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6)
2023(7608)
2022(6252)
2021(5890)
2020(4617)
2019(10460)
2018(10256)
2017(18993)
2016(10142)
2015(11367)
2014(11380)
2013(10956)
2012(10054)
2011(9107)
2010(9288)
2009(8456)
2008(8014)
2007(7228)
2006(6535)
2005(5557)
作者
(28472)
(24430)
(23695)
(22945)
(15122)
(11713)
(10904)
(9394)
(9214)
(8613)
(8392)
(8195)
(7957)
(7557)
(7446)
(7308)
(7103)
(7045)
(6710)
(6657)
(5916)
(5887)
(5650)
(5567)
(5507)
(5445)
(5443)
(5188)
(4895)
(4851)
学科
(42116)
经济(42078)
(27189)
(21862)
管理(21425)
农业(18483)
地方(16330)
中国(12640)
业经(11983)
方法(11021)
(10796)
企业(10796)
(10222)
环境(10177)
数学(9727)
数学方法(9598)
(9287)
发展(8352)
(8343)
农业经济(8160)
(7949)
(7497)
生态(6621)
收入(6440)
地方经济(6235)
土地(6189)
(5987)
金融(5983)
(5839)
(5739)
机构
学院(138800)
大学(132972)
(51417)
研究(50528)
经济(49949)
管理(47931)
理学(40666)
理学院(40062)
管理学(39168)
管理学院(38915)
中国(37999)
科学(32496)
(30319)
(29438)
(24972)
中心(24658)
业大(23221)
研究所(22806)
(22639)
(22526)
师范(22341)
农业(22149)
(21920)
(18652)
北京(18618)
(18573)
(17965)
师范大学(17834)
财经(16929)
科学院(15588)
基金
项目(97237)
科学(74964)
研究(73574)
基金(67211)
(58774)
国家(58165)
科学基金(48979)
社会(45958)
社会科(42949)
社会科学(42941)
(40191)
基金项目(36897)
(32990)
教育(31984)
编号(31256)
自然(30245)
自然科(29298)
自然科学(29286)
自然科学基金(28695)
资助(25633)
成果(24509)
(23480)
重点(22197)
课题(22174)
(19621)
(19297)
发展(18810)
国家社会(18592)
(18556)
(18520)
期刊
(70416)
经济(70416)
研究(39894)
(34393)
中国(31380)
农业(22824)
学报(22027)
科学(21543)
大学(17246)
学学(16351)
教育(15971)
业经(15728)
(15208)
管理(14672)
(13923)
金融(13923)
技术(11684)
资源(11153)
问题(9434)
(9333)
(9015)
农业经济(8999)
经济研究(8919)
农村(8862)
(8862)
(8161)
社会(7089)
财经(7021)
科技(6782)
业大(6767)
共检索到213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中贵   杨小雪   付琪  
针对乡村水塘因长期缺乏重视与保护,导致大量水塘被填平或废弃,失去原有的蓄洪调蓄功能,反而成为乡村建设中的负担的问题,论文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构建了水塘景观生态网络,并优化了调控途径;采用新型水体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治理污染水体,提高水塘的整体净化效果。同时,引植符合当地生境及具备艺术性的适生植被,共同营造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乡土特色、景观美感等多层次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进而以武汉市新洲区仓埠镇丰乐村福乐庄园为例,详细阐述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的应用,得出针对乡村水塘的生境与植物群落景观营造需要协调内在关系的结论。这一研究不仅对区域水塘景观规划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国乡村水塘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中贵   杨小雪   付琪  
针对乡村水塘因长期缺乏重视与保护,导致大量水塘被填平或废弃,失去原有的蓄洪调蓄功能,反而成为乡村建设中的负担的问题,论文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构建了水塘景观生态网络,并优化了调控途径;采用新型水体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治理污染水体,提高水塘的整体净化效果。同时,引植符合当地生境及具备艺术性的适生植被,共同营造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乡土特色、景观美感等多层次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进而以武汉市新洲区仓埠镇丰乐村福乐庄园为例,详细阐述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的应用,得出针对乡村水塘的生境与植物群落景观营造需要协调内在关系的结论。这一研究不仅对区域水塘景观规划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国乡村水塘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娟  乔花芳  
根据农村居民就业与居住空间行为的主要特征,可将其空间行为模式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07和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进行实证调研,研究结果显示:1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区域外转出明显;2该区域半城市化特征明显,样本村2007年处于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的就业人口占总样本数的比重为39%,2012年则上升为65.3%;3该区域的小城镇对于当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较弱,在农村居民从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向迁移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林  鲍宏礼  
旅游体验设计就是将旅游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以旅游者的参与为前提,以旅游体验为核心,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旅游者在旅游中获得美好体验的过程。显而易见,对于旅游景区而言,旅游体验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旅游经营者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收益,旅游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旅游消费者对其旅游体验与经历的满意度。因此,旅游体验设计理念的现实操作,就在于如何进行旅游景区的产品开发。本文以湖北武汉市新洲区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伯华  曾菊新  
利用2006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动力机制,认为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驱动力是压力和引力2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并利用调研数据和消费理论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根据农户居住空间行为交通依附的特征,提出了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的6个阶段的过程模型,最后针对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不和谐的趋势,从多角度探讨了引导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若干对策,为解决乡村出现的各种空间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林峰  朱德举  刘黎明  付海英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以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斑块多样性(斑块大小和数量、斑块形状)、景观类型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聚集度)等指标,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景观多样性的变化:项目区以耕地(水田和旱地)为基质的状况进一步加强,斑块类型和数目明显减少,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降低,土地集中连片,优势度和聚集度增加,项目区总体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多样性变化的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整理区域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局部生态环境效益的下降,以耕地数量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耿虹  李玥  乔晶  高鹏  
