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5)
2023(12351)
2022(10170)
2021(9610)
2020(7816)
2019(18188)
2018(17961)
2017(34105)
2016(18572)
2015(20612)
2014(20584)
2013(20242)
2012(18774)
2011(17142)
2010(17692)
2009(16188)
2008(16156)
2007(14835)
2006(13458)
2005(11970)
作者
(52201)
(43446)
(42656)
(41221)
(27800)
(20837)
(19564)
(16598)
(16504)
(16168)
(14693)
(14553)
(14326)
(13645)
(13464)
(13178)
(12997)
(12640)
(12572)
(12366)
(10986)
(10538)
(10404)
(10111)
(9905)
(9792)
(9730)
(9711)
(8836)
(8660)
学科
(68817)
经济(68731)
(53230)
管理(50047)
(39948)
企业(39948)
(33496)
方法(22251)
农业(21861)
中国(21080)
(19813)
业经(19350)
数学(18222)
地方(18197)
数学方法(17861)
(16923)
(15055)
(14120)
理论(13136)
(13117)
贸易(13106)
(12702)
银行(12691)
(12690)
(12143)
(11347)
金融(11344)
(11065)
财务(11018)
财务管理(10983)
机构
学院(257717)
大学(251148)
(99254)
经济(96612)
管理(94596)
研究(87771)
理学(79491)
理学院(78525)
管理学(77069)
管理学院(76544)
中国(68523)
(54116)
科学(52517)
(49807)
(46024)
(44066)
(43246)
中心(41543)
研究所(39221)
财经(37549)
(36906)
师范(36596)
业大(36580)
(34784)
农业(34603)
北京(34217)
(33749)
(32036)
(30031)
技术(29347)
基金
项目(161766)
科学(125981)
研究(125229)
基金(112938)
(97369)
国家(96342)
科学基金(81843)
社会(76476)
社会科(71925)
社会科学(71902)
(65374)
基金项目(58857)
教育(57971)
编号(54239)
(53939)
自然(50851)
自然科(49603)
自然科学(49591)
自然科学基金(48692)
成果(46086)
资助(45869)
课题(38736)
(36525)
重点(36461)
(34815)
(34082)
(33549)
(32241)
项目编号(31347)
创新(31088)
期刊
(125741)
经济(125741)
研究(80053)
中国(60585)
(48014)
(39988)
教育(37975)
学报(37088)
管理(36117)
科学(35718)
农业(31486)
(29154)
金融(29154)
大学(29119)
学学(26831)
业经(24322)
技术(23938)
经济研究(18407)
财经(17882)
问题(16056)
(15425)
(15101)
图书(14271)
(13879)
(12474)
现代(12294)
(12267)
论坛(12267)
职业(11898)
农村(11796)
共检索到408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士泂  赵旭东  
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祈雨作为一项重要的仪典广泛实践于国家与民间社会之中。在革命的话语体系以及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祈雨被贴上“迷信”的标签之后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早已失去既往意识形态支撑的祈雨仪式即便被组织起来,其目的也绝不是祈雨,而是夹杂着其他的利益诉求与考量。基于太行山区桃园村复原的祈雨仪式的田野调查,发现活动的组织者为了顺利将这项中断了五十多年的仪式重新启动,构建出一套新的话语体系进行策略试探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可以说,仪式的复原既是社会记忆的再现与重构,更是乡村政治的仪式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士泂  赵旭东  
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祈雨作为一项重要的仪典广泛实践于国家与民间社会之中。在革命的话语体系以及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祈雨被贴上“迷信”的标签之后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早已失去既往意识形态支撑的祈雨仪式即便被组织起来,其目的也绝不是祈雨,而是夹杂着其他的利益诉求与考量。基于太行山区桃园村复原的祈雨仪式的田野调查,发现活动的组织者为了顺利将这项中断了五十多年的仪式重新启动,构建出一套新的话语体系进行策略试探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可以说,仪式的复原既是社会记忆的再现与重构,更是乡村政治的仪式表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斌  张建华  李晓东  
"太行八陉"自战国时期便是连接太行山东西晋冀豫三省的通衢要道,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职能需求,从而造就了诸多因古道而生的山地商贾驿站式乡村聚落,作为一种特殊的传统村落类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研究以及保护利用价值。山西省平顺县花园村可考历史逾500年,村落传统格局保存完整。仅有十四家住户的村落内曾建有寺庙四座,现存古碑14通,明代石桥一座,三股泉水伴生的石槽水利系统历经数百年,贯穿整个村落,整体形态凝练了我国乡村聚落营建的传统智慧。以花园村为例,对此特殊聚落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斌  张建华  李晓东  
"太行八陉"自战国时期便是连接太行山东西晋冀豫三省的通衢要道,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职能需求,从而造就了诸多因古道而生的山地商贾驿站式乡村聚落,作为一种特殊的传统村落类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研究以及保护利用价值。山西省平顺县花园村可考历史逾500年,村落传统格局保存完整。仅有十四家住户的村落内曾建有寺庙四座,现存古碑14通,明代石桥一座,三股泉水伴生的石槽水利系统历经数百年,贯穿整个村落,整体形态凝练了我国乡村聚落营建的传统智慧。以花园村为例,对此特殊聚落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慧斌  段洪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河北省太行山区的旅游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朱家营村为例,立足当地资源特色以及旅游市场需要,对太行山区乡村旅游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特色旅游项目等进行分析,对河北太行山区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晓英  刘琳  
品牌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而标志设计作为产品综合特征的表现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品牌战略发展中的重要表现因素,标志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定位于发展,它充分展示着产品的特征、品质、个性、信誉等诸多方面,标志设计与河北省太行山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标志性的品牌文化设计会直接影响到产品品牌的发展和定位,为山区特色农产品定位品牌标志是产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忠娜  陈曦  王贵彦  崔永福  双峰瑞  陶佩君  
本文从自然条件、灾害多发性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太行山区贫困的根源,提出在干燥度配置植被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及生态工程原理等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山区资源优势,走合理开发和利用,培育支柱产业,自我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献方  李发东  刘昌明  唐常源  张秋英  张万军  
