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1)
- 2023(14771)
- 2022(12854)
- 2021(12079)
- 2020(9973)
- 2019(22863)
- 2018(22798)
- 2017(43419)
- 2016(23695)
- 2015(26372)
- 2014(26519)
- 2013(26189)
- 2012(23987)
- 2011(21698)
- 2010(21615)
- 2009(19847)
- 2008(19045)
- 2007(16768)
- 2006(14720)
- 2005(12476)
- 学科
- 济(92609)
- 经济(92499)
- 管理(64255)
- 业(62761)
- 企(48256)
- 企业(48256)
- 方法(40341)
- 农(34827)
- 数学(34284)
- 数学方法(33886)
- 中国(25105)
- 农业(23309)
- 业经(22479)
- 财(22053)
- 学(21508)
- 地方(21423)
- 制(16900)
- 理论(16008)
- 和(14965)
- 环境(14640)
- 贸(14530)
- 贸易(14523)
- 易(14053)
- 发(14000)
- 技术(13450)
- 银(13384)
- 银行(13337)
- 务(13036)
- 财务(12973)
- 财务管理(12949)
- 机构
- 学院(331653)
- 大学(330716)
- 管理(130638)
- 济(124753)
- 经济(121702)
- 理学(113436)
- 研究(112322)
- 理学院(112046)
- 管理学(110053)
- 管理学院(109430)
- 中国(81888)
- 科学(72675)
- 京(70877)
- 农(60356)
- 所(56369)
- 财(56235)
- 业大(52489)
- 研究所(51759)
- 中心(51350)
- 江(48645)
- 范(47416)
- 师范(46991)
- 农业(46410)
- 财经(45382)
- 北京(44705)
- 经(41253)
- 院(40828)
- 州(39998)
- 师范大学(37973)
- 经济学(36326)
- 基金
- 项目(233022)
- 科学(181983)
- 研究(169760)
- 基金(167602)
- 家(146849)
- 国家(145567)
- 科学基金(124133)
- 社会(106081)
- 社会科(100083)
- 社会科学(100057)
- 省(92056)
- 基金项目(90383)
- 自然(81149)
- 自然科(79126)
- 自然科学(79105)
- 自然科学基金(77644)
- 划(77120)
- 教育(76759)
- 编号(70381)
- 资助(67971)
- 成果(56435)
- 重点(51772)
- 发(50419)
- 部(50393)
- 课题(47777)
- 创(47564)
- 科研(44359)
- 创新(44235)
- 国家社会(43187)
- 教育部(42641)
- 期刊
- 济(140858)
- 经济(140858)
- 研究(93657)
- 中国(63098)
- 农(59130)
- 学报(56296)
- 科学(51793)
- 管理(44402)
- 大学(41811)
- 财(40674)
- 农业(40150)
- 学学(39203)
- 教育(37394)
- 融(26785)
- 金融(26785)
- 技术(26465)
- 业经(26204)
- 经济研究(21124)
- 财经(20787)
- 图书(19593)
- 业(18962)
- 问题(18778)
- 经(17686)
- 资源(17644)
- 版(17221)
- 科技(16443)
- 理论(15474)
- 业大(14908)
- 技术经济(14459)
- 现代(14444)
共检索到478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陶卓民 李涛
对乡村景观资源特质性进行评价有利于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游客满意度的提升。以合肥大圩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构建乡村景观资源特质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IPA分析法对游客重要性、满意度评价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策略建议。结果表明:当前大圩乡村景观资源特质性存在传统农业元素丢失、聚落形态破坏严重、乡村居民旅游参与度不高、游客对河流景观认知不足等问题,应从维护乡村旅游的原真性、实现乡村景观意象与旅游感知形象的耦合、积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加大市场研究与宣传力度四个方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关键词:
乡村景观资源 特质性 IPA 大圩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铭铭 李薇航 林诗雨 蔡君
乡土景观是乡村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以安徽西溪南村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游客的乡土景观特征感知和地方感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乡土景观特征感知的5个维度,即自然景观、乡土聚落、田园景观、传统文化与乡土乡情得分均较高且个体差异甚微;地方感的3个维度,即地方情感、地方认知与行为意愿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乡土景观特征感知对于游客构建地方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地方感的地方认知和地方情感要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地方情感以及地方认知对游客的行为意愿也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在研究结论和调查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乡土景观 地方感 传统村落 西溪南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铭铭 李薇航 林诗雨 蔡君
乡土景观是乡村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以安徽西溪南村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游客的乡土景观特征感知和地方感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乡土景观特征感知的5个维度,即自然景观、乡土聚落、田园景观、传统文化与乡土乡情得分均较高且个体差异甚微;地方感的3个维度,即地方情感、地方认知与行为意愿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乡土景观特征感知对于游客构建地方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地方感的地方认知和地方情感要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地方情感以及地方认知对游客的行为意愿也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在研究结论和调查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乡土景观 地方感 传统村落 西溪南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娴慧 戴光全
农业景观的特质性是农耕活动千百年演变积累下来的人地关系,表现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叠加的土地形态,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景观系统。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若缺乏对农业景观特质性全面、深入的认识,盲目采用城市景观建设方法来指导农业景观的建设,将导致农业景观特质性核心价值的消失与乡土特色的丧失。农业景观资源的科学旅游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业景观特质性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依据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三生"功能,提出整体性、资源可持续发
关键词:
农业景观 特质性 乡村旅游 桑基鱼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晓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乡村休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文章从乡村休闲旅游产生的原因、推动力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乡村环境及民族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大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城乡统筹的高度重视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为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文章对游客感知理论进行了分析,旨在从游客的视角出发,指导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运用感知价值的理论对游客的需求进行多维度的具体化分析。以此为基础,文章对鄢陵县休闲旅游进行了分析,从樱桃观光采摘游、花都赏花踏青游、花乡农家游和品陈化店茶游4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于乡村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晓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乡村休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 文章从乡村休闲旅游产生的原因、 推动力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发现乡村环境及民族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大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城乡统筹的高度重视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 为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 文章对游客感知理论进行了分析,旨在从游客的视角出发, 指导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 运用感知价值的理论对游客的需求进行多维度的具体化分析。 以此为基础, 文章对鄢陵县休闲旅游进行了分析, 从樱桃观光采摘游、 花都赏花踏青游、 花乡农家游和品陈化店茶游 4 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林峰 朱德举 刘黎明 付海英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以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斑块多样性(斑块大小和数量、斑块形状)、景观类型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聚集度)等指标,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景观多样性的变化:项目区以耕地(水田和旱地)为基质的状况进一步加强,斑块类型和数目明显减少,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降低,土地集中连片,优势度和聚集度增加,项目区总体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多样性变化的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整理区域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局部生态环境效益的下降,以耕地数量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仇梦嫄 王芳 沙润 侯国林
