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7)
- 2023(15886)
- 2022(13762)
- 2021(12963)
- 2020(10813)
- 2019(24748)
- 2018(24501)
- 2017(47014)
- 2016(25384)
- 2015(28848)
- 2014(28885)
- 2013(28070)
- 2012(26003)
- 2011(23205)
- 2010(23173)
- 2009(21249)
- 2008(20694)
- 2007(18183)
- 2006(15870)
- 2005(13429)
- 学科
- 济(100833)
- 经济(100699)
- 管理(73855)
- 业(73197)
- 企(57845)
- 企业(57845)
- 方法(47580)
- 数学(41352)
- 数学方法(40721)
- 农(38138)
- 财(27929)
- 中国(27009)
- 农业(25452)
- 业经(24858)
- 学(21629)
- 地方(20397)
- 制(20093)
- 务(17042)
- 财务(16968)
- 理论(16952)
- 财务管理(16921)
- 贸(16532)
- 贸易(16525)
- 企业财务(16055)
- 易(16032)
- 和(15311)
- 技术(15148)
- 环境(14851)
- 银(14625)
- 银行(14588)
- 机构
- 大学(356295)
- 学院(355556)
- 管理(144167)
- 济(137465)
- 经济(134293)
- 理学(125505)
- 理学院(124148)
- 管理学(121787)
- 管理学院(121119)
- 研究(113225)
- 中国(85135)
- 京(74757)
- 科学(70756)
- 财(63903)
- 农(60724)
- 所(55093)
- 业大(54410)
- 中心(53909)
- 江(52217)
- 财经(50984)
- 研究所(50030)
- 范(48302)
- 师范(47863)
- 经(46498)
- 北京(46470)
- 农业(46063)
- 州(42455)
- 院(41269)
- 经济学(40783)
- 师范大学(38439)
- 基金
- 项目(248320)
- 科学(195236)
- 研究(183213)
- 基金(180347)
- 家(156120)
- 国家(154748)
- 科学基金(133778)
- 社会(115536)
- 社会科(109089)
- 社会科学(109057)
- 省(97038)
- 基金项目(96077)
- 自然(86486)
- 自然科(84468)
- 自然科学(84448)
- 教育(84398)
- 自然科学基金(82890)
- 划(80809)
- 编号(76074)
- 资助(73576)
- 成果(61467)
- 部(54736)
- 重点(54617)
- 发(51992)
- 课题(51131)
- 创(50932)
- 创新(47449)
- 国家社会(47320)
- 科研(47317)
- 教育部(47279)
- 期刊
- 济(152578)
- 经济(152578)
- 研究(101665)
- 中国(68281)
- 农(59740)
- 学报(57299)
- 科学(52106)
- 管理(50376)
- 财(49818)
- 大学(44733)
- 学学(41930)
- 教育(40875)
- 农业(40343)
- 技术(31918)
- 融(29984)
- 金融(29984)
- 业经(27787)
- 财经(24461)
- 经济研究(22069)
- 图书(21935)
- 经(20819)
- 问题(19877)
- 版(18684)
- 业(17983)
- 理论(17182)
- 科技(17033)
- 技术经济(16949)
- 实践(15844)
- 践(15844)
- 统计(15370)
共检索到516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博强 陈淑洁
范和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乡村基层治理探索中具有自身特色,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是珠三角地区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乡村治理样本。相比于一些村民理事会的产生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范和村民理事会是典型的血缘、宗族群体逐步扩展到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小理事会+大理事会体现了村民理事会的组织构成特点。范和村民理事会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运作机制和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从事公益事业推动乡村公共事业发展。范和村民理事会得到乡贤助力并具有强有力的组织动员能力,做了大量工作,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公益事业的物质层面上,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在乡村法治和德治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关键词:
范和村 村民理事会 乡村治理 公益 公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熠华
广东省蕉岭县以村民理事会运作为核心的村治实践,是当代宗族与政权在客家基层乡村治理中互动的典范,通过政权治理力量对宗族治理力量的引导与培育、宗族治理的自我转型与发展,以及在双方各自治理优势基础上的分工与协作,实现了乡村共治格局下的"政—族"合作。通过党政力量的适当引导,这种"政—族"合作主要是以双方在治理场域中的异质性与同质性共存为基础,通过彼此间异质性的调适与同质性的整合来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裕民 刘伟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三方行为主体:全体村民、村委会、生产企业,三者在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实质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加采购的委托代理关系。若要防止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对村民利益的损害,就必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构建激励和监控相结合的机制,促使村委会致力于村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国华 张玉露
本文基于2018年河南省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对村民人际互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场景理论的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物理空间以及物理设施对于村民之间的互动影响力较弱,村民在这个空间中没有过多的交流;对农村村民互动有着重要影响的是在这个公共空间中所举办的一些文化活动、创建的兴趣团队、升华的道德规范等。其中,公共文化空间创建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验对村民的互动有持续性和深刻性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芳 郭华夏
目前,国家针对乡村治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政策的具体实施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改进,不利于整个乡村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治理中各个利益主体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博弈策略选择,忽视了乡村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对乡村治理具有最重要影响的利益主体——村民内部之间利益主体的博弈。以经典的"智猪博弈"为模型分析精英村民和普通村民的博弈选择,分析二者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博弈策略选择的结果,从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使之达到博弈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芳 郭华夏
