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6)
2023(11570)
2022(9837)
2021(9282)
2020(7900)
2019(18491)
2018(18421)
2017(35713)
2016(18898)
2015(21464)
2014(21675)
2013(21446)
2012(19789)
2011(17928)
2010(17759)
2009(16376)
2008(16073)
2007(14591)
2006(12355)
2005(10297)
作者
(53258)
(44998)
(44709)
(42689)
(28086)
(21653)
(20633)
(17629)
(17057)
(15847)
(15220)
(15105)
(13980)
(13948)
(13898)
(13708)
(13511)
(13150)
(12837)
(12799)
(11034)
(10836)
(10798)
(10368)
(10287)
(10058)
(9881)
(9876)
(9071)
(9031)
学科
(88482)
经济(88305)
(53324)
管理(52670)
方法(41050)
(40973)
企业(40973)
数学(35799)
数学方法(35373)
(32872)
农业(21816)
(21153)
中国(21095)
业经(20566)
地方(16481)
(14819)
(14741)
(13710)
贸易(13707)
(13288)
(12890)
理论(12690)
(12504)
财务(12458)
财务管理(12426)
企业财务(11785)
(11063)
银行(11038)
技术(10910)
(10736)
机构
学院(271932)
大学(269923)
(113140)
经济(110801)
管理(108399)
理学(94297)
理学院(93344)
管理学(91707)
管理学院(91200)
研究(86103)
中国(64389)
(54388)
科学(52072)
(50767)
(48697)
中心(42164)
(41859)
业大(41472)
财经(41056)
(40152)
研究所(38070)
(37272)
农业(37092)
(35274)
师范(34947)
经济学(34912)
北京(33228)
经济学院(31715)
(31575)
(30558)
基金
项目(186008)
科学(147384)
研究(136923)
基金(136131)
(117233)
国家(116186)
科学基金(100824)
社会(89352)
社会科(83640)
社会科学(83615)
(73679)
基金项目(72795)
自然(64491)
教育(63619)
自然科(63035)
自然科学(63018)
自然科学基金(61890)
(61084)
编号(56426)
资助(54882)
成果(45148)
(42008)
重点(41380)
(40030)
(38656)
课题(37837)
国家社会(36459)
教育部(36376)
科研(36159)
创新(36059)
期刊
(123218)
经济(123218)
研究(73201)
(49091)
中国(48888)
学报(40837)
(40350)
科学(38506)
管理(35788)
农业(32511)
大学(31991)
学学(30377)
教育(25919)
技术(24367)
(23445)
金融(23445)
业经(23334)
财经(19984)
经济研究(18382)
(17131)
问题(16872)
(14492)
(14478)
统计(14029)
技术经济(13521)
理论(12677)
(12525)
商业(12256)
科技(11572)
实践(11527)
共检索到386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狄金华  刘飞  
本文以苏北房庄的水利为个案,分析其用水的原则,探析乡村水利合作的社会基础。契合性结构的房庄有效地组织了乡村水利的合作,并防范了用水过程中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村庄政治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经由伦理政治、阶级政治到土地政治的演化,村庄政治逐渐达致成熟形态,成为国家制度建构的产物。以集体为制度框架,村庄政治为地方性与国家性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基础。经由动员机制、平衡机制和分类机制构造的政治过程促进了村庄政治性的生产和内生性秩序的达成。然而,以"农民权利"为导向的国家政治调控弱化了村庄政治的制度基础,压缩了村庄政治的实践空间,导致村庄政治的依附和蜕变,政治系统渐趋失衡,这是近年来乡村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源。国家政治应该从战略原则的高度和制度整体的层次调控村庄政治,修复并实现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良性循环,维持政治系统的均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腾飞  
乡村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战略的交汇点。发展乡村内生型产业,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点。梳理相关成果可知,乡村产业内生的社会基础有乡村社会关联和乡村共同体两种理解。侧重乡村社会关联理解的学者强调村庄社会结构和社会资本对村庄内生型产业的支撑作用,侧重乡村共同体理解的学者主要关注村庄共同体建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两者相结合,可以从动力学的角度对F社区樱桃产业内生的社会基础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揭示乡村产业内生的动力机制。调研显示,乡村社会基础的影响因素包括社区记忆、经济社会分化、动员资源、政府注意力、党建引领五个方面,乡村内生型产业的动力机制可以从基层党建、社会合作、组织动员、能人吸纳和政府引导五点来理解,并认为地方政府应该从找准产业定位、强化基层党建、转变自身角色、夯实社会基础等方面来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林波   李甜  
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开发乡村产业极其依赖政企合作。利用乡村本土资源,以政府的权力、项目或组织资源为杠杆,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生产和销售资源,是当前开发乡村产业的主流模式之一。政企负责人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为政企合作开发乡村产业提供了成功的社会基础。以湖南省B县黄金茶产业开发为例,研究发现,政企合作深嵌于非正式关系中,应依靠非正式关系选择合作对象和确定合作内容;政企合作存在差序格局,依靠非正式关系形成的“差序”网络结构可解决合作障碍;政企合作受伦理原则支配,“家国情怀”伦理原则支持的非正式关系将提升政企合作境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既要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又要理顺政企合作的社会基础,充分利用政企负责人的社会资源,激发乡村产业开发的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林波   李甜  
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开发乡村产业极其依赖政企合作。利用乡村本土资源,以政府的权力、项目或组织资源为杠杆,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生产和销售资源,是当前开发乡村产业的主流模式之一。政企负责人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为政企合作开发乡村产业提供了成功的社会基础。以湖南省B县黄金茶产业开发为例,研究发现,政企合作深嵌于非正式关系中,应依靠非正式关系选择合作对象和确定合作内容;政企合作存在差序格局,依靠非正式关系形成的“差序”网络结构可解决合作障碍;政企合作受伦理原则支配,“家国情怀”伦理原则支持的非正式关系将提升政企合作境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既要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又要理顺政企合作的社会基础,充分利用政企负责人的社会资源,激发乡村产业开发的内生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超  
