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6)
- 2023(6493)
- 2022(5498)
- 2021(5225)
- 2020(4243)
- 2019(9837)
- 2018(9836)
- 2017(19113)
- 2016(10360)
- 2015(11735)
- 2014(11883)
- 2013(11759)
- 2012(11174)
- 2011(10041)
- 2010(10041)
- 2009(9527)
- 2008(9166)
- 2007(8486)
- 2006(7730)
- 2005(6412)
- 学科
- 济(47629)
- 经济(47575)
- 农(28256)
- 业(25969)
- 管理(21427)
- 农业(19433)
- 地方(16766)
- 方法(16515)
- 数学(14851)
- 数学方法(14661)
- 企(13947)
- 企业(13947)
- 中国(13641)
- 业经(12336)
- 财(9930)
- 发(9770)
- 学(8864)
- 制(8859)
- 发展(8306)
- 展(8297)
- 农业经济(8216)
- 收入(7730)
- 地方经济(7197)
- 贸(7028)
- 贸易(7021)
- 易(6738)
- 土地(6312)
- 环境(6292)
- 融(6104)
- 金融(6102)
- 机构
- 学院(144079)
- 大学(140694)
- 济(58113)
- 经济(56514)
- 管理(51693)
- 研究(50049)
- 理学(44068)
- 理学院(43513)
- 管理学(42613)
- 管理学院(42353)
- 中国(38379)
- 农(32350)
- 科学(31198)
- 京(29608)
- 财(25901)
- 所(25078)
- 中心(24873)
- 江(24271)
- 农业(23977)
- 业大(23687)
- 研究所(22512)
- 范(21876)
- 师范(21717)
- 省(20340)
- 财经(19722)
- 州(19277)
- 北京(17857)
- 院(17675)
- 经济学(17646)
- 经(17602)
- 基金
- 项目(95168)
- 科学(74015)
- 研究(72180)
- 基金(66932)
- 家(57315)
- 国家(56689)
- 科学基金(48181)
- 社会(46167)
- 社会科(43222)
- 社会科学(43211)
- 省(41145)
- 基金项目(36377)
- 教育(31689)
- 划(31544)
- 编号(30839)
- 自然(29206)
- 自然科(28436)
- 自然科学(28430)
- 自然科学基金(27873)
- 资助(26443)
- 成果(25145)
- 发(22549)
- 课题(21326)
- 重点(20947)
- 部(20188)
- 农(19197)
- 创(18632)
- 发展(18545)
- 国家社会(18531)
- 展(18275)
共检索到226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炎 朱喜钢 李小虎
乡村更新是国家破解城乡二元对立、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当下的农村社区建设是乡村更新的一类重要形式。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村集体、基层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村民个体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了较稳定的乡村增长联盟。论文选取山东省堽城镇作为研究区域,发现该镇存在三类乡村增长联盟:"工矿企业+村集体+开发商"、"县政府+村集体+开发商"、"镇政府+村集体+开发商",进而分析联盟对农户家庭的影响和联盟存在的困境,为乡村增长联盟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娟娟 周雪涵 徐舜平 张羽
在线开放教育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来了契机。翻转课堂依赖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优势,对提升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的翻转效果进行研究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运用两期、多期双重差分法以及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对山东一所乡村中学的翻转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管理数据等的采集,考察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对该校学生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认知能力方面,翻转课堂在短期内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而从长期看来,翻转课堂不仅不能显著提高学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凯 房艳刚 周宇航
乡村振兴需遵循乡村发展的地域差异,科学把握乡村功能的空间特征,揭示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深度挖掘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论文在从“三生”视角解析乡村多功能性内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兴趣点、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能指数测度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深度剖析山东省1636个镇域乡村“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划分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乡村“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2)“三生”功能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关系和局部关系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局部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3)根据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的理论逻辑进行类型划分,将山东省镇域乡村划分为8种功能类型,并揭示了不同类型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量差异,进而提出了不同类型乡村未来发展的初步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参考,为差异化的乡村功能协同发展路径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功能分类或分区是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外地理学家在区域空间结构和功能分析方而曾做过不少工作。他们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城市地区的功能分区,仅有少数学者探讨过乡村地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类。在我国,乡村地区的功能分析则无人问津。为了弥补不足,笔者试图借鉴并改进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探讨我国乡村地区功能分类的方法论问题。一、乡村地区功能分类的意义乡村是介于城市之间、由多层次的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王九位
乡村旅游业发展有利于美化城镇环境,也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区域经济的增长。以河南省嵩县为例,利用协整方法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都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乡村旅游业发展拉动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效应比新型城镇化的拉动效应要大,同时,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更加明显,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今后嵩县应着力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开发,注重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促进三大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推动嵩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春燕,王爱丽,梁丽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兆君 任兴旺
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协同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例,对该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17个2007—2016年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复合系统协同度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协同度越高其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越大的结论。同时,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的深度协同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聚任 刘佳 梁亮
