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6)
2023(9442)
2022(7792)
2021(7225)
2020(5755)
2019(12694)
2018(12638)
2017(23043)
2016(13026)
2015(14438)
2014(15012)
2013(14303)
2012(13471)
2011(12363)
2010(12711)
2009(11629)
2008(11602)
2007(10974)
2006(9614)
2005(8473)
作者
(39024)
(32620)
(31992)
(30931)
(20458)
(15726)
(14763)
(12506)
(12351)
(11999)
(11033)
(10962)
(10702)
(10349)
(10202)
(9780)
(9735)
(9464)
(9229)
(9120)
(8224)
(8027)
(7847)
(7607)
(7413)
(7363)
(7212)
(7090)
(6826)
(6771)
学科
(46663)
经济(46590)
(36289)
管理(33946)
(27072)
(25699)
企业(25699)
农业(17977)
方法(15565)
中国(15385)
(15152)
业经(14823)
(14785)
数学(12417)
数学方法(12241)
(11995)
地方(11123)
(10847)
(10333)
银行(10311)
(9898)
理论(9876)
(9579)
金融(9572)
教育(8516)
(8459)
财务(8425)
财务管理(8392)
(8300)
(8155)
机构
学院(184864)
大学(179932)
(67977)
研究(66447)
经济(66043)
管理(63150)
理学(52917)
理学院(52256)
管理学(51136)
管理学院(50783)
中国(50719)
科学(40803)
(39769)
(38793)
(35122)
(34539)
中心(31292)
(31142)
研究所(30937)
农业(30056)
业大(29051)
财经(26568)
(26547)
师范(26220)
(25024)
北京(24248)
(23969)
(23929)
(23822)
技术(22491)
基金
项目(117780)
科学(90735)
研究(89261)
基金(81854)
(72122)
国家(71370)
科学基金(59313)
社会(54582)
社会科(51087)
社会科学(51074)
(48302)
基金项目(42570)
教育(41642)
(39892)
编号(38201)
自然(36617)
自然科(35723)
自然科学(35712)
自然科学基金(35079)
成果(33193)
资助(32850)
课题(27951)
重点(27183)
(26014)
(25424)
(25406)
(24291)
(22951)
创新(22620)
国家社会(22124)
期刊
(88289)
经济(88289)
研究(55842)
中国(45885)
(43006)
学报(33301)
(28931)
科学(28694)
教育(27956)
农业(27798)
大学(25302)
学学(23786)
管理(23115)
(20804)
金融(20804)
业经(17900)
技术(15768)
财经(13129)
经济研究(12728)
(12028)
(11979)
(11410)
问题(11158)
农村(9780)
(9780)
业大(9411)
图书(9370)
农业经济(9309)
职业(8882)
(8305)
共检索到293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荩予  
我国乡村治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其主要在于缺少总体治理的指导思想。乡村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由多元化、碎片化走向总体性治理,总体性治理是中国农村学的一种新范式,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的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欧阳振益   谢花林  
研究目的:以集体行动困境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中心治理体系,以期为中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米切尔评分法。研究结果:(1)单一治理模式容易造成集体行动困境问题,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亟需多中心治理体系支撑,包括关键要素、治理机制和角色定位;(2)多中心治理的关键要素包括清晰界定边界、资源禀赋适配、市场自由、嵌套式治理与发展、监督与制裁、冲突解决和共建共治共享;(3)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是关键要素长久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多中心治理的重要机制;(4)地方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作为核心利益者,应当根据自身的利益目标承担相应的角色职责,找准角色定位。研究结论:随着乡村社会结构不断变迁和重构,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中心治理尤其重要。建议建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担当集体和自发村民”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以实现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唐文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亦即"政党整合治理"模式。政党整合治理模式的生成,源于中国"政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以及市场体制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资源的有限支配。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总体性治理模式以及当代西方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而言,政党整合治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本土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权威分布、建构逻辑、结构形态和整合方式四个维度上展现了出来。政党规划、政党整合和自发参与,三者一起构成了政党整合治理模式运作的基本架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敏娴  唐代剑  
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25亿人次,旅游消费超过1.4万亿元,带动数千万农民受益,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乡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1."新农人"模式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使"新农人"一词受到广泛关注,在乡村旅游发展领域,"新农人"模式也应运而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武朝  
"空心化"趋势下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空心化"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政府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走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尊重乡村社会内在的秩序结构,构建城乡人员双向互动流通的机制,继承和保护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加强"田园型乡村"社区的建设,让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城乡,建立农村新的公共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的法律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让乡村仍为承载我们精神寄托的美好家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武朝  