旅游声景观是景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声景观的满意度取决于对旅游声景观属性的感知。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声景观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声景观属性划分为生理层面感知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层面体验的环境属性。选取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研究案例地,对物理属性的感知采用声学测量结合游客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环境属性的体验则在声景观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各景点旅游声景观基本满意;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环境属性的体验以物理属性的感知为前提,当声景观的物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鸿雁 陶卓民 潘坤友
基于乡村性、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等理论,从游客的乡村景观感知、乡村文化感知、农业经济感知、社区参与感知、游客忠诚度、游客满意度6个潜在变量出发,构建了游客忠诚度结构方程模型。以南京市江宁区石塘人家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游客忠诚度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依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理论模型中各潜在变量、观察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及路径系数,定量测度游客对乡村性4个维度的感知对乡村旅游地游客忠诚度影响模式。研究表明:(1)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景观、乡村文化、农业经济、社区参与4个维度的乡村性的感知均不同程度地正向显著影响其对该地的忠诚度;(2)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景观、乡村文化、农业经济、社区参与的感知均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红卫
从地域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选取南京江心洲乡村旅游地个案,借助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地域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旅游者对地方依恋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者地方依恋主要由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组成,文化背景差异对旅游者地方依恋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意象性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愉悦性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情感性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同时,意象性维度中多数旅游者呈现苏南文化组低于北方文化组的态势,而在情感性维度中苏南文化组表现较高的地方依赖,愉悦性维数中地方认同显著。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乡村旅游 旅游经济 区域经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涛 陶飞宇 刘思源
文章在“新旧共生”理念的大背景下,对乡村民宿游客感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乡村民宿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文章以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为例,在梳理乡村民宿空间基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究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把“新旧共生”理念下的文化内涵融入乡村民宿,形象地研究问题,阐述了乡村民宿在融合文化后的发展策略和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乡村民宿中融入乡土文化不仅能够拓宽文化传播范围,还能够有效地带动乡村民宿产业发展。
关键词:
“新旧共生” 乡村民宿 文化表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鸥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逐渐从物质追求上升到更高一层次的精神追求,旅游成了大多人的选择。而从国家旅游局的数据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无疑是旅游行业的一匹黑马。体验性乡村旅游紧紧围绕游客的体验,全方位,全角度的为游客提供使之身心愉悦的服务,力求让游客留下美好回忆,越来越受游客喜爱。本文将从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其营销概念特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进行体验营销的必要性,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及体验营销策略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体验式乡村旅游 感知价值 营销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薛艳 徐畅 高峻
江南水乡古镇已成为城市居民和游客回归自然、追忆乡愁的休闲旅游新标的。为获取游客对此类旅游目的地客观、真实的感知,避免游客自述性反馈的主观干扰,广泛借助格式塔心理学、凝视理论、符号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邀请游客在游历过程中拍摄一系列照片,通过对照片编码和拍摄点的分析,解构游客凝视的元素、结构和空间流动,归纳游客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感知意象特征。结果表明,游客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感知意象呈现具有原真属性、创意属性以及功能属性的三维耦合结构。其中,最具传统江南文化表征的原真属性占据感知意象的主导,代表新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薛艳 徐畅 高峻
江南水乡古镇已成为城市居民和游客回归自然、追忆乡愁的休闲旅游新标的。为获取游客对此类旅游目的地客观、真实的感知,避免游客自述性反馈的主观干扰,广泛借助格式塔心理学、凝视理论、符号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邀请游客在游历过程中拍摄一系列照片,通过对照片编码和拍摄点的分析,解构游客凝视的元素、结构和空间流动,归纳游客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感知意象特征。结果表明,游客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感知意象呈现具有原真属性、创意属性以及功能属性的三维耦合结构。其中,最具传统江南文化表征的原真属性占据感知意象的主导,代表新式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意属性具有提升和开发的潜力,而带有旅游功能属性的感知意象相对最弱。从空间角度看,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展开与深入,游客感知意象流动易在古镇入口、特色通道与景观带、园林标志物处高度聚焦、聚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姚娟 陈飙 田世政
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是指游客在乡村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对质量属性表现的综合评价。本文选择新疆昌吉州杜氏农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客感知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和游客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新疆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主要表现在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4个层面。游客的收入水平、家庭所在地及性别条件对感知水平有影响。通过中西部乡村旅游六要素的游客感知质量的对比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状况及乡村旅游开发形式对乡
关键词:
乡村旅游质量 游客感知 少数民族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