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带来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衰落,乡村自组织养老模式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模式。以湖北省G乡老年人协会为例,“老协”作为老年人自组织的一种方式,为老人提供生产互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自组织有效整合力了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构建了属于老年人自己的公共文化空间。村庄熟人社会为乡村自组织养老模式提供了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自组织养老模式通过熟人社会内社会互助、道义支撑和自在性空间重建了村庄内部的养老规则,将老年人组织起来,让“老人不老”。面对乡村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困境,通过发掘基层自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立足村庄社会构建低成本、高福利的自组织养老模式,是回应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有益探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丹利   陈斌开  
本文研究历史上村民自发组织修筑水利设施的行为是否能够对其后的村民公共事务参与产生长期持续影响。基础回归发现历史上民间修筑水利设施显著提高当前农村人群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文章利用集体化时期国家统一管理水利的政策冲击和样本出生队列信息构造双重差分,同时也使用历史上的年降水量及其二次项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策略识别,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民间修筑水利设施带来的乡规民约及村民之间信任程度提升是历史上民间水利促进当前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本文的发现有利于理解中国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村民参与发育程度的历史起源,以从历史传统中寻找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线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涛  
农业生态环境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分析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社会基础。通过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等措施,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冯燕  
农业规模化经营离不开农村社会资本的支持。在现代农业型的农村社会中,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中穿插着情感、利益、权力等多重因素,对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网络有了新的影响。其中,人情关系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很多领域超越了利益关系等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对X村种粮大户的深度访谈,了解到农村社会的人情关系在土地流转、日常农业生产与管理、农业技术等领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国家除了出台适当的政策与制定制度之外,更需要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来构建更好的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以期引导与规范农业规模化经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进了制度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需要进行从行政管控到价值中立的逻辑重构,保持在"管"和"办"中的独立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勇  
如何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技术创新?能否担当“挑大梁”的重任?基于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和地势起伏度等因素之后,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影剧院、互联网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每增加1%,将增加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0.064%~0.08%,万人影剧院数量每增加1%,将增加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3.1%~4.7%。城市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也越显著。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便利和促进了技术创新,还通过提高交流效率、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养间接促进技术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使人人享有参与高等教育和社会资源竞争的公平机会,是高考制度存在的根基。在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仍较突出的情况下,高考制度的根基并未被动摇,其存在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高考具有多项社会功能,并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高考所具有的公平意蕴、复杂功能与重大影响,无不夯实和力证了其存在的社会“立基”与合理性。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动辄以激越的情绪批判高考,而是以全面、冷静、客观的态度,理性地评价、认识与改革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杜佳慧  李伟  
教育改革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孤立的自我改革。教育改革嵌套于社会改革,两者是相互包含、互为媒介、互动同构的有机整体。社会信任、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是影响教育改革的社会三要素,三者以社会合作为中心,共同为教育改革提供从心理到行动、从行动到制度化的社会基础。社会信任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本与责任共担,信任程度缺失制约教育改革,造成教育改革制度设计的“公平悖论”与参与改革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内耗;社会合作促进教育改革的技术、人力、经费等诸要素融合,并为教育改革提供自生自发的基层创新动力机制,跨界合作为解决教育“短板”与“盲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社会参与为教育问题解决从个体感受经由社会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政策开辟了渠道,通过协商机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重建社会信任、鼓励社会合作、扩大社会参与可夯实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白呈明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土地纠纷大量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治理思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资料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大量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基础.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观念的、行为的、制度的和体制的,只要这些基础和条件存在,农村土地纠纷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因此,解决农村土地纠纷远非事后救济以及救济方式的选择那么简单,而需要深化改革,逐步消解体制性矛盾;完善法律,合理界定利益边界;正视现实,实现制度兼容;尊崇法治,理性选择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结论:构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长效机制应致力于消解纠纷产生的社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