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2)
- 2023(5924)
- 2022(4119)
- 2021(3540)
- 2020(2575)
- 2019(5647)
- 2018(5650)
- 2017(10474)
- 2016(5578)
- 2015(6272)
- 2014(6543)
- 2013(6260)
- 2012(5572)
- 2011(5146)
- 2010(5257)
- 2009(5097)
- 2008(4836)
- 2007(4614)
- 2006(4371)
- 2005(3752)
- 学科
- 济(27990)
- 经济(27953)
- 农(24624)
- 业(17562)
- 农业(16678)
- 业经(11715)
- 中国(11237)
- 管理(11163)
- 地方(8521)
- 发(8489)
- 企(7903)
- 企业(7903)
- 发展(7813)
- 展(7808)
- 农业经济(7367)
- 制(6824)
- 方法(6114)
- 财(5807)
- 村(5559)
- 收入(5540)
- 农村(5539)
- 数学(5226)
- 数学方法(5202)
- 建设(4934)
- 人口(4780)
- 策(4774)
- 体(4674)
- 银(4595)
- 银行(4590)
- 产业(4546)
- 机构
- 学院(85659)
- 大学(82292)
- 济(35677)
- 经济(34795)
- 管理(30198)
- 研究(30195)
- 理学(25671)
- 理学院(25401)
- 管理学(24908)
- 管理学院(24759)
- 中国(23201)
- 农(21318)
- 科学(17550)
- 京(16978)
- 财(15732)
- 农业(15140)
- 所(14598)
- 中心(14460)
- 江(14293)
- 业大(13847)
- 研究所(13124)
- 范(12917)
- 师范(12827)
- 财经(12117)
- 经济学(11460)
- 州(11174)
- 省(10984)
- 经(10962)
- 院(10406)
- 经济学院(10324)
- 基金
- 项目(56646)
- 科学(44927)
- 研究(44408)
- 基金(40620)
- 家(34805)
- 国家(34395)
- 社会(30534)
- 科学基金(29448)
- 社会科(28511)
- 社会科学(28506)
- 省(23288)
- 基金项目(21418)
- 编号(19119)
- 教育(18933)
- 划(18260)
- 自然(16055)
- 成果(15689)
- 自然科(15662)
- 自然科学(15659)
- 自然科学基金(15368)
- 资助(14816)
- 发(14012)
- 农(13965)
- 课题(13075)
- 国家社会(13072)
- 重点(12543)
- 部(11976)
- 发展(11835)
- 展(11641)
- 性(11484)
共检索到133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业苗
低度城镇化或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乡村民生较少受到城镇化发展影响,"自力"地运行,并且水平低。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乡村民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即城镇化发展形塑了乡村民生的"弱境""穷境""苦境",乡村民生的新老问题叠加呈现。当下乡村民生不单纯是乡村问题,已成为关涉城乡双方的结构性难题。唯有国家、城镇和乡村共同发力,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增加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增强乡村自身民生能力,才能优化乡村民生供给结构,让乡村民生改善搭上城镇化发展快车。
关键词:
民生 城镇化 公共服务 乡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似乎是与城镇化发展相对立的"另一片天地":乡村建设美丽了,村民留下了,又何须城镇化呢?然而,细细琢磨,却也不难悟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也是一个乡村贴近城镇的"类化"而不"同质"的过程。怎样才算"美丽乡村"?简单地说,至少得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包括现代农业产业或其他特色产业——贫穷的乡村不可能保持真正的美丽;二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脏乱的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黎明
我国的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已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通过发展旅游已使占贫困地区总人口约1/10的人实现脱贫,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涉及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农村生活的各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红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染严重、耕地浪费和公共产品不足等市场失灵等问题,以及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低、与当地人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提升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提高其城镇化质量。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 公共产品 农民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红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 公共产品 农民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永红 郑娅
在对农村市场开拓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归纳了城镇化在实现人口集中、构建农村发展极、推进城乡市场对接及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市场 乡村城镇化 新视角 发展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检新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检新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向明
农村人口大批变为城镇人口,即现代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是与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密切联系的,也可以说工业化是人口城镇化最强大的推动力。我国的乡村工业化对于乡村人口城镇化也是最强大的推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城镇化是民生解决和改善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经起步、停滞、探索、发展四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备受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民生改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民生难题,开拓民生发展新道路,成为未来我国民生解决和改善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化路径 城市化与民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娜 郑传芳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关系强度。结果发现,在3年或更短的时期内,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从乡村振兴到新型城镇化的单向因果关系;在4年及更长的时期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驱动力不同。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收敛性增长的动态特征,这说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强度越来越大,协调一致性趋好;但是,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分布形态,地区差异明显;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纪广 侯智星 李小建 许家伟
文章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2)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发展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3)城镇化对乡村宜居水平、文明程度、治理成效和生活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促进效应、文化传承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宜居水平和生活改善效应。(4)城镇化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影响不同。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对乡村的促进效应主要由经济城镇化即产业的非农化实现,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显著。平原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于乡村振兴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媛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和农民的城镇化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主导、规模经营、分类开发、重视人才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建设。这对于新时期稳步提高农村的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镇化 带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扬建军
在面向21世纪的世纪之交,乡村城镇化显现出了阶段性转变的特征,即从分散、低层级化阶段走向有选择的集中化规模发展阶段。分析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与主导特征,及其对我国城市化整体进程、战略的意义,并初步探讨因势利导,提高我国城镇化效率的指导思想与技术措施。
关键词:
乡村,城镇化,乡村工业化,21世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金海
乡村教育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育与社会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历了快速"萧条期"及趋于"回暖期",依然面临着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乡村教育发展整体逐渐式微等问题。乡村教育发展式微现象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裹挟式逻辑、内隐式逻辑、虹吸式逻辑以及嵌入式逻辑紧密相关。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振兴,需要从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的角度系统考量,以"人的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更加注重"学生本位",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为契机,真正回归"乡土本位",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以"城—乡连续性发展"为方法论,不断凸显"教育本位",实现城乡教育现代化、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 教育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