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1)
- 2023(10458)
- 2022(8609)
- 2021(7786)
- 2020(6561)
- 2019(14478)
- 2018(13952)
- 2017(26809)
- 2016(14574)
- 2015(15581)
- 2014(15394)
- 2013(15365)
- 2012(14241)
- 2011(12971)
- 2010(13176)
- 2009(12586)
- 2008(12651)
- 2007(11375)
- 2006(10149)
- 2005(8630)
- 学科
- 济(62175)
- 经济(62081)
- 业(50226)
- 管理(40107)
- 企(34104)
- 企业(34104)
- 农(32225)
- 方法(27738)
- 数学(24832)
- 数学方法(24635)
- 农业(21805)
- 财(18890)
- 中国(17313)
- 业经(16809)
- 制(14482)
- 银(12791)
- 银行(12746)
- 学(12209)
- 行(12067)
- 务(11983)
- 财务(11975)
- 财务管理(11953)
- 融(11520)
- 金融(11519)
- 企业财务(11511)
- 贸(11309)
- 贸易(11307)
- 险(11133)
- 保险(11042)
- 易(11023)
- 机构
- 学院(216804)
- 大学(216632)
- 济(90129)
- 经济(88427)
- 管理(84346)
- 理学(73354)
- 理学院(72547)
- 研究(71705)
- 管理学(71274)
- 管理学院(70900)
- 中国(58148)
- 农(50971)
- 科学(45000)
- 京(43548)
- 财(43026)
- 农业(39068)
- 业大(38107)
- 所(36885)
- 财经(34516)
- 研究所(33821)
- 中心(33523)
- 江(32401)
- 经(31520)
- 经济学(27799)
- 北京(26667)
- 范(26151)
- 师范(25771)
- 财经大学(25750)
- 农业大学(25688)
- 经济学院(25391)
- 基金
- 项目(149028)
- 科学(117674)
- 基金(112186)
- 研究(102034)
- 家(100028)
- 国家(99105)
- 科学基金(84465)
- 社会(69102)
- 社会科(65265)
- 社会科学(65245)
- 基金项目(60251)
- 省(57339)
- 自然(56124)
- 自然科(54870)
- 自然科学(54850)
- 自然科学基金(53923)
- 划(48409)
- 教育(45064)
- 资助(44928)
- 编号(39074)
- 部(33223)
- 重点(33071)
- 发(31089)
- 创(30623)
- 成果(30339)
- 科研(29377)
- 国家社会(29356)
- 创新(28671)
- 农(28648)
- 教育部(28220)
- 期刊
- 济(101773)
- 经济(101773)
- 研究(60573)
- 农(52666)
- 学报(41110)
- 中国(39312)
- 科学(36973)
- 农业(33941)
- 财(32192)
- 大学(30961)
- 学学(30196)
- 融(27439)
- 金融(27439)
- 管理(27054)
- 业经(20591)
- 财经(16956)
- 经济研究(14898)
- 业(14860)
- 经(14253)
- 问题(14038)
- 版(13815)
- 技术(13578)
- 业大(11984)
- 教育(11969)
- 农村(11097)
- 村(11097)
- 技术经济(10527)
- 农业大学(10525)
- 农业经济(10145)
- 商业(10108)
共检索到314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文智 崔春雨 戴玉习
[目的]探讨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时的风险认知如何影响心理预期和后续行为决策以及这一关系是否存在代际差异对于乡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现代民宿发源地莫干山地区为例,首先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识别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的特殊性风险要素,其次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体风险要素识别能力与投资效益期待的影响关系及其代际差异。[结果](1)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的风险结构包括系统性经营风险、乡村环境风险及其个体身份特征风险等;(2)外来经营者对不同风险的认知差异化影响了其投资效益期待程度;(3)投资风险认知对效益期待的影响在新生代群体与亲代群体中存在代际差异,其中新生代群体风险认知较强但对投资乡村民宿的效益期待呈悲观倾向,亲代群体则相反。[结论]未来需引导我国乡村民宿投资市场回归理性,通过政策细化使新生代外来经营者重拾投资信心,并通过民宿经营者互动平台建设增强亲代外来经营者风险预警意识,以减少投资失败情境、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越 黎霞
影响重庆城郊型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是乡村民宿的利益相关者状况、服务设施状况和旅游业环境状况,其中利益相关者状况的影响最大;此外,经营者年龄及文化层次、经营场所来源、投入资金也会影响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水平。可从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提升服务水平及改善设施条件、创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来增强乡村民宿经营者的信心,同时,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民宿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朝辉 李思梦 乔浩浩 高杨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路径,民宿产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选取黄山市黟县为案例地,采用ArcGIS、SPSS等分析软件,并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和特征价格模型,研究民宿产业定价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宿房价整体呈现以碧山为代表的资本主导型民宿高值区,以塔川、南屏、关麓、卢村和屏山景区为核心的传统村落型民宿次高值集聚区。2)不同等级民宿区位选择偏好不同,中低档民宿主要依托旅游景点呈现多组团集聚分布,而高档民宿较为分散,未形成明显的集聚。3)民宿房价的空间分布与旅游吸引物、区位特征、场所空间、户外景观、原生态环境等因素高度相关。4)房源特征对民宿定价的影响最大,经营投入、品牌声誉和景观特征等因素影响次之。
关键词:
