
- 2014(6576)
- 2013(6580)
- 2012(6434)
- 2011(6243)
- 2010(6558)
- 2009(6348)
- 2008(6210)
- 2007(5904)
- 2006(5448)
- 2005(4376)
- 学科
- 济(27492)
- 经济(27346)
- 农(23059)
- 业(16747)
- 农业(15609)
- 业经(11687)
- 管理(11318)
- 方法(9535)
- 企(9475)
- 企业(9475)
- 中国(8886)
- 学(7261)
- 地方(7004)
- 农业经济(6986)
- 制(6470)
- 理论(6287)
- 发(6283)
- 数学(6158)
- 财(6126)
- 数学方法(6055)
- 收入(5708)
- 发展(5629)
- 展(5620)
- 和(5588)
- 社会(5044)
- 村(4997)
- 农村(4975)
- 建设(4772)
- 策(4711)
- 工作(4593)
- 机构
- 学院(95554)
- 大学(94795)
- 济(35566)
- 研究(35435)
- 经济(34646)
- 管理(33306)
- 理学(28780)
- 理学院(28326)
- 管理学(27660)
- 管理学院(27478)
- 中国(25436)
- 农(25044)
- 科学(22980)
- 京(19978)
- 所(18372)
- 农业(18344)
- 研究所(16831)
- 财(16734)
- 业大(16686)
- 中心(16093)
- 范(15818)
- 师范(15681)
- 江(15674)
- 财经(13063)
- 师范大学(12581)
- 省(12546)
- 北京(12120)
- 州(12060)
- 农业大学(12047)
- 院(11747)
- 基金
- 项目(63741)
- 科学(50545)
- 研究(47362)
- 基金(46548)
- 家(40953)
- 国家(40501)
- 科学基金(33863)
- 社会(32847)
- 社会科(29449)
- 社会科学(29434)
- 省(25331)
- 基金项目(24920)
- 划(21291)
- 教育(20891)
- 自然(20465)
- 自然科(19974)
- 自然科学(19967)
- 编号(19851)
- 自然科学基金(19621)
- 成果(17535)
- 资助(17369)
- 农(15350)
- 发(14501)
- 重点(14471)
- 部(14129)
- 课题(13777)
- 国家社会(13031)
- 创(12580)
- 性(12259)
- 科研(11936)
共检索到145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爱华
乡村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传播主要有"招呼"、"聊天"、"闲话"和"骂街"四种类型。日常人际传播是乡村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形成和运行的纽带,是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方式,也是村民形成社区心理认同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关联功能。日常人际传播明确了传播者在村庄里的地位和角色,有助于乡村社会规范的形成和乡村社区秩序的维护,发挥了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具有一定的秩序建构功能。另外,面对"拥挤"的乡村社会,日常传播也有利于妒忌和怨恨等不良情绪排泄,化解乡村纠纷,发挥安全阀功能。
关键词:
乡村社会 人际传播 社会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春梅 雷定鹏
"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有效传播是培育地方性共识和提升农民群体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环节。传播的制度共识、社会共识、价值共识构成了"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共识基础。传播语境的嬗变、传播网络的肢解、农民的私利主导制约着"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有效传播。因此,应遵循"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基本原则,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改善干群关系,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优化传播渠道与路径,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促进共同理想在乡村社会的内生生长。
关键词:
“中国梦” 传播 共识基础 制约力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顺聪 黄永红
新技术、新思想的产生不易,被采纳也不易。即便是很有利的技术、思想、发明、政策等,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更是一个挑战。本文从中国农村的社会互动为切入点,分析它的特点及其主要形式,探讨其互动所形成的人际传播网络。如何更好的实现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这需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同时也需要理解中国农民传统习惯之下的人际互动与人际传播。
关键词:
中国农村 社会互动 人际传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飞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农民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应然之举。当前,我国在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却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竞相涌现,基层干部理论匮乏与行为失范,农民知识的贫困与信仰的迷失,传播媒介资源缺失与功能弱化,宣传内容的缺位与表达形式的晦涩难懂等现实困境。透视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从强化理论宣传队伍建设,发展生产力与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同时并举,科学选择与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加快农村传媒建设、强化大众传媒功能等路径寻求出路...
