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6)
- 2023(10185)
- 2022(8121)
- 2021(7608)
- 2020(6167)
- 2019(13836)
- 2018(13874)
- 2017(25511)
- 2016(13416)
- 2015(15018)
- 2014(15283)
- 2013(14712)
- 2012(13310)
- 2011(12036)
- 2010(12720)
- 2009(11700)
- 2008(11448)
- 2007(10689)
- 2006(9363)
- 2005(8059)
- 学科
- 济(58523)
- 经济(58485)
- 业(40089)
- 管理(39518)
- 企(29029)
- 企业(29029)
- 农(28593)
- 方法(26287)
- 数学(23681)
- 数学方法(23030)
- 农业(19178)
- 业经(15490)
- 中国(14860)
- 技术(14173)
- 学(12132)
- 环境(11636)
- 地方(11161)
- 财(11004)
- 理论(10664)
- 制(10037)
- 发(9666)
- 划(8749)
- 贸(8557)
- 贸易(8553)
- 易(8360)
- 教学(8326)
- 银(8135)
- 策(8121)
- 银行(8120)
- 农业经济(7980)
- 机构
- 学院(198739)
- 大学(192364)
- 管理(76104)
- 济(75497)
- 经济(73551)
- 理学(65310)
- 理学院(64654)
- 研究(64058)
- 管理学(62907)
- 管理学院(62577)
- 中国(48602)
- 科学(41289)
- 京(41219)
- 农(37320)
- 业大(32375)
- 财(31705)
- 所(31610)
- 中心(30817)
- 江(30425)
- 研究所(28851)
- 农业(27814)
- 范(26663)
- 师范(26367)
- 北京(26005)
- 财经(25114)
- 技术(24650)
- 州(24604)
- 院(23528)
- 经(22656)
- 经济学(22114)
- 基金
- 项目(135277)
- 科学(105584)
- 研究(99268)
- 基金(95092)
- 家(83172)
- 国家(82464)
- 科学基金(70996)
- 社会(61662)
- 社会科(58232)
- 社会科学(58217)
- 省(56241)
- 基金项目(49477)
- 教育(46213)
- 自然(45643)
- 划(45468)
- 自然科(44554)
- 自然科学(44545)
- 自然科学基金(43649)
- 编号(41187)
- 资助(39692)
- 成果(31991)
- 重点(30671)
- 发(29765)
- 课题(29223)
- 创(28358)
- 部(28090)
- 创新(26495)
- 国家社会(25251)
- 科研(25206)
- 大学(24701)
共检索到292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洲衡 王丽
文章从乡村生态宜居景观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对湖南及周边部分乡村典型景观实地考察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从社会生活、农业产业、自然生态环境三大效益方面,对乡村生态景观进行了系统工程技术指标的研究分析,从中发现和总结了颇具湖南本土特色的既切实可行又能持续发展的最优化指标体系,明确湖南乡村生态宜居景观工程技术指标最优化设计模式应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星 金恒
分析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PPP模式在宜居乡村建设的可行性,然后阐述这种模式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及关键问题,最后提出在宜居乡村建设推广PPP模式的建议,包括加强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能力、提高政府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
关键词:
宜居乡村 PPP模式 基础设施 小康社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谷康 王雪
随着我国乡村建设行动的持续推进,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适时乡村景观规划与改造设计大行其道和蔚然成风,尤其是生态园林设计理念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
乡村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设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孔祥智 卢洋啸
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与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乡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在5省20村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新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然而也暴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后期管护机制;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购买生态修复服务缺乏监管;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应创新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还比较滞后,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强
关键词:
生态宜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娜 王伟
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乡村居民改造其生活环境的热情,使得传统的乡村景观逐渐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能够体现当地乡土气息和文化的自然、半自然斑块不断地被人工斑块所代替,因此,造成了乡村景观中自然元素减少、凋敝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在可持续理念的推动下,注重生态、保护乡土文化、发挥乡村自然景观资源,逐渐成为了乡村景观规划中的主导思想。通过调研探索现阶段乡村景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要素,提出应对设计策略,并在青木川镇李家院村进行了设计实践,探索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设计方法,为乡村的景观设计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
山地乡村 乡村景观 生态景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若彤
<正>乡村景观是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指根植于乡土的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如土地利用水平不高、村落空间布局混乱、乡土风貌破坏严重等。这就要求我们提早规划乡村景观,将传统园林技艺应用于乡村景观设计,还乡村景观于“宛若天成”。基于此,经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的《重焕生机:以乡村景观的融合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一书尝试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融合创新来推动乡村振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莹莹 谈石柱 陈倩婷 吴倩倩 斯娜莎 申亚梅 严少君
【目的】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方法】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结果】(1)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2)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结论】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乔丹 柯水发 李乐晨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乡村景观建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乡村建设的关键。文章在明确提出景观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半自然景观构成的基础上,对国外景观管理政策及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国外乡村景观管理政策具有体系化、具体化和时代化的特点;国外的乡村景观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包括:"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管理模式、"自下而上"社区自治管理模式和"政府导控+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国外景观管理的具体经验主要有:重视乡村建设规划,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立法保障,保护乡土风貌,推行"官民共治"管理模式。
关键词:
乡村景观 管理政策 管理模式 经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纪越
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一种与自然最大程度协调适应的过程中,维持或重现场地开发前的原始水文状态,减少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冲击的新型土地利用开发策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低影响开发模式为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将更有效地解决目前乡村面临的高建设问题。在充分了解苏南水网乡村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避免影响、缩小影响和控制影响为目标,以低干预、低建造、低维护为导向的水网乡村景观规划框架,并以苏州思古甸村为研究对象,从方案设计、运行措施、后期管理三个层面,提出水网乡村低影响开发模式的规划方法,为协调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飞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同时,也使两者矛盾空前地尖锐化。为解决两者矛盾,从地格理论出发,探索适合我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体系。基于乡村文化景观具有的二元属性———乡村性和遗产性,提出了3种以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和景观嘉年华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社区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景观 保护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壁成 刘德林 张膺 方炫 白小梅
研究目的:以宁夏固原市上黄村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研究黄土高原乡村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方法:RS/GIS技术与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近30年来上黄小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林草地面积大幅度增长,坡耕地面积减少和果园面积逐年扩大;上黄村可划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区、旱作农业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三个功能区。研究结论: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结构优化调整与生态功能区划,对黄土高原半干旱生态严重退化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巧玲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开始兴盛起来。文章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为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和农家乐旅游模式等主要模式,并对其存在的乡村旅游布局规划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缺乏与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自然环境破坏加剧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加强乡村硬件设施的建设、发展乡村区域特色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玮 韦姿言 张嘉龙 刘汉成
文章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访谈、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度挖掘生态型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利用全面质量管理KJ法整合用户需求卡片;编制KANO模型问卷,依据调研结果对生态乡村景观设计需求进行属性分类;结合Better-Worse系数明确构成优先级分析的设计依据。研究得出3项必备型需求、5项期望型需求、2项魅力需求的优先等级,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与研究思路。运用KANO模型分析生态乡村景观各项设计要素属性与优先级,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与方向,有利于丰富现有生态型乡村景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