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1)
- 2023(11369)
- 2022(9737)
- 2021(8871)
- 2020(7395)
- 2019(17027)
- 2018(17032)
- 2017(32106)
- 2016(17765)
- 2015(20214)
- 2014(20788)
- 2013(20577)
- 2012(19260)
- 2011(17743)
- 2010(18305)
- 2009(17298)
- 2008(17470)
- 2007(16332)
- 2006(14408)
- 2005(12935)
- 学科
- 济(74234)
- 经济(74128)
- 管理(54461)
- 业(52344)
- 企(39449)
- 企业(39449)
- 农(32714)
- 方法(30547)
- 数学(26544)
- 数学方法(26288)
- 财(22936)
- 农业(21557)
- 制(20072)
- 中国(19885)
- 业经(19789)
- 地方(16343)
- 学(15911)
- 环境(14681)
- 银(13075)
- 银行(13043)
- 务(13027)
- 财务(12990)
- 体(12961)
- 财务管理(12941)
- 贸(12897)
- 贸易(12891)
- 易(12526)
- 行(12389)
- 企业财务(12197)
- 融(12112)
- 机构
- 学院(266438)
- 大学(263181)
- 济(107287)
- 经济(104691)
- 管理(97910)
- 研究(88736)
- 理学(83076)
- 理学院(82132)
- 管理学(80676)
- 管理学院(80181)
- 中国(68855)
- 京(55433)
- 科学(54554)
- 财(53419)
- 农(50603)
- 所(45718)
- 江(43808)
- 中心(42282)
- 财经(40940)
- 研究所(40859)
- 业大(40567)
- 农业(38462)
- 经(36682)
- 范(35300)
- 师范(34962)
- 北京(34909)
- 州(34362)
- 经济学(33285)
- 院(31376)
- 省(30809)
- 基金
- 项目(169312)
- 科学(131769)
- 研究(126885)
- 基金(120302)
- 家(103853)
- 国家(102875)
- 科学基金(87181)
- 社会(79795)
- 社会科(75218)
- 社会科学(75196)
- 省(68422)
- 基金项目(64025)
- 教育(58248)
- 划(56174)
- 自然(54067)
- 编号(53458)
- 自然科(52614)
- 自然科学(52597)
- 自然科学基金(51649)
- 资助(48288)
- 成果(44410)
- 重点(38456)
- 部(37458)
- 课题(37293)
- 发(37280)
- 制(35635)
- 创(34897)
- 性(32796)
- 创新(32656)
- 国家社会(32548)
- 期刊
- 济(130468)
- 经济(130468)
- 研究(78560)
- 中国(57476)
- 农(51471)
- 财(44086)
- 学报(42128)
- 科学(38210)
- 管理(33629)
- 农业(33468)
- 大学(32220)
- 学学(30391)
- 教育(29253)
- 融(26817)
- 金融(26817)
- 业经(24501)
- 技术(23136)
- 财经(20459)
- 经济研究(18532)
- 经(17518)
- 问题(17379)
- 业(15488)
- 版(15274)
- 技术经济(12983)
- 理论(12598)
- 资源(12170)
- 贸(12147)
- 财会(12068)
- 商业(12050)
- 图书(11907)
共检索到407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斌斌 冯彦明
乡村生态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着长效机制之困,这是由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因素造成的。解决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之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在妥善协调三大矛盾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针对性措施,建立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保证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永续发展,使乡村生态振兴从战略变成现实。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帆
作为一个由庞大系统组成的事业,精准扶贫不但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重任,也被视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借助金融力量扶贫、以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现阶段金融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此,文章对新时期金融扶贫的现实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障碍和瓶颈,并借此从多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金融扶贫 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娜
普惠金融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和民生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帮扶小微企业、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因此普惠金融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当前对其长效机制的探索成为热议的话题。而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成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强国。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阈,对我国当前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回顾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其长效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普惠金融 长效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余宜珂 杜妍 王云驰
当前我国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税收政策和税务服务对于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税收政策体系和税务服务应立足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战略导向;在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加强两个阶段的政策衔接;大力发挥税务大数据优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税收政策 税务服务 税收优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静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鉴于农业农村的基础性地位,政府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借助公共政策及制度设计发挥了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但是单靠政府效能推动乡村振兴缺乏可持续性,难以解决根本性问题。乡村产业的兴旺、要素资源的激活、生态环境的宜居、农民的增收等除了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外还必须遵循市场逻辑,发挥市场创造财富的力量,只有在有限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中才能真正建立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府 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张艳 刘彦博
农科生作为掌握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事实上,农科生基层就业面临着机制制约的各种短板,真正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并长期扎根的人数较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影响深远。因此,从政府、高校、农科生三个视角构建农科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让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晶晶