空心化趋势下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空心化"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政府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走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尊重乡村社会内在的秩序结构,构建城乡人员双向互动流通的机制,继承和保护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加强"田园型乡村"社区的建设,让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城乡,建立农村新的公共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的法律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建设新农村,让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郗凤芹  华正学  
以总体性视角关注整个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世界,马克思从历史性维度、系统结构性维度与主体性维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其总体性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作为当前我国扶贫治理体系的集中体现,与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有着内在统一的必然联系。把握精准扶贫思想是对以往扶贫战略的"扬弃",了解精准扶贫战略的要素相关性,强调扶贫参与者的主体自觉意识,这是我们关注精准扶贫思想总体性的基本视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郗凤芹  华正学  
以总体性视角关注整个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世界,马克思从历史性维度、系统结构性维度与主体性维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其总体性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作为当前我国扶贫治理体系的集中体现,与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有着内在统一的必然联系。把握精准扶贫思想是对以往扶贫战略的"扬弃",了解精准扶贫战略的要素相关性,强调扶贫参与者的主体自觉意识,这是我们关注精准扶贫思想总体性的基本视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卓燃  曲政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动力乏力、保障缺失、制度空白、环境制约等困境。鼓励和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必须创新工作新机制:以乡愁为纽带,凝聚新乡贤;创新生活保障机制,便利新乡贤;渲染社会风气,认同新乡贤;创新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新乡贤。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莉  
新形势下,作为农村正式权威结构核心的村党支部正面临传统精英向法理型精英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村民对体制精英原有的信任关系破裂,村支书权威受到质疑,甚至被颠覆,乡村治理由此陷入困境。突破村级党组织治理困局的出路在于建立协商型治理秩序,通过规范治理主体行为,完善治理规则和制度,使村级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及村民在互动协商中重构信任关系,恢复治理秩序,实现乡村"善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爱磊  匡欢  白杰瑞  刘群群  
本研究从2013年开始对3所"985工程"高校和1所"985平台"高校的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持续的追踪调查。前2轮的数据表明:城市籍大学生比农村籍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成就,且家庭早期的文化资本投资策略能够较好地解释城乡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结合数据,本研究将这种文化资本投资策略概念化为"总体性文化资本投资",并提出了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耿永志  张秋喜  
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整体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很大意义。乡村治理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助推器"、生态宜居的"保护器"、乡风文明的"粘合剂"、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生活富裕的"发酵剂"。乡村治理仍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乡村治理的作用被低估,乡村治理工作呈现碎片化,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现实需求相脱节,创新活力不足。因此,应当把乡村治理放在乡村振兴战略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整体性思维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弥补乡村治理短板,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围绕"三农"现实需求,强化组织,增强乡村治理的针对性,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善治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管强清  
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或者说,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的特点之一是统计研究的总体性。就是说,它所研究的主要不是某种个别事物,而是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冠岑  牛星  田伟利  
土地流转是乡村旅游开发中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乡村土地的旅游化流转也会对乡村土地生态系统的粮食安全、收益分配、土地利用结构、乡村生态和乡村特色产生一些威胁。本文借鉴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对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的综合治理框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君刚  李佳琦  
伴随着市场因素的渗入,现代性的社会图景突破了传统村落社区的边界,乡村地域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均发生了巨大转型,解构了原本传统的乡土文化,亦间接地削弱了村民对乡村社会的文化理解力和价值认同感,乡村文化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凸显。在乡村社会的现代性转型进程中,村民个体与村落社区的社会关联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村民个体参与社会互动的公共空间萎缩,私人生活领域扩展,社会成员对村落公共事件的关注大大削减。正确把握乡土文化对村落地域变迁的意义,重新整合乡土公共精神,对进一步深化乡村治理尤其是文化治理研究极富重大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