关键词:
乡村社会 马克思主义 传播 困境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旷宗仁 谭英 左停
本文在分析中国乡村传播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将传播学中体现在中国乡村传播活动中的经典模式进行梳理归纳,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中国乡村传播模式,即以农民为传播主体、与各种外部信息传播组织互动、多种信息传播媒介相结合、为解决农民问题、满足农民所需、促进乡村发展的乡村传播模式。
关键词:
乡村社区 传播模式 农民参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宇阳 张文明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直播平台进行农产品直播带货已然成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在乡村直播带货的过程中,以信任、互惠规范和社会关系网络为主的社会资本是促使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基础,而社会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则是促进乡村直播带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乡村直播带货呈现出社会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困难的问题:其一,农民之间缺乏社会资本,难以产生有利于直播带货的合作行为;其二,过于依赖政府官员和明星主播,缺乏直播带货的内生动力;其三,线上农产品销售模式信任不足,难以与线下农产品销售模式竞争;其四,缺乏丰富的互惠规范,难以吸引消费者进行二次购买;其五,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足,无法建立乡村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破解乡村直播带货困境的关键在于激活社会资本,探索有利于乡村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措施。因此,应建立乡村直播带货合作组织,培养乡村本土直播人才,设立全程直播流程,丰富乡村直播带货的互惠规范,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以此促进消费者与乡村之间信任、互惠规范以及关系网络的形成,并不断再生产社会资本,从而实现乡村直播带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乡村 直播带货 信任 互惠规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颖 罗贤春
文章从惠农信息乡村传播信息寻租视角探讨如何提高惠农信息乡村传播的效能。依据理性经济人和委托—代理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根据惠农信息乡村传播模式、信息寻租主体及目的,将信息寻租类型分为绩效考评式、街头官僚式、小世界自组织式、市场导向式和志愿失灵式五种类型,分别出现本体聚合、节点扩散和标的收益三种效能导向。解决惠农信息乡村寻租问题,需从政务服务、信息素养、获取能力、利益诉求和社会帮扶等方面努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颖 罗贤春
文章从惠农信息乡村传播信息寻租视角探讨如何提高惠农信息乡村传播的效能。依据理性经济人和委托—代理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根据惠农信息乡村传播模式、信息寻租主体及目的,将信息寻租类型分为绩效考评式、街头官僚式、小世界自组织式、市场导向式和志愿失灵式五种类型,分别出现本体聚合、节点扩散和标的收益三种效能导向。解决惠农信息乡村寻租问题,需从政务服务、信息素养、获取能力、利益诉求和社会帮扶等方面努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志中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精英回流乡村”现象值得关注,“外来精英进乡”成为新的趋势,“乡村精英的社会认同”需要理论再审视。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构建“身份认同-利益认同-文化认同”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乡村精英直面的社会认同难题。研究发现,外来精英陷入“身份认同”窘境,乡村精英间存在“利益认同”藩篱,留乡精英面临“文化认同”危机。基于此,提出破解“乡村精英”认同异化的方略:一是“外来精英”需主动融入以强化“身份认同”,二是“乡村精英”间需谋求多元利益共生,三是“乡村精英”需以文化共融来构筑地方文化。通过再造精英间关系联结,强化社会认同,消解乡村精英间罅隙,完善乡村人才体系,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精英 社会认同 再造关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辉
农民工进入城市,脱离了家乡政府的管理,原有的生产技能失效,可用的社会资源和信息渠道急剧减少,因此重建人际网络的需求强烈。信息社会背景下,手机、网络等信息传播产品的普及,为农民工突破政策壁垒建设人际网络提供新的途径。并进而打通职业上升通道、提高自我认同,促进了城市融入的进程。本文在对回答了农民工在寻求支持时为什么选择人际网络而非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网络之后,对农民工人际传播网络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包括影响因素和人群差异两部分。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农民工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人际信息传播网络的更新直到城市融入进程加快的理论框架,并画出理论框架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支平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农民外出务工长期化、村民之间关联市场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由此导致村民关系日渐生疏,乡村传统文化日益退潮,传统组织和权威弱化,灰恶化现象增多,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正在向半熟人社会变迁。
关键词:
自然村 熟人社会 半熟人社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杜鹏
基于关中金村庙会的调研表明:庙会是关中农村最为重要的公共性活动,它嵌入地方社会之中,通过其宗教整合、交往整合、文化整合以及市场整合功能,建构了以特定村庄为焦点的集体欢腾场面;庙会"圣凡一体"的实践特征决定着其社会秩序整合功能的实现,即庙会作为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中介,从时间的合理安排、空间的有效配置和主体合作三方面,将神圣内容与凡俗内容合理地容纳在其共同架构中,为地方秩序再生产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能量,从而有利于强化乡村社区认同,凝聚村民集体力量,促进地方社会的整合。
关键词:
庙会 社会秩序 整合机制 圣凡一体 关中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华智亚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儿也要去。今儿搭棚,明儿挂彩,羊肉饺子往上摆,不吃不吃吃二百。"这首有着众多异文的童谣流传于中国各地,其中洋溢的浓浓乐趣曾经荡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其所描述的图景至今依然能引发一部分人的幸福回忆。对曾经生活于
关键词:
姻亲关系 乡土社会 村落社区 华北乡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俊锋 罗梦兰 罗贤春
为促进国家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村,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信息链为研究视角,探讨基于信息链层次的单元式效能提升和基于信息链整体的立体式效能提升内容与过程。单元式提升强调事实层的“通达沟通”,数据层的“有效判定”,信息层的“认知输出”,知识层的“习得转换”,智慧层的“场域建构”。立体式提升有“多向度结构”,“精准性内容”和“组合化策略”等维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俊锋 罗梦兰 罗贤春
为促进国家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村,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信息链为研究视角,探讨基于信息链层次的单元式效能提升和基于信息链整体的立体式效能提升内容与过程。单元式提升强调事实层的“通达沟通”,数据层的“有效判定”,信息层的“认知输出”,知识层的“习得转换”,智慧层的“场域建构”。立体式提升有“多向度结构”,“精准性内容”和“组合化策略”等维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