乡村民宿 空间分布 房价 影响因素 黟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江莹 王永强 王鑫瑞 谢灯明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在中国乡村生根发芽,民宿成为了很多游客出行的优先选择,民宿的蓬勃发展对社区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社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担者。社区居民对乡村民宿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会形成整体的感知,整体的旅游利益感知会影响对民宿发展的态度,态度从而决定社区居民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外来游客进入当地旅游。居民对乡村民宿发展的态度,是决定民宿是否能够在中国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乡村民宿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以海南省5个民宿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影响感知为研究切入点,建立居民影响感知、支持程度、社会距离、社区依恋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态度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社会距离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支持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区依恋对支持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3)旅游影响感知的3个维度对支持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敏
本文通过"动机—消费行为—服务品质"模型的建立、问卷调查和资源基础理论的一般性分析,试图探讨发现民宿经营成功的核心资源,并期望通过研究说明不同核心资源对民宿经营成功的重要性。调查研究表明,经营者、乡村风情、价格和区位是民宿经营中的异质性核心资源,其中经营者和乡村风情是主要的竞争优势来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欢 祁妤 张赫 赵庆云 张中华
文章在分析陕西省乡村民宿价格分级的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官方统计、夜间灯光和POI等多源数据,从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和消费基础4个维度入手,运用地理探测器挖掘不同价格等级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乡村民宿呈不均衡、局部集聚空间分布特征。(2)从动态演变来看,陕西省乡村民宿规模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沿秦岭北麓东西方向的民宿产业带雏形初显。(3)陕西省乡村民宿空间分布受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消费基础和区位交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价位民宿选址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4)随着民宿价格的上涨,各指标因素的解释力数值增大,消费基础维度排序逐步上升至第一位。(5)陕西省各级乡村民宿对景区资源禀赋具有较强依赖性,受区位交通因素影响相对较弱。乡村民宿具有盘活闲置资源,带动农民增收和传播地域文化等重要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均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远离土地的人们越来越被一种乡土纽带或某个村落特殊场景记忆所唤醒,这种乡愁及渴求亲近自然的需求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让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必要性得以更加凸显,各地纷纷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关键锚定在乡村旅游上。借乘乡村旅游业的东风,民宿旅游市场得以快速成长。民宿经济作为一种乡村产业新业态,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赛道、新引擎。乡村民宿不仅给游客提供了极具乡土气息的住宿环境,还能为游客提供地方特色餐饮服务。
关键词:
开发运营 乡村民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粟琛 唐承财 张旭 李茁 董宸旸
[目的]定量分析北京乡村民宿富民效应,分析北京乡村民宿富民效应发展问题,寻找北京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方法]以北京市平谷区、怀柔区与延庆区的乡村民宿为案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乡村民宿富民效应评价体系,汇总整理165户调研数据,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民宿36户作为典型案例,定量分析北京乡村民宿富民效应,以富民指数方式展现北京市乡村民宿富民效应发展情况,研判限制北京乡村民宿富民效应发挥的主要问题,提出乡村民宿富民效应提升路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民宿业对当地居民的收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到了提升,民宿产业水平积极赋能富民效应发展,带动就业能力强。[结论]北京乡村民宿富民效应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富民效应更好发挥,提出从民宿社区联动、深挖文化内涵、特色化发展、多元化经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升乡村民宿富民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岩
民宿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当地的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体验。自诞生以来,民宿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兴业态。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民宿的良好的基础。推动辽宁乡村民宿发展具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意义。现阶段辽宁在发展乡村民宿的过程中集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统一发展规划及发展思路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针对未来乡村民宿发展趋势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即全面提升对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视程度,制定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推动乡村民宿的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民宿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亮 颜亭玉
