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8)
- 2023(15298)
- 2022(13445)
- 2021(12766)
- 2020(10644)
- 2019(24537)
- 2018(24465)
- 2017(46546)
- 2016(25416)
- 2015(28701)
- 2014(28497)
- 2013(28099)
- 2012(26137)
- 2011(23657)
- 2010(23897)
- 2009(22236)
- 2008(21664)
- 2007(19364)
- 2006(17313)
- 2005(15067)
- 学科
- 济(100919)
- 经济(100726)
- 管理(69223)
- 业(66882)
- 企(53210)
- 企业(53210)
- 方法(42838)
- 农(36701)
- 数学(35528)
- 数学方法(34974)
- 中国(28676)
- 财(26198)
- 业经(25217)
- 农业(24382)
- 学(23622)
- 地方(23542)
- 制(20566)
- 理论(18720)
- 和(16903)
- 贸(15952)
- 贸易(15936)
- 易(15375)
- 银(15180)
- 银行(15137)
- 教育(14998)
- 务(14628)
- 财务(14549)
- 环境(14518)
- 财务管理(14513)
- 行(14435)
- 机构
- 大学(356040)
- 学院(352679)
- 管理(137649)
- 济(134198)
- 经济(130824)
- 研究(119269)
- 理学(118529)
- 理学院(117090)
- 管理学(114817)
- 管理学院(114153)
- 中国(89813)
- 京(77126)
- 科学(74841)
- 财(64465)
- 农(60321)
- 所(59551)
- 中心(55867)
- 江(54463)
- 研究所(53766)
- 业大(52847)
- 范(50949)
- 师范(50544)
- 财经(50385)
- 北京(48770)
- 农业(45972)
- 经(45597)
- 州(44094)
- 院(43356)
- 师范大学(40902)
- 经济学(39221)
- 基金
- 项目(239148)
- 科学(187555)
- 研究(177469)
- 基金(172634)
- 家(149324)
- 国家(147952)
- 科学基金(127187)
- 社会(111727)
- 社会科(104863)
- 社会科学(104832)
- 省(93219)
- 基金项目(92172)
- 自然(81642)
- 教育(81339)
- 自然科(79734)
- 自然科学(79716)
- 自然科学基金(78245)
- 划(77954)
- 编号(73933)
- 资助(70075)
- 成果(61812)
- 重点(52940)
- 部(52369)
- 课题(50576)
- 发(50437)
- 创(48384)
- 科研(45121)
- 国家社会(45120)
- 教育部(45067)
- 创新(44960)
- 期刊
- 济(157170)
- 经济(157170)
- 研究(107400)
- 中国(74290)
- 农(59646)
- 学报(57866)
- 科学(52893)
- 管理(49395)
- 财(49214)
- 教育(45884)
- 大学(44507)
- 学学(41124)
- 农业(39981)
- 融(31674)
- 金融(31674)
- 技术(29956)
- 业经(26803)
- 图书(24473)
- 财经(24333)
- 经济研究(22743)
- 经(20776)
- 问题(20618)
- 业(18721)
- 版(18648)
- 书馆(17412)
- 图书馆(17412)
- 理论(17364)
- 科技(16734)
- 技术经济(16098)
- 实践(16032)
共检索到535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曹海林
本文在对村落公共空间作出概念界定与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对苏北窑村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乡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呈现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与非正式公共空间日益凸现的大致趋势。村落公共空间在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演变趋势正折射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及其性质所发生着的巨大变化,正式公共空间的萎缩引发乡村“捆绑式社会关联”的解体,非正式公共空间的凸现则带来乡村“自治性社会关联”发生的可能,乡村社会的整合不再主要是建立在外部的“建构性秩序”基础之上,而是更多的依靠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
关键词:
村落公共空间 演变 村庄秩序重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祖佩
本文是建立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总结性研究。根据项目进村的不同方式,本文将承接项目的村庄划分为接受型、争取型和捆绑型三种类型,进而探讨了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进村实现了乡村治理的重构,且在不同类型的村庄中,乡村治理重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比较三类村庄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以分利秩序作为当前项目进村背景下乡村治理—般逻辑和乡村政治社会样态的总结。分利秩序以"权力"为主导,以"去政治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去目标化"为基本后果。后税费时期乡村两级组织强制性权力与基础性权力的错位和功能失调,是理解分利秩序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红旭
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事关整个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因而一直以来受到官员和学者的高度关注。从传统社会国家对农村的渗透和乡村秩序的维护都依托于"绅治"和传统道德体系,遵循"皇权不下县"的原则到民国时期政府在乡村推行的保甲制度,再到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的全面推行,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以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断裂的嬗变,乡村能人即村庄精英的角色进一步凸显。
关键词:
乡村秩序 村庄精英 历史嬗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思明 田雄
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对建国后关中地区两个村庄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作用下,乡村区域治理秩序不同,乡村区域公共产品和参与公益事业的水平也不同,借用象限来表达三者间的动态关系。以此为视角,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由于村庄利益博弈、基层政府理性不作为以及国家刚性制度的缺失,该地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乡村区域治理秩序。文章最后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时期要形成良好的乡村区域治理秩序,政府制度供给责任不容推卸。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乡村集市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联系单个小农家庭的场所和有效方式,其滋生于自然经济之中。新时期,乡村集市依靠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作为乡村公共空间的集市已经形成为乡村政治的接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域。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新时期集市功能出现公共性衰减、娱乐消闲变异、市场秩序紊乱、综合性逐渐丧失新的时代趋势。
