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1)
2023(13320)
2022(10172)
2021(8931)
2020(6665)
2019(14434)
2018(14011)
2017(25491)
2016(13335)
2015(14497)
2014(13775)
2013(12914)
2012(11463)
2011(10424)
2010(10558)
2009(10024)
2008(9833)
2007(9139)
2006(8249)
2005(7050)
作者
(36349)
(30633)
(29922)
(28761)
(19027)
(14231)
(13572)
(11586)
(11512)
(10613)
(10245)
(10087)
(9679)
(9577)
(9128)
(9083)
(8804)
(8660)
(8586)
(8550)
(7529)
(7209)
(7189)
(7002)
(6925)
(6830)
(6779)
(6657)
(6108)
(6029)
学科
(54536)
经济(54488)
(47429)
管理(41823)
(36623)
企业(36623)
(29000)
业经(22435)
农业(19823)
中国(19636)
技术(16123)
方法(14974)
(13793)
(13360)
地方(13312)
技术管理(11874)
产业(11870)
数学(11746)
数学方法(11578)
(11302)
信息(10254)
(10212)
银行(10200)
(9810)
总论(9804)
信息产业(9659)
(9572)
发展(9480)
(9451)
(9313)
机构
学院(188324)
大学(182789)
(75200)
经济(73522)
管理(73096)
理学(62937)
理学院(62324)
管理学(61308)
研究(61022)
管理学院(60928)
中国(46348)
(37192)
科学(35234)
(34539)
(31541)
(29717)
中心(28866)
(27949)
财经(26933)
(26424)
师范(26224)
业大(25859)
研究所(25164)
(24430)
(23896)
经济学(23040)
农业(22925)
北京(22767)
(22599)
经济学院(20647)
基金
项目(128665)
科学(103823)
研究(101847)
基金(91836)
(78776)
国家(77954)
科学基金(68410)
社会(68075)
社会科(64176)
社会科学(64160)
(53586)
基金项目(48116)
教育(45683)
(42960)
编号(42331)
自然(38983)
自然科(38121)
自然科学(38116)
自然科学基金(37444)
成果(34578)
(33064)
资助(32625)
(30306)
创新(29790)
课题(29749)
重点(29046)
国家社会(28919)
(27078)
(26910)
项目编号(25489)
期刊
(92319)
经济(92319)
研究(54936)
中国(43957)
(36237)
管理(28611)
(26538)
教育(26292)
科学(25918)
学报(25690)
农业(23575)
大学(21235)
业经(19869)
学学(19788)
(19077)
金融(19077)
技术(17288)
经济研究(13704)
财经(12921)
问题(11700)
科技(11601)
(11229)
(10376)
(10354)
图书(9923)
农业经济(9856)
农村(9658)
(9658)
技术经济(9541)
现代(8953)
共检索到284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东风  
以数字技术为突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阶迭代,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在这种语境下推进农村数字化治理成为基层治理体系的应然之义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然之需。不过,在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当前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治理主体参与能力不足等困境,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成效。因此,亟需加大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力,以确保数字化更好地赋能乡村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洋睿  
良好的乡村环境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群众的福祉,建设美丽乡村,要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目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治理理念落后式、治理主体单一式、治理结构碎片式、治理利益不均式等实践难题,要通过构建构筑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稳定投入机制、责权对等机制、多元合作机制、有效参与机制;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出台激励措施、提供生态环境技术支持等路径来实现乡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目标。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燕琴   王鑫蕊  
<正>乡村非遗数字化传承与创新依托丰富的乡村实践,并结合数字技术赋能,正成为乡村文旅消费升级的重要动能。乡村是建设未来的地方,而数字技术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引擎。前沿科技带来网络直播、数字藏品、数字博物馆、动漫及游戏等新形式,为本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非遗数字化创新指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非遗资源的新载体展示、新媒介传播和新业态活化,使其从无形形态转变为可共享、可再生的有形数字形态,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惟  
随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针的不断深入,为基层治理格局创新提供了机遇。乡村治理工作是我们社会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我国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技术作为现代治理机制的重要载体,符合乡村规范化、专业化、优质化的治理需求,有助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转型升级。对此,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创新逻辑,多角度分析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的功能属性,通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化治理结构,旨在明确数字资源配置等治理取向,实现乡村治理智慧化、数字化的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飞   刘身强  
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是提升新时代乡村教师质量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教育振兴和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动力。乡村教师对乡村社会的积极情感态度、对乡村社会角色和责任的社会认知、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行为表现构成了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整体结构。它具有弥合城乡学生成长鸿沟、化解乡村教师生存困境以及提升乡村学校发展质量的价值意蕴。为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关键效用,应当在遵循主体认知、人文关怀与行动支持的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坚持激活主体自觉,强化实践担当;创设情感空间,营造关怀氛围;重构乡土生态,加强教研保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邵明华  刘鹏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有效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季平  