[目的]促进乡村民宿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2011以来乡村民宿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理论内容,进而提出未来研究重点。[方法] 基于知网期刊数据库及其配套的文献计量法。[结果] (1)近 12 年来,乡村民宿的研究维度呈现由单一的国外经验的引进学习,向结合中国自身文化特色、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应对新冠疫情进行产业升级等更多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也由单一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混合方法转变。(2)从研究内容看,分为乡村民宿概念、发展策略、服务特色、法律标准、空间布局、规划设计等六大方面。[结论] 从乡村民宿的研究方法、案例空间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研究述评,并提出未来可以从独立的乡村民宿理论体系构建、乡村民宿产业跨越式创新发展模式、乡村民宿经营者、多学科知识在乡村民宿规划方面的结合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梁婷婷 谭波
区别于传统旅游经济模式,乡村经济发展强调对区域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对乡村自然资源的破坏。为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理念,民宿作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采取科学的民宿设计与规划方案,以满足生态旅游视角下人们对乡村民宿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
乡村民宿 旅游视角 民宿设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霍剑波 毛翔飞 高云 张辉
[目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作为北京市乡村产业新形态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民宿产业历经三个阶段的迭代升级,呈现出空间更加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业态广泛融合、模式更加多元、作用日益彰显等新趋势新特点。本文深入挖掘北京市发展乡村民宿产业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民宿产业提质升级提供借鉴。[方法]课题组通过现场调研法、文献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等定性分析方法,提出乡村民宿发展面临着规划设计不足、价格虽贵但整体效益不高、用地难题未破解等制约因素。[结论]针对乡村民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形势,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协同合作,齐抓共管,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建设上予以规范,加强顶层设计,创新金融支持,强化用地保障,加大人才支撑,完善定价机制,注重联农带农,推动乡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邢博 谢丁丁 李诗韩
文章以精益服务理论为基础,从乡村民宿游客最真实的服务评价入手,采用基于网络爬虫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多模态爬虫技术识别真实情境下游客对乡村民宿精益服务的感知维度,即服务人员、配套餐食、增值服务、本体环境和区位环境,构建乡村民宿精益服务的概念要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三项独立研究开发了乡村民宿精益服务的测量量表,并应用SPSS26.0和AMOS24.0对量表的信度、构念效度、增加效度和法则效度进行了检验,证明了乡村民宿精益服务量表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发现顾客满意在乡村民宿精益服务和顾客忠诚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文章旨在丰富和发展精益服务理论的同时,为广大乡村民宿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直观和可操作的服务提质升级管理工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光泽 翁时秀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资本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旅游乡村之中,引发乡村旅游金融系统的结构性转变。本地经营者为适应金融系统重构而衍生的各种金融行为将影响旅游乡村资源配置及其发展轨迹。文章以河南栾川重渡沟为例,采用半结构访谈、非参与式观察、扎根理论等方法对住宿业本地经营者金融行为的影响因素、特征、类型进行研究,发现影响其金融行为意愿和实际行为的范畴有16个,这些范畴可归纳为金融行为态度、金融行为压力和感知行为控制3大影响因素。依据态度、压力、感知控制作用力的强弱,可划分出先行先试型、主动追随型、被动跟随型、创新引领型、原地徘徊型、失败退出型6种金融行为类型。受乡村情境和社会关系影响,在响应金融系统重构的过程中,乡村旅游住宿业本地经营者金融行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行为随旅游发展而逐渐分化,情感性态度作用较大,行为类型可能因家庭阶段、经营能力、社区身份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可为后续系统研究金融资本对旅游乡村的影响机制、优化乡村旅游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提供微观基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可石 娄倩 卓想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发展较早且各具特色,在法规制度、经营管理、活动策划、品牌营销等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本文以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为例,介绍其发展历程及举措,并针对我国大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粗放式开发、农民参与度不足以及运营管理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基底,树立永续的发展观念;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打造主题情节式体验;以品质服务为保障,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民自治为主体,构建多方协作的运营模式"的乡村旅游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民宿 乡村旅游 永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