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4)
- 2023(9852)
- 2022(8120)
- 2021(7485)
- 2020(5768)
- 2019(12494)
- 2018(12310)
- 2017(22943)
- 2016(12342)
- 2015(13594)
- 2014(12988)
- 2013(12568)
- 2012(11489)
- 2011(10394)
- 2010(10725)
- 2009(10010)
- 2008(9364)
- 2007(8243)
- 2006(7270)
- 2005(6165)
- 学科
- 济(46199)
- 经济(46146)
- 业(32035)
- 管理(29091)
- 农(25832)
- 企(19463)
- 企业(19463)
- 农业(17473)
- 地方(15912)
- 中国(15047)
- 业经(15036)
- 方法(14345)
- 制(11513)
- 数学(11310)
- 数学方法(11180)
- 财(11176)
- 工作(9996)
- 学(8782)
- 理论(8723)
- 发(8545)
- 服务(8404)
- 教育(7836)
- 贸(7762)
- 地方经济(7756)
- 贸易(7755)
- 农业经济(7740)
- 易(7475)
- 环境(7408)
- 银(7278)
- 银行(7273)
- 机构
- 学院(163252)
- 大学(157171)
- 济(60321)
- 管理(59893)
- 经济(58562)
- 研究(53373)
- 理学(51049)
- 理学院(50409)
- 管理学(49517)
- 管理学院(49176)
- 中国(40419)
- 京(32460)
- 科学(32411)
- 农(28686)
- 财(28368)
- 江(26426)
- 中心(26210)
- 范(25565)
- 师范(25355)
- 所(25131)
- 研究所(22582)
- 业大(22436)
- 州(21857)
- 财经(21589)
- 农业(21020)
- 师范大学(19917)
- 北京(19768)
- 院(19498)
- 经(19440)
- 技术(18801)
- 基金
- 项目(111889)
- 研究(89242)
- 科学(88396)
- 基金(77877)
- 家(66565)
- 国家(65874)
- 社会(57369)
- 科学基金(56714)
- 社会科(53845)
- 社会科学(53833)
- 省(46584)
- 基金项目(40988)
- 教育(40738)
- 编号(39888)
- 划(37754)
- 成果(33188)
- 自然(32463)
- 自然科(31649)
- 自然科学(31645)
- 自然科学基金(31010)
- 资助(28926)
- 课题(27325)
- 发(26754)
- 重点(25615)
- 年(23824)
- 创(23745)
- 部(23543)
- 国家社会(23454)
- 项目编号(23450)
- 性(22396)
共检索到249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任贵州
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任贵州
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贵州 曹海林
公共文化以其凝聚价值共识、规范社员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精神家园的"软治理"功能成为形塑社会合理状态的重要测度指标,为其参与乡村社会价值引流、行动规束、问题处置、关系调节等治理行动提供了实践空间。现代性冲击及其促发的传统文化衰弱使乡村共同体面临着价值歧殊、权威流失、行动游离和认同衰减的解构风险,对此,乡村文化治理的实施应以公共性建构为实践逻辑,直面变化的人口结构,不断促进公共交往、重塑公共规则、拓展公共空间、革新公共精神。而以新时代主流文化予以价值引导、以内外主体调适促进权力效能整合、以情境共识营造建构集体认同、以行动规则填充促进秩序的自主生成、以地方知识提炼唤醒乡民文化自觉,则是其整合性推进乡村社会良性运转的可为进路。
关键词:
公共文化 乡村文化治理 软治理 公共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岩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体现出了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法律规定不够完备、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供给侧结构不科学、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应当采取壮大发展规模、完善组织架构、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供给侧结构、健全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 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俊梅 广少奎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迪力努尔·阿力木
现代农业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城乡融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顶层设计不健全,扶持补贴政策缺位,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位运行等现实症结,制约了现代农业长效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超强引擎,以政策支持为根本保障,以金融投入为重要支撑,以国际农业发展经验为重要参考,更高效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农业转型,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注入持久动能。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现实困囿 国际模式 实践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慧文
电子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定位问题是各国在规划和建设电子政府系统时需要科学解决和明确的重要问题。电子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定位的理论基础与新公共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各国在探讨各自功能定位的问题上进行了系列实践 ,并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府 服务功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丽姗
东西部协作在国家治理进程中具有深厚的制度渊源,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并随着国家治理方略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东西部协作主要经历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探索时期、东西部扶贫协作新阶段和东西部协作结对发展,并在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中积极作为,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时代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东西部协作被赋予重要使命和功能定位,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稳定器”,是助推共同富裕的“加速器”,是实现协同转型发展的“试验区”。基于此,加强党对东西部协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领域以及优化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生态,逐步实现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共同成长,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东西部协作 协同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钢 杨蕙而
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化在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功能上,数字化的发展推动着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对文化振兴起到了筑基、固力、提效的作用。目前乡村文化数字化面临数字化基础薄弱、乡村主体数字素养较低、数字化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从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增强乡村主体数字素养、加大乡村数字化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数字化监督体系等多方面破解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困境,为大数据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完善的数字化环境。
关键词:
数字化 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佳
分析乡村文化产业,既要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更要将其置于三农问题的大框架中来考察和研判,从这一视域出发,从消费社会主导的文化形态和三农语境中的文化产业两个维度,构建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分析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乡村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于三个方面,即保护乡村文化生态、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通过梳理乡村文化产业的现状,总结出东部地区梯次发展和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两种发展态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艳婷
章程治理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理性选择,基于章程的高职院校治理合乎理性,因为章程治理的基础是章程赋权的合法性,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性关系为章程执行提供了可能性、章程的开放性为治理规则的优化提供了空间。章程对高职院校治理具有规制性:章程权威规定治理规则,引导治理法治路向;章程合意规制治理关系,协调治理行为;章程内容规制治理内涵,体现学校精神文化。从特色办学、精准服务、过程再造、"双创"驱力四个方面探索依法治校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章程治理实践路向,为深化新时期高职院校治理改革提供可行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菲 余春莲 胡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表现为农村社区多方参与治理成效显著、农村社区协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与公共空间管理效用增强。然而,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仍面临治理主体利益分异、多元治理体系失序和治理行动进程缓慢的现实困境。应关注主体利益、文化价值与公共精神等关键影响因素,在治理实施过程中,通过深化农村社区治理主体利益联结、优化农村社区共同治理行动流程及完善农村社区动态评估与绩效评价体系等策略,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治理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春梅 吕莉敏
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增强职业教育对乡村人才振兴的适应性,必须明确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培养“人”的价值追求,并针对乡村振兴在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厘清职业教育培育乡村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培育乡村生态美化的维护者、培育乡村文化存续的传承者、培育乡村治理有效的践行者等方面的功能定位。因此,职业教育应聚焦乡村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充分促进乡村人才高质量融合发展、深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可持续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智惠
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既有法律保障,又有政策支撑,面对乡村文化式微、农民阅读障碍等客观事实,乡村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信息服务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文化治理功能以及文化保护功能。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必须丰富馆藏资源、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依托自身优势、倡导全民阅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挖掘乡村特色文化。
关键词:
乡村图书馆 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师莫 周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