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4)
2023(12690)
2022(10427)
2021(9601)
2020(7587)
2019(17252)
2018(16957)
2017(31871)
2016(16848)
2015(18716)
2014(18279)
2013(17731)
2012(16654)
2011(15355)
2010(15920)
2009(14762)
2008(14349)
2007(13211)
2006(11935)
2005(10612)
作者
(47605)
(39763)
(39497)
(37298)
(25176)
(18960)
(17660)
(15205)
(15197)
(14248)
(13492)
(13406)
(12868)
(12706)
(12151)
(12087)
(11661)
(11353)
(11285)
(11220)
(10000)
(9739)
(9615)
(9260)
(8925)
(8895)
(8832)
(8773)
(8077)
(7930)
学科
(76819)
经济(76753)
(54300)
管理(49260)
(41305)
企业(41305)
(31742)
方法(27300)
中国(25162)
数学(23655)
数学方法(23131)
地方(22433)
业经(21507)
农业(21248)
技术(19142)
(15628)
(15285)
(13858)
(13666)
银行(13652)
(13306)
(13239)
金融(13238)
技术管理(13216)
(12397)
理论(12049)
地方经济(11330)
(11320)
贸易(11304)
环境(11090)
机构
学院(240510)
大学(234392)
(99181)
经济(96968)
管理(94363)
研究(82122)
理学(80447)
理学院(79587)
管理学(78075)
管理学院(77612)
中国(63629)
(49844)
科学(47885)
(44583)
(40404)
(39899)
中心(38291)
(38171)
研究所(35736)
财经(34093)
业大(33379)
(33295)
师范(33024)
北京(31827)
(31221)
(30741)
农业(29853)
(29678)
经济学(29375)
(26341)
基金
项目(156694)
科学(125349)
研究(120079)
基金(111263)
(95462)
国家(94530)
科学基金(82578)
社会(77821)
社会科(73624)
社会科学(73608)
(65283)
基金项目(57933)
教育(55120)
(52862)
自然(50107)
编号(49442)
自然科(49024)
自然科学(49018)
自然科学基金(48111)
资助(44173)
成果(40237)
(39575)
(38045)
课题(35716)
重点(35289)
创新(34637)
(33384)
发展(32356)
(31791)
国家社会(31778)
期刊
(122560)
经济(122560)
研究(73771)
中国(58466)
(43691)
管理(38224)
科学(33521)
教育(33233)
(32610)
学报(31673)
农业(29086)
(26548)
金融(26548)
大学(25970)
技术(24658)
业经(24361)
学学(24293)
经济研究(18567)
财经(16276)
问题(15031)
(14096)
科技(13852)
技术经济(13655)
(13647)
(12814)
统计(12523)
商业(11913)
(11817)
(11335)
论坛(11335)
共检索到377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金海  
村民自治虽然是近30年来乡村治理的制度性框架,但乡村实际的治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除了存在"1+N"的治理体系与"横向"的权力分割外,新的社会力量也在发展,主要体现为村民小组的作用凸显、宗族复兴及各种民间组织兴起,这促使着乡村治理模式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一些地区的农村,原来的村级治理单元被突破或重构,村民小组自治、片区治理等一些新乡村治理模式出现,使得乡村治理模式更加多样化。这使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利及主体地位凸显,促进了乡村治理的深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秋娜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解释了互联网助力下流通模式创新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机理,之后文章根据这一思路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流通模式创新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力。结果表明,流通业的发展拉动了乡村旅游的增长,同时互联网向流通业的渗透加快了流通模式的创新步伐,从而进一步促使流通业对乡村旅游产生了加成作用。但通过对照发现,我国流通模式创新对旅游业整体的加成作用力更高,由此可见流通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关系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孟真  
农村供应链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不仅能完善农业供应链,也能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降低农村金融风险,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现实基础。但农村供应链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机构难以放贷,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机构协同程度不高,农村征信体系缺失,难以满足金融深化要求,对农村数字供应链模式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新挑战等等。因此,亟须提升农业供应链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数字供应链治理能力,打造农村数字供应链协同发展平台,以推动农村数字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乾宇  祁江  马九杰  
城商行通过下沉金融服务和优化村级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逐步形成了兼顾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21年8月中农办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20个县,这表明该区是全国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点地区之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景新  
我国的乡村建设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以知识分子为先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救济乡村运动。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实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宝贵思想材料和历史经验。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陈翰笙、薛暮桥等所代表的“中国农村派”对我国乡村革命和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改良运动被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所代替,尽管有失误,但十多年间我国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辉煌,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其中蕴藏的丰富的理论营养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新世纪,我国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颖  刘竹青  刘玉梅  
本文在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美国、欧洲等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对比研究中找到中国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贵才  朱倩琼  刘樱  周钰荃  
采用广州市域范围内行政村2005,2013年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等现状摸查数据,运用GIS,SPSS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乡村发展类型、空间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归纳其演变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影响乡村分类的主因子具有可持续性,但其影响程度总体减弱,而非持续性因子则具有时代特征,影响乡村发展的因子多元化;(2)乡村类型演变呈现由低等级分异向着高等级分异的演变趋势;(3)广州市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状"的分布状态,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出现了大幅扩散,乡村发展逐步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局面;(4)广州市乡村发展演化的模式主要有渐变模式、突变模式和惰性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艾青  
关注共享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乡村运营模式,探索其在运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本文从论述乡村面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挑战开始,阐述了共享发展下乡村发展的新的特征,探究共享发展在乡村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以日本乡村驿站建设和海南"共享农庄"建设为例,总结了乡村运营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反思了其在运营建设中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得到了我国在乡村运营与建设中政策落地、政府管理与规划、乡村品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启示。进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利平  
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市场发展、协同合作及社区共建五种模式构成了国外乡村学校发展的基本模式。特色发展模式强调从本国实际出发,从差异性中找特色;跨越发展及市场发展模式就乡村学校发展的资源需求而言,注重将信息技术带入乡村学校建设;协同合作、社区共建模式则从乡村学校之间、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着眼,侧重于为乡村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乡村学校发展的五种模式在运行机制、执行主体、组织要素及思维方式方面既有差异,也有共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宁  
本文在追溯国外农业旅游的演化历史,研究相关成功发展模式,以及归纳总结国外成功的规律与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对现存问题的深入探讨,总结了其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新智  
农村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等方面所需适用性技术人才的一类应用性较强的教育形式。在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下,农村职业教育应科学定位,完善培养目标,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服务功能,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多向联动、多级网络开放、区域中心辐射、多层次衔接等多种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云艳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贫困人口脱贫是趋势。文章比较了传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路径:"三产"融合,拓展和发展新型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树立"五化"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及建设智慧乡村,加强营销推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云艳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贫困人口脱贫是趋势。文章比较了传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路径:"三产"融合,拓展和发展新型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树立"五化"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及建设智慧乡村,加强营销推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彦彬  
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实践中创立了为农村贫困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新理念,在该理念的支配下,产生了以小额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乡村银行。作为扶贫济困的特殊金融机构,乡村银行受到了农村的普遍欢迎,其运作模式也在不同国家进行复制和改进。乡村银行未来必将依据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金融市场规则,不断进行组织和机制创新,逐步实现自身的独立运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全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服务好乡村振兴。从实践看,中小银行探索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目前整体还处于初始阶段。笔者力图从中小银行创新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的运转逻辑维度进行分析,探究大多数中小银行可以创新打造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