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6)
2023(6351)
2022(4999)
2021(4699)
2020(3613)
2019(8079)
2018(7963)
2017(14874)
2016(8011)
2015(8883)
2014(8752)
2013(8871)
2012(8094)
2011(7527)
2010(7682)
2009(7232)
2008(7103)
2007(6731)
2006(6074)
2005(5367)
作者
(22096)
(19381)
(18502)
(17699)
(11473)
(9104)
(8327)
(7320)
(7211)
(6798)
(6505)
(6250)
(5853)
(5778)
(5648)
(5629)
(5538)
(5512)
(5183)
(5171)
(4759)
(4733)
(4612)
(4589)
(4441)
(4386)
(4356)
(4039)
(3981)
(3832)
学科
(48622)
(36943)
经济(36913)
农业(32480)
(30259)
业经(16379)
管理(15887)
农业经济(12629)
中国(10920)
地方(10594)
(10218)
(10123)
企业(10123)
(9619)
农村(9600)
发展(8850)
(8844)
方法(8530)
(8301)
建设(8235)
土地(7670)
收入(7633)
(7182)
数学(7063)
数学方法(7018)
(7017)
劳动(7013)
(6969)
及其(6531)
农业劳动(6360)
机构
学院(115449)
大学(107424)
(47798)
经济(46692)
管理(43807)
(42647)
研究(38671)
理学(37679)
理学院(37331)
管理学(36802)
管理学院(36597)
农业(31678)
中国(30866)
业大(24620)
科学(22639)
(22347)
中心(19730)
(19446)
农业大学(19369)
(18854)
(18738)
研究所(16689)
(16607)
师范(16511)
(15702)
经济管理(15700)
(15113)
(14831)
(14692)
财经(14087)
基金
项目(75314)
研究(62190)
科学(59192)
基金(52130)
(44408)
国家(43785)
社会(39946)
科学基金(37265)
社会科(37013)
社会科学(37003)
(32329)
编号(28897)
基金项目(28236)
(26834)
教育(26781)
(24871)
成果(22751)
自然(20744)
自然科(20146)
自然科学(20143)
自然科学基金(19784)
课题(19098)
(18751)
资助(18688)
(16687)
重点(16470)
(16282)
国家社会(16154)
(16110)
(16094)
期刊
(66303)
经济(66303)
(52083)
农业(35320)
研究(31742)
中国(31239)
业经(19717)
学报(17194)
科学(16820)
教育(15283)
(15262)
农业经济(14730)
大学(14711)
农村(14128)
(14128)
学学(13891)
(12937)
金融(12937)
(12910)
管理(10727)
技术(10548)
问题(10119)
农村经济(9528)
(9130)
社会(8312)
经济问题(8246)
世界(8084)
社会科(7805)
社会科学(7805)
资源(6885)
共检索到181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莉  李玉才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平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特别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途径和新载体。农村社区建设并非是要消灭农村,而是更好地发展农村,夯实乡村在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基础地位。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乡村本位的核心价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而核心价值取向的偏离会导致居民主体地位缺失、社区服务供给错位、农村社区缺乏乡土特色及社区文化认同不强等困境。坚持乡村本位的价值核心,需要树立乡村本位的核心理念,科学规划农村社区的公共空间,提升农村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新玲  
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不仅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也要注重生态人文环境的建设,坚持生态化、可持续化、特色化的价值取向。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政府应加强规划的引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下打造生态化的农村人居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国恩  杨康  毛志强  
日本魅力乡村建设实现了乡村产业、人口、社会、土地的同步城镇化,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文化、景观风貌得到了传承,成为国家实力的一部分。回顾日本魅力乡村建设的三个阶段,可以发现日本乡村建设重视政策引导、法律制度建设、资金援助、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保障性制度设计,同时,把"人"、"文"、"产"、"地"、"景"五类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利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通过"村民主导,政府协作,社会支持"的组织方式,建立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营造模式,集合本土居民的建设热情和智慧,从根本上提升乡村的产业、文化、景观生态等多元价值,转变村民对乡村的固有认知,最终社区营造带来的这种可持续的自下而上的内生力量从根本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聚任  刘佳  梁亮  
"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山东省最近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分析当前村庄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乡风文明与乡村道德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新型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村庄建设和文明水平提升的路径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博  程晨  
新型农村社区是由若干行政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而形成的不同于传统行政村和城市社区的新型社区。作为一种新的农村社会生活形态,新型农村社区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化住房,保证农民均等化、高质量享受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集中化住房能够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有助于推动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居住结构的变化,农村治理体系也将更加科学化和多元化,这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才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卫峰  
"富丽乡村"是一个分析性很强的概念工具,由其衍生出来的许多推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借助新经济地理理论来解释这一概念,提出"伴随富丽化的乡村发展"的探索方向是中国乡村多样化发展的一条道路,同时结合目前中国不同区域乡村发展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重保有乡村富丽性所蕴涵的丰富内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立前  尹吉东  
与传统农村社会的管理相比,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既有着显著特点,也面临着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层改革的深入,在推动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不少地区也都在探索科学有效的、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农村治理转型的过程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自治;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的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推动和实现农村治理从传统乡村管理方式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在传统的"城市优先、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村社区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具有农村地域局限性、低层次、低水平、边缘化生存的社区教育。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它赋予了农村社区教育新内涵、新使命。因此,"乡村振兴"语境中的"农村社区教育",理应被重新解读为一种城乡统筹治理、面向农村和农村社区居民的现代化、制度化发展的社区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育智  李艳莉  
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区农民全面发展、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价值不可替代。结合新时期不同地区"三农"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更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社区教育的普惠性价值,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政府统筹、多方协同,促进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有效构建;明确差异、回应诉求,促进农村社区教育与社区成员的双向互动;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全面覆盖;德法共施、刚柔并济,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普惠性价值的最大实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岩  
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教育被赋予新的价值使命,内在秩序与外部表现需要进行适应性改变。本研究以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为基础,围绕“何为公共价值、如何创造公共价值”的价值分析主线,进一步厘清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价值关联,把握农村社区教育本质。结合公共价值的关键要素,从服务的价值、结果或产出的价值以及信任与合法性的价值三个维度具体阐释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意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提出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融合发展,完善城乡统筹的农村社区教育顶层设计;多元合作,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化治理基础;精准递送,增强农村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效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庆东  马建富  
农村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全民学习"的平台与载体,对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关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民生活的改善丰富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然而,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在面临巨大社会需求的同时,却存在着缺乏社会广泛关注及多维发展动力不足等系列困境。基于此,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应当在"自助"和"他助"的基础上,善用多方资源,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先军  吴俊峰  
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农村(社区)内的成年农民(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自发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基于县域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着力构建和培育服务美丽乡村的农村成人学习共同体,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农村成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归属感、认同感,培养家乡情怀、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习型美丽乡村的最佳选择。通过分类建构协同机制合力助推,完善四级协同培育机制、成校孵化培育、借力搭台丰富学共体展演舞台等实践举措,县域14个乡镇(街道)整体推进,扶持培育了一批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成人学共体,满足农民(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农村文化礼堂的项目推进、成人学校对学共体的培育等,使桐庐乡村基本达到"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融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和农村社区建设难的思考摆在我们面前。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率低下、社区建设存在较多障碍以及乡土文明逐渐消失是现阶段其两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要立足农村现实情况,找准二者融合点,实现协同联动,在治理农村空心化过程中为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在加强社区建设时为破除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推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珩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发现,日本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即通过村庄合并,组建成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使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通过对我国部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混乱、公共设施缺乏、群众参与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借鉴日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在增强村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的意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