关键词:
乡村集市 公共空间 乡村社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旭
明清国家法律规定了里社制,随着里甲赋役制度的变革,里社制却逐渐废弛,被民间"社会"与民间信仰所取代。"社会"在长期的祭祀活动中,因为社会关联形成集体意识,这种共识可对超出村庄、宗族的公共事务发布禁约,从而产生地区公共秩序。国家法律与乡村秩序相互影响,在国家法律下行之时,乡村秩序则自生自发地生成回应型规则,认识和协调二者之关系,对于乡村治理有积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彪
从社会空间视角对村落变迁进行考察能够提供新的认识和启发。粤北客家农村是典型的宗族型村落空间系统,祖厅作为村落中的主要权威空间而存在。通过对祖厅的空间形式、价值及功能的考察,发现旧有的村落空间社会系统正在瓦解,作为熟人社会的村落共同体逐渐变得陌生化。要重建新社区共同体,必须加强对传统村落空间的保护和借鉴,注重新社区的空间建设。
关键词:
社会空间 村落空间 祖厅 社区重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军华 王丽莎 吕培亮
城乡融合进程中村落共同体秩序变迁的多元动力机制及多样实践样态,使得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等实践特征。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社会学理论启示,构建内生力、政府力、市场力三维一体分析框架,以贵州省H市S镇L村为例,从生产生计、社会生活、文化习俗、村落治理四个维度系统阐释村落共同体秩序变迁及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居住空间集聚化和社会空间社区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生计结构、治理模式、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心理等不同维度的嬗变和重塑。新发展社会学视角下的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是内生力、政府力和社会力等多元主体辩证互构的过程,其实践形态表现为经济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四体同构”的动态实践;其间涉及生计方式、组织结构、治理模式及文化心理等不同维度的动态演化,势必会引发价值冲突、利益博弈甚至社会稳定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汝艺 梁留科 李德明 朱红兵 朱生东
为认识旅游—社区互动机理,以人类生态学中人类社会组织与生物种群具有相似性的思想为切入点,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物种入侵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解读古村落社区中因旅游种群入侵而引发的空间社会秩序重组过程。研究认为,"旅游—古村落"空间社会过程可解读为:旅游种群入侵到古村落社区,与社区种群发生生态位重叠;在生态学竞争排斥法则作用下,社区种群被旅游种群挤出古村落核心区,而在古村落社区边缘重新安家,旅游种群继替社区种群迁出后留下的生态位空间;最终,古村落社区以宗祠为中心的宗法型空间重组为古村落旅游核心区、官川新区、政务新区等构成的旅游化空间格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韩鹏云
乡村秩序与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密切相关。在乡村秩序形态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村社公共品供给模式,在传统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村社自足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新中国建立后至税费改革前,外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国家统合的公共品供给模式。时至当下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外生、内生秩序出现了双向并弱的态势,造成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由此,必须重塑乡村社会秩序,并通过国家与村社的有效接合。
关键词:
乡村秩序 公共品供给 变迁 路径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明 董磊明
传统时期,在秩序匮乏的湖南乡村社会,以点穴、药功为代表的秘术发育成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秘术及秘术恐惧共同形成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使乡村社会摆脱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恐怖平衡",构建了乡村社会的底线秩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乡村秩序建设的主导力量,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逐渐建立,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公力救济手段,秘术及秘术恐惧失去社会基础而逐渐消失。这一过程也导致乡村社会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村民对待秘术迥然不同的态度。
关键词:
秘术 私力救济 公力救济 底线秩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明 董磊明
传统时期,在秩序匮乏的湖南乡村社会,以点穴、药功为代表的秘术发育成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秘术及秘术恐惧共同形成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使乡村社会摆脱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恐怖平衡",构建了乡村社会的底线秩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乡村秩序建设的主导力量,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逐渐建立,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公力救济手段,秘术及秘术恐惧失去社会基础而逐渐消失。这一过程也导致乡村社会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村民对待秘术迥然不同的态度。
关键词:
秘术 私力救济 公力救济 底线秩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志远
通过对华北农村以红白喜事互助为主要目的的"随姓"结合现象的考察表明:"随姓"结合关系具有多缘选择性、功能指向性、对等互惠性及代际传递性等特征;多姓聚居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中的族群集团意识以及村落认同的内生性力量,是"随姓"结合关系生成的主要诱因。"随姓"结合现象呈现出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阶序性"、"文化互嵌性"及"混合性"等特征,并折射出村落社会变迁过程中村民社会关系的不稳定性和日益疏离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文荣 陈少克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等方面的矛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乡村秩序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表现出的不同作用,本文得出合理的乡村秩序对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有重要的作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需要重构乡村秩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