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0)
- 2023(7013)
- 2022(5041)
- 2021(4458)
- 2020(3284)
- 2019(7285)
- 2018(7292)
- 2017(14012)
- 2016(7648)
- 2015(8663)
- 2014(8910)
- 2013(8351)
- 2012(7461)
- 2011(6884)
- 2010(7195)
- 2009(6739)
- 2008(6695)
- 2007(6501)
- 2006(6036)
- 2005(5321)
- 学科
- 济(34981)
- 经济(34943)
- 业(27549)
- 农(26260)
- 管理(19417)
- 农业(17773)
- 企(17576)
- 企业(17576)
- 业经(14304)
- 中国(13305)
- 地方(10403)
- 发(9187)
- 制(8874)
- 发展(8328)
- 展(8322)
- 方法(8095)
- 农业经济(7932)
- 策(7547)
- 财(7290)
- 数学(6206)
- 数学方法(6133)
- 体(6062)
- 银(6028)
- 银行(6023)
- 行(5802)
- 村(5779)
- 农村(5760)
- 收入(5458)
- 建设(5428)
- 产业(5333)
- 机构
- 学院(114195)
- 大学(109285)
- 济(46423)
- 经济(45247)
- 管理(42002)
- 研究(39203)
- 理学(35567)
- 理学院(35173)
- 管理学(34575)
- 管理学院(34339)
- 中国(29723)
- 农(23693)
- 京(22822)
- 科学(22371)
- 财(20289)
- 江(19018)
- 所(18871)
- 中心(17935)
- 范(17043)
- 农业(16979)
- 研究所(16935)
- 师范(16932)
- 业大(16290)
- 财经(15713)
- 州(15142)
- 经(14101)
- 北京(13993)
- 院(13806)
- 经济学(13778)
- 省(13219)
- 基金
- 项目(71933)
- 科学(57202)
- 研究(57143)
- 基金(50957)
- 家(43212)
- 国家(42728)
- 社会(37782)
- 科学基金(36778)
- 社会科(35432)
- 社会科学(35423)
- 省(29627)
- 基金项目(26489)
- 教育(25539)
- 编号(25211)
- 划(23605)
- 成果(20848)
- 自然(20605)
- 自然科(20126)
- 自然科学(20124)
- 自然科学基金(19759)
- 资助(19064)
- 课题(17694)
- 发(17688)
- 重点(16134)
- 国家社会(15516)
- 部(15273)
- 农(15041)
- 发展(14966)
- 性(14871)
- 年(14709)
共检索到179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守英
作为在一个历史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既要为第一个百年画句号做战略部署,又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做前瞻谋划。贯穿两个百年的核心是实现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现代化。乡村现代化无疑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头。十九大报告关于农村的部分由三部分构成,加起来就是对未来乡村发展的目标、策略与方向的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锡文
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每年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2018年的新年年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内容非常丰富、非常重要。我想借这个机会,就乡村振兴谈两点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第一是为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理财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在近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不断衰败凋敝,这跟近百年来我国所选取的经济发展道路不无关系,更与人们对于"乡村"和"乡村发展"的认识紧密相关。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人们简单地将"乡村"与"农业"、"乡村发展"与"农业发展"相提并论。如果不能将乡村视为一个社会的概念,并着力乡村社会建设,即便在经济发展上用尽全力,也将事倍功半。
关键词:
中国乡村 乡村振兴 乡村社会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取得很大成就。本文从农村党的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完善财政支持保护体系等6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辽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长江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在理论视角上,从情怀而非现代化的客观规律来思考乡村振兴,把农民视作当然的弱者,试图重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在战略定位上,缺乏对现阶段乡村发展方位的准确思考,看少了乡村的付出,看低了乡村的现实,看高了乡村的未来。在发展路径上,延续城乡分割的老路。这一系列错误倾向在理论界和社会舆论中均较为普遍,其根源在于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乡村社会,延续城乡分割的传统视角,忽视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化 城市化 城乡融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需坚持系统性,坚持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历史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等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为过程性要素评价、成果性要素评价、影响性要素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监测和纠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支撑,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和要求具体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及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模式不完善,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进路为:构建合理的实施效果评价内容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新模式,健全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稳步推进作好重要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需坚持系统性,坚持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历史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等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为过程性要素评价、成果性要素评价、影响性要素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监测和纠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支撑,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和要求具体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及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模式不完善,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进路为:构建合理的实施效果评价内容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新模式,健全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稳步推进作好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丰安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提高农户综合素质,培养农业环保意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等。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中国农业环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个别基层环保执法懈怠,农民环保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农业高科技人才短缺,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等。因此,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基层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生态意识;建立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资金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志辉
在城镇化背景下,出现了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乡村学校大量撤并的趋势,学术界也出现了"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让乡村学校全部进城、消灭农村教育的过程"的声音。那么,我们还需不需要乡村教育的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对此三问,本文从逆城市化潮流、新型工业革命、中华文化复兴、维护粮食安全的高度提出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反思了乡村教育城化论观点,倡导"积极过程主义的教育现代化"实践观,并进行了乡村教育现代化试验。
关键词:
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秀芳 刘建军 张素荣
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等方面有机联系的整合过程,农业、乡村和农民是现代化演化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乡村文化发展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型特点,中国不能重走西方以物质消耗为主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精神层面的收益,对中国的现代化而言,意义深远。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相对滞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乡村文化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献 李瑾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对不同类型村庄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可为各地合理规划乡村治理现代化分类推进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了包含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以及公共环境治理现代化5个评估维度,36个具体指标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以21个典型村庄为例进行了评价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其中12个典型村庄基本实现治理现代化,其余均处于发展阶段。分指标看,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处于较高水平,而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与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相当;分村庄类型看,城郊融合类与特色保护类村庄治理短板在于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集聚提升类与拆迁撤并类村庄短板在于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各地未来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精准发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决胜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短板,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会议顺利落下帷幕,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手段落实农民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提出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其对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及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杜芳
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内容。立足国家大力建设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从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字乡村治理的有限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现为底层维护、技术赋能、服务共享和伦理保障的运作逻辑,推动乡村治理达到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化样态。但由于数字技术运用边界的模糊,难以平衡简约治理与复杂治理的矛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技术安排与制度安排的困境、权力意志与民本意志的冲突,致使数字乡村治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优势价值,未来需要契合乡村空间场域、合理划分技术类型、重塑组织制度结构以及回应村民切实需求,从而更好地保障数字乡村的治理适应性、匹配度、有效性以及价值性,最终实现数字乡村的治理现代化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杜芳
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内容。立足国家大力建设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从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字乡村治理的有限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现为底层维护、技术赋能、服务共享和伦理保障的运作逻辑,推动乡村治理达到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化样态。但由于数字技术运用边界的模糊,难以平衡简约治理与复杂治理的矛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技术安排与制度安排的困境、权力意志与民本意志的冲突,致使数字乡村治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优势价值,未来需要契合乡村空间场域、合理划分技术类型、重塑组织制度结构以及回应村民切实需求,从而更好地保障数字乡村的治理适应性、匹配度、有效性以及价值性,最终实现数字乡村的治理现代化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