山区水循环研究不仅对山区本身,对与其相连的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其水循环现状以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研究尚少,许多机理还不明确。研究通过阐述山区水循环过程与机理,结合地处太行山中段的牛家庄实验流域的实例研究,对太行山区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过程进行了分析。2004年4—11月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家庄流域对山前的侧向补给量为1.53×106m3,补给系数(补给总量/降水总量)为0.242。流域的下游补给系数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最后,用概念模型对太行山区流域水循环机制和山前侧向补给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安安  王慧敏  郑艳东  张长春  
[目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可以为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确定耕地整理项目和整理时序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域,以现状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经独立性分析后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未整理耕地的整理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未整理耕地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同时根据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适宜整理区的障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整理措施。[结果](1)在影响涞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团荣  刘占朝  马建平  王立安  张麦记  
根据太行山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林业资源特点,提出了该区生态林业的发展战略及开发模式。认为不同类型生态林业示范区的建立要有各自的特色,采取长短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运作方式,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小泉  杨继镐  陈永富  华网坤  
本文以太行山区刺槐立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位指数、标准林分蓄积量、土壤侵蚀性和保水蓄水性、立地期望值等一系列定性和定量指标,分别对立地生产力、立地水保特性和立地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试图寻求一套合理的立地质量多用途评价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吉定  张金香  王振亮  顾新庆  毛向红  
1996年8月河北省太行山区发生严重洪涝、泥石流灾害.该文对当时暴雨特征、典型泥石流等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分析了泥石流成因.该文指出,森林植被对“96·8”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泥石流灾害起到了抗御和消减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控制泥石流的发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敏   曹蕾   杨学亮   张云路  
[目的]以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为研究区域,构建应对暴雨灾害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并提出具体的生态空间要素优化策略,以期降低暴雨灾害及其带来的潜在生态威胁对于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方法]文章从水安全、地质灾害、生物保护3大方面,基于GIS水文分析、水量平衡计算及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应用,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建立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综合考虑前期现状单一要素安全格局及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空间韧性网络,并针对生态空间要素提出具体优化措施。[结果]佛子庄乡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高、中、低安全3大区域分别约占52%、40%、8%,基于各大生态安全格局并结合各现状生态要素分布形成由“一带、多廊、五斑块、多节点”组成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并针对重要的乡村生态空间要素(山体、水系、重要湖泊、湿地、农田、林地等)分别提出优化策略,最终构建了“现状情况分析及关键因子识别-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优化”的抵御暴雨灾害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路径。[结论]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应对暴雨灾害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路径的构建方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不仅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加强了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推动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更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安全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邢慧斌  刘冉冉  
教育精准扶贫是集中连片特困区实现脱贫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实际上,教育精准扶贫在取得成绩同时产生了扶贫绩效的空间差异,而国内外对该问题鲜有关注。本文在全面阐释了集中连片特困区教育精准扶贫概念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技术系统构建了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以燕山-太行山区8个连片特困县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这8个县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这既表现在宏观层面的不同特困县综合绩效和均衡绩效的差异,也体现在微观层面的"贫困精准识别""教育精准帮扶""扶贫支持环境"等评估指标之间均衡绩效的差别。今后集中连片特困区应在贫困精准识别、教育精准帮扶以及教育扶贫支持环境等方面继续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精准识别各贫困县和村的脱贫短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及改善扶贫环境,以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脱贫攻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利国  王占岐  魏超  高云霄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村域多功能发展及管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契合点和新路径。本文通过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村域各项功能及多功能指数展开评价,利用纵横对比法识别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确定各村域的发展类型,并提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村域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生态保育功能的空间分异明显;②山区村域多功能指数整体不高,且各村域差异不大;③通过识别各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建立发展类型划分规则,将研究区划分为极化发展型、主导发展型及综合发展型3大发展类型,并进一步将极化发展型细分为4类发展亚型,将主导发展类型分为3类发展亚型,最终对各类发展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从村域多功能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策略,为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也有利于拓展地域多功能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多功能研究理论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