"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山东省最近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分析当前村庄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乡风文明与乡村道德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新型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村庄建设和文明水平提升的路径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婷婷 龙花楼
在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各发展要素转型之间往往存在不协调现象,超前转型或滞后转型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乡村乃至整个城乡地域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基于此,分析研究区域乡村发展要素间转型的协调性对制定乡村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集成传统地理学调查分析、数量模型模拟及"3S"决策支持等技术方法,构建乡村协调转型度模型,基于"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搭建"乡村转型度—综合协调度—协调转型度"三维平台,从"转型"与"协调"视角分析了1990-2009年间山东省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整体转型速度与乡村发展要素间转型协调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乡村转型度空间结构逐渐由局部集聚向全局分散转变;综合协调度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协调转型度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与乡村转型度和综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不同的耦合特点;②乡村转型度和综合协调度与协调转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61,表明山东省乡村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人口—土地—产业"要素的全面流动促使了其乡村系统的协调转型;③"转型"与"协调"分别代表了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的"量"与"质",乡村转型发展应秉着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持续稳定推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婷婷 龙花楼
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人口、土地、产业三个核心要素,进行了乡村转型发展的理论剖析和发展要素转型的互馈作用分析,梳理了山东省不同区域乡村发展要素转型互馈作用分异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控模式。结论如下:1乡村转型发展是乡村内生发展的推动力与城市发展的外部拉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共同推动乡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非农产业转移,并以此为基础,助推乡村的人口转型、土地利用转型和产业发展转型;21990—2010年期间,山东省"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互馈作用机制尚不完善,各要素转型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土地利用转型与产业发展转型和人口转型之间的互馈作用均明显不足,这与研究期间我国的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开发导向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有关。产业发展转型和人口转型之间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互馈作用机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两者之间的互馈作用将逐步增强;3山东省乡村发展要素转型互馈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宜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主导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转型路径和转型模式,从而实现区域发展的持续高效转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雪梅 李慧欣
文章以我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山东省为例,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朝鲜 王康
研究物价波动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对建立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山东省17城市2001-2011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理论,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物价波动对货币工资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物价波动对工资增长有物价与工资关系正向影响,且省内各城市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物价波动 工资增长机制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雅楠 王成新
文章以1991-2015年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关联,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建设用地每扩张1%,GDP就会增长1.8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不能证明经济增长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城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一个标准差的影响具有连续波动的正效应,且作用力较大;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反应微弱,甚至出现负向效应。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达到67.26%;而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经济增长 动态关联 山东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光亮
运用山东省1979~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VAR模型对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结构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其中经济建设性支出与社会科教文卫支出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而维持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
关键词:
公共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 山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城镇化进程下的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增长极理论为视角
从资本配置与外部环境看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山东省一个乡村的社区企业为例
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山东省寿光市张农商村镇银行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类型识别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系统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中郝峪村为例
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山东省海阳市为例
试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再教育——以山东省为例
城镇化进程中的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研究——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