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6)
- 2023(9336)
- 2022(7719)
- 2021(7044)
- 2020(5520)
- 2019(12295)
- 2018(12324)
- 2017(22007)
- 2016(12290)
- 2015(13865)
- 2014(14230)
- 2013(13451)
- 2012(12318)
- 2011(11411)
- 2010(11965)
- 2009(11094)
- 2008(10992)
- 2007(10298)
- 2006(9197)
- 2005(7990)
- 学科
- 济(42312)
- 经济(42250)
- 管理(36251)
- 业(35358)
- 农(31156)
- 企(24305)
- 企业(24305)
- 农业(18723)
- 业经(14849)
- 中国(13633)
- 财(13544)
- 制(13195)
- 方法(12605)
- 学(11890)
- 地方(11367)
- 环境(10464)
- 体(9850)
- 数学(9676)
- 数学方法(9521)
- 理论(9502)
- 发(9098)
- 贸(8975)
- 贸易(8971)
- 易(8737)
- 银(8449)
- 教育(8439)
- 银行(8423)
- 行(8037)
- 农业经济(7956)
- 融(7730)
- 机构
- 学院(176119)
- 大学(168334)
- 济(62052)
- 管理(61958)
- 经济(60217)
- 研究(58957)
- 理学(52117)
- 理学院(51507)
- 管理学(50498)
- 管理学院(50180)
- 中国(45573)
- 农(38009)
- 科学(37503)
- 京(36219)
- 财(30902)
- 所(30056)
- 江(29998)
- 中心(28548)
- 农业(28483)
- 业大(28416)
- 研究所(26894)
- 范(25880)
- 师范(25591)
- 州(24070)
- 财经(23193)
- 北京(22631)
- 省(22383)
- 技术(21719)
- 院(21694)
- 经(20710)
- 基金
- 项目(112885)
- 研究(87492)
- 科学(86786)
- 基金(77156)
- 家(67501)
- 国家(66766)
- 科学基金(55707)
- 社会(53166)
- 社会科(49626)
- 社会科学(49612)
- 省(47572)
- 基金项目(40357)
- 教育(40005)
- 编号(38488)
- 划(38479)
- 自然(33865)
- 自然科(32908)
- 自然科学(32897)
- 自然科学基金(32266)
- 成果(32224)
- 资助(30193)
- 课题(27822)
- 重点(25802)
- 发(25468)
- 部(23362)
- 创(23198)
- 年(23055)
- 性(22465)
- 制(21588)
- 项目编号(21542)
共检索到276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欧阳振益 谢花林
研究目的:以集体行动困境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中心治理体系,以期为中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米切尔评分法。研究结果:(1)单一治理模式容易造成集体行动困境问题,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亟需多中心治理体系支撑,包括关键要素、治理机制和角色定位;(2)多中心治理的关键要素包括清晰界定边界、资源禀赋适配、市场自由、嵌套式治理与发展、监督与制裁、冲突解决和共建共治共享;(3)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是关键要素长久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多中心治理的重要机制;(4)地方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作为核心利益者,应当根据自身的利益目标承担相应的角色职责,找准角色定位。研究结论:随着乡村社会结构不断变迁和重构,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中心治理尤其重要。建议建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担当集体和自发村民”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以实现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英杰 王慧元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得到了无数城市居民的青睐,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合自然、经济、社会于一体的复合式旅游产业,是一个结合了休闲功能、教育功能、保护功能、体验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体,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及缓解城市压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尽管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使乡村旅游呈现出一个单层次、低水平、重建设的现状,亟需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价值体系 乡村旅游产业 升级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雪锋 祁贤明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做大“生态蛋糕”,实现乡村共同致富,对开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道路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引入财会学科的“资源-资产-资本”概念,构建了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三资转化”路径。在分析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要从明晰碳汇生态资源权属,搭建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乡村碳汇生态产品品牌溢价,构建乡村碳汇生态产品数字化多场景应用等方面打通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富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燕玉霞
近些年来,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较快,乡村旅游信息化趋势日渐明显,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给乡村旅游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这两个行业双赢的局面。所以,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势在必行。本文将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作为出发点,研究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战略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电子商务 战略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介勇 周墨竹 王祥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国家现代化的成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资源。论文基于地理学综合视角,深入分析乡村概念内涵与乡村发展的基本特征,总结乡村振兴规划的基本性质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构建了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框架。结果表明:①乡村包含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空间多重属性,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功能,乡村振兴发展是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耦合的综合过程;②乡村系统具有要素分散性和发展自组织性、空间异质性和类型多样性、对区域和城市依赖性与产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强限制的基本特征;③乡村振兴规划是对乡村空间要素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过程,其本质是以促进公平为导向的规划,应更加强调规划参与过程及其统筹协调能力;④当前中国乡村规划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少法律基础,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较滞后,规划边界模糊、规划深度不够,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不健全;⑤基于上述理论和问题分析,构建了包含主体规划系统、制度保障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多规协调系统和参与反馈系统的"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规划体系。该体系可以高效配置乡村要素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规划合力,增强乡村振兴规划的权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乡村系统 乡村振兴 规划性质 规划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而乡村生态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短板,基于此,有必要深化乡村生态治理的相关研究。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新体系不仅是基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态振兴等现实逻辑,其实践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石,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治理理论、西方乡村生态治理理论中优秀成分的承继与发展,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关政策体系设计滞后等困境。基于此,必须实施靶向精准的路径,破解这些问题:一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政策支撑新体系;二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共识凝聚体系;三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组织振兴新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荩予