目前,国家针对乡村治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政策的具体实施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改进,不利于整个乡村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治理中各个利益主体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博弈策略选择,忽视了乡村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对乡村治理具有最重要影响的利益主体——村民内部之间利益主体的博弈。以经典的"智猪博弈"为模型分析精英村民和普通村民的博弈选择,分析二者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博弈策略选择的结果,从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使之达到博弈均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林 黄炯 贺容煜 刘芬
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PEST理论模型,基于湖南省36个村务微信群688名村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行为。研究发现,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明显多于创造性行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外部环境以及村民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效能感正向显著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和创造性行为,且村民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效能感在外部环境与村民参与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应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外部环境、增强村民参与的效能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创造性行为,以此促进乡村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林 黄炯 贺容煜 刘芬
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PEST理论模型,基于湖南省36个村务微信群688名村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行为。研究发现,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明显多于创造性行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外部环境以及村民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效能感正向显著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和创造性行为,且村民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效能感在外部环境与村民参与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应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外部环境、增强村民参与的效能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创造性行为,以此促进乡村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敏
基于广东清远市九龙镇乡贤理事会治村实践的考察发现:在传统宗族文化浓厚的若干自然村落,其乡贤理事会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组织,通过"长老(村长)+房头"的组织架构、"私对私"的集体行动逻辑以及民主治理机制,有效地激活了"有主体"的村民自治,从而为完善基层治理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辉 李剑 王佳
本文描述了村级组织和村庄公益事业发展状况,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建立等因素对公益事业发展的影响。基本结论:在过去村庄公益事业投资中,政府投资居主导地位,村集体和农户投资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提高村级组织的效率,有助于动员更多的社区资源发展村庄公益事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公益事业 农村发展 村级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柏琼 袁方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博
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乡村仍然存在精英治理现象,即村级治理由村庄精英而非广大村民主导。从主体的角度看,村庄社会精英治理的生发逻辑可以从乡镇政府、村庄精英、普通村民三个层面进行剖析,乡镇政府层面体现为悬浮型政权的选择性治理思维,村庄精英层面体现为利益驱动下对村庄治理的介入,普通村民层面体现为"工具性差序格局"下的"原子化"。村庄精英治理现象的优化路径有三:一是村庄精英治理体系的优化,二是普通村民群体自治能力与参与机制的优化,三是乡镇政权调控与指导机制的优化。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精英治理 生发逻辑 优化路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郎友兴 万莼
浙江省象山县围绕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历经十年多探索实践,形成并逐步完善了一种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决策与监督的"村民说事"制度,探索出一个更有效的村级治理模式,为乡村治理的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村民说事"制度经历了分散式和探索式的自发构建、系统化与集成化的制度优化以及提升三个阶段。本文从一个整合性的制度主义框架分析该制度形成和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运行与维系的三个机制及其对制度转型实践的贡献。
关键词:
村民说事 乡村治理 制度演化 象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蔺雪春
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学术界一是从肯定村民自治的方面,构设出总体上可称作“理想村民自治”的各种乡村治理模式,期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飞跃;二是从批判村民自治甚至否定乡镇政权机构的方面,提出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批判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初步分析来看,这些模式尚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容易使民众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过程中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可能不符合中国非均质性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模式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颜克高
理事会作为公益基金会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其具体特征必然会影响组织财务绩效,本文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通过选取71家公益基金会样本,利用2个年度的数据对理事会特征与组织财务绩效进行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扩大理事会规模能够提高公益基金会的财政绩效和筹资能力;理事的平均年龄越高,越不利于筹资;理事会会议次数等其他特征变量对组织财务绩效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公益基金会应逐步通过健全理事会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来调动理事的积极性和发挥理事会的实质性作用,提高组织财务绩效。
关键词:
公益基金会治理 理事会 财务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