当前我国集中于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乡村振兴战略也在密切跟进。从政策角度来看,两大战略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加快推进两者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能够使脱贫攻坚的成果得以巩固和延续,另一方面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要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需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与之配套的相对贫困动态识别机制,加强短周期动态监测;开展常态化长效治理,推动治理模式平稳转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强化保障兜底衔接,增强弱势群体防护性保障。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长效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胜晖 刘义兵 宁莎莎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论,从“大语言观”和“大教育观”出发,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两个功能维度是承接外部支持与培育内生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五条路径包括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次,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学习者内生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协同不够、教育内容针对性有所缺失、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有效性评估缺失等现实挑战。最后,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家校社一体化、坚持乡土性与技术性相统一、坚持专兼职并重、坚持评价引领的“五个坚持”层面提出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峰华 刘洪萌 郭长英 林露 王敏 郑建华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转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需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建立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脱贫。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减贫现状,针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农村集体经济多数偏弱、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低收入群体依然大量隐形存在等面临的挑战及困难问题,提出了建立黑龙江省防返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即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支持,拓展增收保障机制;及时调整贫困线标准,完善兜底保障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优化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机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优化基层治理保障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景福 黄江
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品质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应努力遵循生态化机制、市场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形成持续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力的新格局。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包括推进龙头企业“上山下乡”的产业链一体化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大公司及现代产业融合衔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塑造特色产业的文化品牌,提升区域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发挥民族地区绿水青山、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体”,依托景区“增长极”拓展“文化+生态”的深度乡村旅游,依托特色资源推进特色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采取多种途径对“三农”“三牧”进行以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提升为目标的“技术赋能”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 文化品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度契合。旅游营业收入、接待人数、占旅游市场比重等指标都显示我国的乡村旅游在2015年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本文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农村治理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五个方面论证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机制,并从发挥政府的多元引导作用、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虹 何洋 胡长伟
我国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着力点。本文从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两种耦合机理出发,明确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分阶段耦合发展方式。指出了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合理、“门槛”效应突出、二元经济结构三个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以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分析为基础,构建城乡经济循环为外部动力、“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为内部发展途径的长效复合协调机制。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左停
乡土知识具有确保农民生计安全,促进贫困户精神脱贫、产业脱贫和实现绿色减贫的功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土知识的惠益分享是实现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结合对不同地区乡土知识促进减贫内在作用案例的分析,力图解释现代科学知识话语体系,城市化、市场失衡和法律制度不健全对当前乡土知识惠益分享形成的困境。提出乡土知识的发展需要追求和谐、包容、独立的发展理念,培养乡土知识的继承人,在公平贸易基础上加大对于乡土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并加强对原住民权利与利益的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知识 惠益分享 减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静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而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阻滞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从“内发性治理”理念出发,认为农村环境治理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探索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治理路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统一”,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环境治理 内涵 基础 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晓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乡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仍然存在监管不足、定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等问题。结合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及市场结构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生态产品定价的方法及框架。以农村旅游及农产品为案例,对这两类生态产品定价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市场供需及需求弹性对生态产品定价具有重要意义,内在价值评估可提升生态产品的附加值,竞争格局能够影响竞争战略的决策。最后,提出了优化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产品 价格形成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