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7)
- 2023(4698)
- 2022(3701)
- 2021(3449)
- 2020(2570)
- 2019(5621)
- 2018(5412)
- 2017(9671)
- 2016(4918)
- 2015(5184)
- 2014(5135)
- 2013(5171)
- 2012(5113)
- 2011(4958)
- 2010(5277)
- 2009(5110)
- 2008(4699)
- 2007(4421)
- 2006(4033)
- 2005(3349)
- 学科
- 济(23404)
- 经济(23381)
- 农(22437)
- 农业(15145)
- 业(13499)
- 管理(10131)
- 业经(8868)
- 中国(7725)
- 农业经济(6995)
- 发(6565)
- 地方(6423)
- 制(5678)
- 土地(5529)
- 发展(5461)
- 展(5458)
- 方法(5212)
- 学(5162)
- 收入(5136)
- 企(4901)
- 企业(4901)
- 村(4847)
- 农村(4828)
- 建设(4696)
- 财(4653)
- 数学(4597)
- 数学方法(4557)
- 及其(4518)
- 策(4147)
- 银(3891)
- 银行(3888)
- 机构
- 学院(76845)
- 大学(72923)
- 济(30184)
- 经济(29322)
- 研究(28290)
- 管理(25697)
- 中国(22033)
- 理学(21655)
- 理学院(21363)
- 管理学(20949)
- 管理学院(20804)
- 农(20528)
- 科学(17171)
- 京(15719)
- 农业(14752)
- 所(14041)
- 业大(13539)
- 中心(13539)
- 财(13127)
- 研究所(12671)
- 江(12509)
- 范(12118)
- 师范(12045)
- 省(10425)
- 财经(10118)
- 州(9968)
- 院(9963)
- 农业大学(9819)
- 北京(9730)
- 师范大学(9387)
- 基金
- 项目(50913)
- 科学(39664)
- 研究(39542)
- 基金(35903)
- 家(31173)
- 国家(30812)
- 社会(26061)
- 科学基金(25760)
- 社会科(24186)
- 社会科学(24180)
- 省(20811)
- 基金项目(18985)
- 编号(17507)
- 教育(16943)
- 划(16656)
- 自然(14832)
- 自然科(14361)
- 自然科学(14356)
- 成果(14130)
- 自然科学基金(14055)
- 资助(13323)
- 农(12884)
- 发(12387)
- 课题(11929)
- 重点(11300)
- 部(10847)
- 国家社会(10749)
- 性(10340)
- 发展(10186)
- 年(10077)
共检索到120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键剑
目前乡村景观存在诸如规划、建筑缺乏地方特色、乡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村落邻里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应根据当地地形分布合理布局,传承乡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乡村资源,保护乡村的聚落空间,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
乡村景观 规划设计 乡土文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小蓓
公众参与被视为乡村景观保护的重要而有效的渠道之一。日本公众参与乡村景观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以日本白川乡合掌村和越后妻有为例,提出合掌村是以当地社区居民为主导力量的内生驱动型保护模式,而越后妻有则是以外界力量介入为诱因的外力拉动型乡村景观保护模式。提炼总结了两者在公众参与乡村景观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其对中国乡村景观保护的启示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景观 公众参与 合掌村 越后妻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凌霄 刘黎明
中国的乡村景观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极具保护价值,但目前的保护行动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米歇尔的利益相关者评分法,对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分析乡村景观保护的过程,探讨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利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当地居民、投资开发商、研究机构和专家、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及消费者、规划设计机构、当地农林企业、文化遗产传承人、宗教团体和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并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型3个类别。乡村景观保护过程可分为调查与录入、决策和实施3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许勇太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粤西南华农场3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生产性用地中,斑块类型、斑块数目与面积变化较大。70年代,景观优势度较高,多样性和均匀性较低;80年代,随斑块类型和斑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显著增加,破碎化指数增大,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90年代,一些斑块类型逐渐消失,景观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性较80年代有所下降,斑块密度和破碎化指数已降至接近70年代水平。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时序特征看,市场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倾向性是导致景观格局阶段性变化的根源。
关键词:
乡村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依据土壤养分、降水量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平均经济产量对研究区域土壤资源的适宜性和作物土地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运且具有 S-型特征函数的 B- 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 ,以及 3个时期 6种主要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其斑块数作为标准训练样本的输入特征 ,建立了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 ,从 9个随机方案中筛选出 3个优化、可行的景观规划方案。在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提出必须考虑或遵循的几点原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久西 邓劲松 王小明 骆成方 裘鑫灿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环境亮温与建筑、水体、草地、林地、绿地(草地+林地)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间的数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 m缓冲区相关指数、其它指数6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有关建筑斑块及核心区景观总体规模的指数(建筑的覆盖率、块均面积、聚合度,核心区的总面积、总周长、总块均面积)与环境亮温为正相关关系,其它多为负相关,因...
关键词:
乡村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热效应 村庄绿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花林,刘黎明,徐为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的乡村发展环境,乡村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乡村景观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分层次的乡村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景观美感评价,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少军
[目的]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诸多要素交融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领域。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加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建设之中,对于建设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运用案例法,以安吉县为例,结合永嘉模式、高淳模式、江宁模式,分析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等景观要素的乡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价值。[结果]总结阐述不同区域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要因地制宜,从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农耕文化、整治人居环境等方面,将当地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结论]传统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与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协调。
关键词:
乡村特色 景观设计 文化传承 重要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乡村景观 开发 保护 广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杰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关乎农村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题,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无疑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景观是乡村振兴的一张特色牌。如何让乡土文化为农村的振兴提供动力,让优秀、传统的乡村文化为农村文明的构建添加底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
乡村文化景观 二元属性 发展之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飞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同时,也使两者矛盾空前地尖锐化。为解决两者矛盾,从地格理论出发,探索适合我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体系。基于乡村文化景观具有的二元属性———乡村性和遗产性,提出了3种以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和景观嘉年华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社区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景观 保护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 星 唐晓岚 叶海跃 王军围 刘 澜
传统乡村景观人文与生态系统交织,时空演进因素复杂,其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推导是对其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借助在物质流动和景观过程模拟中具有突出优势的"源汇"理论和方法,解析传统乡村地域中的"源"与"汇",提出基于正负双向"源汇"格局的传统乡村景观保护策略和实施路径,为传统村镇的规划编制和数字化管理提供空间分析方法与决策支持,以期探索一条兼顾人文、生态景观保护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景观可持续利用路径。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源汇格局 保护与导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空气,欣赏乡村自然风光。广西超过50%的乡村景观资源开发层次不够深入,属于轻度开发状态,早先已经开发的景观资源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这些景观所在的村寨原本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毁坏。大部分乡村景观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即使采取了相关措施,也是表面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论]很多游客热衷于乡村生态旅游,喜欢体验农村生活,但是作为乡村旅游基础的乡村景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需要采取相关的办法和措施切实保护乡村环境和景观资源。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乡村景观 开发 保护 广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娴慧 戴光全
农业景观的特质性是农耕活动千百年演变积累下来的人地关系,表现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叠加的土地形态,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景观系统。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若缺乏对农业景观特质性全面、深入的认识,盲目采用城市景观建设方法来指导农业景观的建设,将导致农业景观特质性核心价值的消失与乡土特色的丧失。农业景观资源的科学旅游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业景观特质性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依据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三生"功能,提出整体性、资源可持续发
关键词:
农业景观 特质性 乡村旅游 桑基鱼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