我国乡村治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其主要在于缺少总体治理的指导思想。乡村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由多元化、碎片化走向总体性治理,总体性治理是中国农村学的一种新范式,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的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总体性治理 发展趋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理财 解胜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指针和整体性治理的新方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文化治理视角下阐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目标耦合,发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产业兴旺目标耦合、乡村伦理文化复兴与乡风文明目标耦合、乡村自治文化重建与治理有效目标耦合、乡村农耕文化复兴与生态文明目标耦合。进而提出,应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农耕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乡村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文化推力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治理 耦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晋 刘嘉琪 廖茂林
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是有效盘活与持续利用乡村生态资源的基础,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文章基于“客体-主体-产品”的改进思路,构建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理论模型;结合公共品理论与利益相关者视角,以已有核算方法为基础,厘清乡村生态公共产品、乡村生态俱乐部产品、乡村生态私人产品的分类逻辑,建立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以川西林盘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将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拓展到新的应用场景,为摸清乡村生态资源家底与利用现状提供科学依据与有效工具。测算结果表明,乡村生态公共产品、乡村生态私人产品是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主要来源,乡村生态产业化是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卓燃 曲政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动力乏力、保障缺失、制度空白、环境制约等困境。鼓励和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必须创新工作新机制:以乡愁为纽带,凝聚新乡贤;创新生活保障机制,便利新乡贤;渲染社会风气,认同新乡贤;创新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新乡贤。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困境与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魏平 姚路
结合青海省民族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农村信贷供需特点,分析认为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海省辖内民族地区信用体系基础薄弱、金融生态不良、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对农牧区信贷市场和农牧民脱贫进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建议构建覆盖省州县的多层级牧民信用信息系统;从困难问题出发,改善民族地区信用环境;从多方面入手,为民族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环境;通过建设民族地区的信用体系软环境,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信用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莉
新形势下,作为农村正式权威结构核心的村党支部正面临传统精英向法理型精英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村民对体制精英原有的信任关系破裂,村支书权威受到质疑,甚至被颠覆,乡村治理由此陷入困境。突破村级党组织治理困局的出路在于建立协商型治理秩序,通过规范治理主体行为,完善治理规则和制度,使村级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及村民在互动协商中重构信任关系,恢复治理秩序,实现乡村"善治"。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强
现代乡村治理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与传统乡村治理相比,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有独特的产权基础、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具有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产权与治权高度统一、农村基层赋权扩能、依靠法治定纷止争等典型特征。近些年来,一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前提下,推动乡村治理的末梢延伸下沉,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做到治理目标精准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权利保障法治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必须从组织建设、优化治理、公共事务准入、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探索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形成更有效的乡村治理新秩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方印 周宇洲
现有生态积分实践缺乏对应理论指导,存在分散性与自发性特征,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基于生态积分现实基础与理论渊源的分析,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实践操作模型体系、基本制度规范体系视角对构建生态积分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积分体系是一个由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实践操作模型体系和基本制度规范体系三者构成的有机体。其中,生态积分基础理论支撑体系是由本源理论、前置理论、运行理论与预测理论有机形成的内循环平面理论体系;生态积分实践操作模型体系是由生态积分规则、生态积分平台、生态积分兑换结合形成的三向联动体系;生态积分基本制度规范体系是由原则要求与基本维度两个方面构筑而成的制度规范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志萌 何雄伟 马回 王露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内在逻辑是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有利于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共同体,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平。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核算体系、政府考核评估机制等,是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