基于公开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发现,武汉市小城镇出现人口总量减少、镇村空间"小集聚、大分散"离散的现象,并在某些领域或职能方面显现出"失活"、"消退"等收缩态势。这种收缩态势在区域城镇化背景下兼具合理性和风险性,只有通过积极的科学认知与系统判断,才能在停滞、萎缩的危机中催生、激发出相关小城镇对于区域新功能的适应性创新动机与动力。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武汉市小城镇收缩现象入手,对其收缩的特征、成因、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并结合具体的实证案例,提出"主动调整职能定位、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构建区域网络型城一镇一村层级模式、消除线性层级关系下的依赖惯性;以特色性与特长性要素为突破口寻求特色化发展"的应对收缩的小城镇适应性发展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名峰  张鑫  杨川  武越  
以武汉市新洲区212户被征地农民家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了征地拆迁前后被征地农户生计资本及可持续生计信心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征地拆迁后物质资本指标值大幅度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总水平有所提高,但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标值却没有明显改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对被征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信心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物质资本的影响最为突出。建议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允许农户分享被征土地的项目红利,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被征地农户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花芳  曾菊新  李伯华  
传统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要经历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通过回顾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村镇空间结构在21世纪初期的演变,发现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石榴红村在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等方面实现了村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在这种模式下,村镇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静  龚健  李靖业  
论文基于2017年Landsat 8遥感影像,通过GIS技术选取城市地表温度、源汇景观密度、源汇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武汉市局部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及其效应。结果表明:①武汉市城区热岛(urban heat island, UHI)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热岛强度大、范围广,呈"大"字型分布,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产生的UHI更显著;②武汉市城区平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在距市中心约8 km处达到峰值后沿城乡梯度逐渐下降,呈现"倒钩型"特征,这一现象与景观密度变化密切相关;③LST与源(正向)、汇(负向)景观密度存在极强相关性,不透水表面是城区热岛的主要贡献因子;④相同密度的水体和绿地,水体更具有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⑤一般当汇-源景观面积比>0.89(汇区密度>0.47)时,局部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有缓解作用,且局部汇区越集中缓解效果越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霞  李振林  
大都市的快速发展对外围乡村生态安全格局造成了较大影响。以武汉市农业生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生态安全空间特征。武汉市农业生态区生态安全指数的圈层特征明显且轴向差异较大,三生空间的生态安全状况同时存在轴向和圈层差异;山体、水体生态安全状况由近到远梯次递增。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复合的调控思路,提出分类、分级、分层的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琦  王宏志  顾江  曾菊新  
以城乡景观复杂度为视角,构建包含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产业、土地规划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体系,运用景观复杂度指数,基于G-统计量确定城乡地域范围内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带界限予以空间呈现。研究发现:①城乡景观复杂度在城乡地域之间呈现"M"型分布,城乡交错带景观复杂度最高;②G-统计量确定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可信度较高;③城乡交错带是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集合体;④应发挥城乡交错带空间功能促进城乡融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菲  龙岳林  马紫薇  何晓阳  肖拓  齐玉婷  
望城乌山茶庄园是茶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庄园形式。在满足旅游观光、餐饮接待、休闲体验等功能的基础上,遵循生态、经济、体验性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发乌山茶叶特色旅游,打造一个集茶叶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庄园,以此推进乌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松  王云冬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研究武汉市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类型中边缘式扩张处于主导地位但扩张速度逐渐减慢,飞地式扩张数量减少,分布于远城区且分散较广,填充式扩张则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于江岸区等中心城区;(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生态景观类型以景观核心区为主,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面积随城区扩张减少,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生态景观总体上越加破碎,边缘式扩张会加速生态景观核心区减小,飞地式扩张加剧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式扩张则会弱化生态景观的破碎。本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并对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蕾花  何嵩涛  徐英红  王甜甜  冯凤娇  
文化记忆认同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变迁中的世界性课题,拯救与活化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维系地方文化认同感的乡村场所,急需当下景观设计研究者的重视与研究。以与乡村生活区为邻的贵州省贵阳市大塘湿地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注重乡村文化记忆传承的"记—探—寻—悟—忆"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乡村文化记忆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