农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赋能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数字化思维人才等重要价值,目前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农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教师数字化素养有待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驱动学习模式尚未形成等困境,需要通过不断加快农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提升农村师生共同体的数字化素养、积极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路径来实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玲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化趋势、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创新发展,助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向精准、高效,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提供了契机。目前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面临着数据获取难度大、信息茧房阻碍大、数字治理保障难等现实困境。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健全推进数字思政的体制机制、树立适合数字思政的教学理念、培育具有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搭建优质数字资源的教学平台等途径实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玲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化趋势、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创新发展,助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向精准、高效,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提供了契机。目前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面临着数据获取难度大、信息茧房阻碍大、数字治理保障难等现实困境。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健全推进数字思政的体制机制、树立适合数字思政的教学理念、培育具有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搭建优质数字资源的教学平台等途径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红志  张林  
数字化乡村治理具有促进乡村善治的功能。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符合中央政策的要求,符合基层治理的需求,也具有经济可支撑性。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应加强中西部地区新型基建的建设力度,实质性解决数字孤岛现象,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丰富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
[期刊] 改革  [作者] 廖成中   翟坤周   毛磊  
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要素和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能力建设构成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相对于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打造“良政善治”的数字化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敏捷高效治理的进程相对滞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数字化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亟须实现从既有研究突出“技术重构乡村”到“数据治理乡村”的前提构设情景转换,建构基于“功能—场景—路径”耦合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新范式。对此,数字化乡村建设不仅要突破传统治理方式弊端,更要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超越纯粹“数字技术主义”的认识迷误,在“数据”的精准化、图像化、具象化层面重塑“数据治理”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复合化价值功能,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重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具象化运用场景,在主体、技术、区域、制度等维度重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集成化赋能路径,以此摆脱“数字技术”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存在的功能“模糊”、场景“悬浮”、路径“排异”以及与乡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数字化治理“不兼容”困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善元  胡新岗  朱明苑  
打造数字化教学“金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中高职“教学革命”的关键。高职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应基于服务学生学习理念,体现高职教育属性和教学规律,围绕数字化时代“三教”改革,以促进课程教学全程留迹及教与学精细化管理服务、推动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机制创新、提升评教评学的数字化水平为价值追求,通过高起点实施教学数字化顶层设计、高标准优化智能化教学环境、高水平建设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水平打造个性化在线课程、高精度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监控,落实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实现教师教学成就感与学生学习获得感双提升以及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双促进的改革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瑾枫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下的文化振兴应以乡村为主体,激活传统文化,发展文旅经济,沟通城乡文化,同时应注意规划实施内容和形式,关注农村发展需求,建立产教融合项目,实现乡村美育的因地制宜、互联共享和可持续性。本文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美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新时期高校美育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伟锋  
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整理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构建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以及两者耦合协调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双碳”目标下,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耦合协调,将有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的绿色低碳高速发展。同时,提出了对长三角地区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以期助推区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伟锋  
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整理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构建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以及两者耦合协调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双碳”目标下,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耦合协调,将有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的绿色低碳高速发展。同时,提出了对长三角地区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以期助推区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