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1)
2023(8738)
2022(7503)
2021(6916)
2020(5968)
2019(13767)
2018(13541)
2017(26278)
2016(14321)
2015(16200)
2014(16434)
2013(16630)
2012(15832)
2011(14552)
2010(14946)
2009(14294)
2008(14355)
2007(13297)
2006(11480)
2005(9973)
作者
(43310)
(36671)
(36613)
(34835)
(22946)
(17726)
(16873)
(14527)
(13700)
(13142)
(12344)
(12337)
(11631)
(11528)
(11515)
(11363)
(11303)
(10588)
(10516)
(10482)
(9175)
(9076)
(8848)
(8419)
(8285)
(8273)
(8267)
(8121)
(7565)
(7439)
学科
(66797)
经济(66719)
(41219)
管理(38846)
方法(30648)
(30057)
(29435)
企业(29435)
数学(27336)
数学方法(27124)
农业(19792)
(17018)
中国(16509)
业经(15930)
地方(13949)
(13890)
(12886)
(11977)
贸易(11976)
(11593)
(9926)
银行(9901)
(9683)
财务(9666)
财务管理(9635)
(9631)
金融(9629)
(9435)
(9383)
企业财务(9133)
机构
学院(217202)
大学(215495)
(88995)
经济(86931)
管理(81162)
研究(73127)
理学(69913)
理学院(69093)
管理学(67820)
管理学院(67432)
中国(55686)
科学(45498)
(44968)
(44902)
(40664)
(37950)
业大(35198)
中心(34523)
研究所(34361)
农业(34263)
(33594)
财经(32301)
(29369)
(29132)
师范(29112)
北京(28188)
经济学(27445)
(26577)
(25524)
经济学院(24968)
基金
项目(141155)
科学(109964)
研究(103144)
基金(101479)
(88073)
国家(87241)
科学基金(73683)
社会(65629)
社会科(61754)
社会科学(61733)
(56076)
基金项目(54208)
教育(47128)
自然(46752)
(46497)
自然科(45557)
自然科学(45540)
自然科学基金(44727)
编号(43188)
资助(41228)
成果(35413)
重点(31643)
(31501)
(31012)
课题(29455)
(28280)
科研(27097)
教育部(26731)
国家社会(26511)
创新(26372)
期刊
(104405)
经济(104405)
研究(61051)
(46597)
中国(41646)
学报(36155)
科学(33261)
(31946)
农业(30454)
大学(27251)
学学(25935)
管理(25497)
(20941)
金融(20941)
业经(20683)
教育(20101)
技术(17133)
财经(15936)
经济研究(15682)
问题(14516)
(13643)
(13587)
(12799)
技术经济(11075)
商业(10632)
统计(10513)
农村(10321)
(10321)
理论(10217)
(10175)
共检索到319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凌霄  刘黎明  
中国的乡村景观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极具保护价值,但目前的保护行动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米歇尔的利益相关者评分法,对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分析乡村景观保护的过程,探讨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利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当地居民、投资开发商、研究机构和专家、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及消费者、规划设计机构、当地农林企业、文化遗产传承人、宗教团体和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并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型3个类别。乡村景观保护过程可分为调查与录入、决策和实施3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键剑  
目前乡村景观存在诸如规划、建筑缺乏地方特色、乡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村落邻里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应根据当地地形分布合理布局,传承乡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乡村资源,保护乡村的聚落空间,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利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红波  胡晓亮  张小林  李智  袁源  
伴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国的乡村正经历着社会经济形态重组、地域功能提升等一系列转型与重构的过程,乡村地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给乡村发展及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乡村空间系统,准确把握乡村空间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前提。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对乡村空间的认知与发展基础上,指出国内乡村地理学在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研究上的不足。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理论基础,尝试建构了由"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组成的乡村空间系统,以期为全面认识日益复杂的乡村地域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小蓓  
公众参与被视为乡村景观保护的重要而有效的渠道之一。日本公众参与乡村景观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以日本白川乡合掌村和越后妻有为例,提出合掌村是以当地社区居民为主导力量的内生驱动型保护模式,而越后妻有则是以外界力量介入为诱因的外力拉动型乡村景观保护模式。提炼总结了两者在公众参与乡村景观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其对中国乡村景观保护的启示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彦斐  唐晓岚  刘思源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乡村文化景观的现实境遇堪忧,集中表现在传统建筑、街道的破坏,优良文化传统的消弭以及文化联结、治理体制的脱节等。乡村文化景观本质上是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化体现,既包含物质形态的实体景观,也包含人地关系、社会结构等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乡村文化的振兴关键在于重构一种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景观治理体系,本文在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景观存续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认知研究,剖析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现实境遇及其产生原因,探究了乡村文化景观演进发展的路径,进一步通过厘清人地关系理论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耦合机制,将环境教育用于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了环境教育能够成为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路径。在文化景观保护的实践层面,将人地关系为核心的环境教育实践,取代以往单纯的制度设计以及片面的保护手段,通过对表层物态实体、中层互动关系、深层社会机制三个层面的乡村人地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认知上进行更广泛的维度拓展,并将环境教育的宗旨、方法嵌入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在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职能中增加环境教育职能,实现乡村文化景观的人性化保护,从而实现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源  边宇  
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乡村景观建设虽然取得了极大成就,但问题也较为突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推行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管控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引导措施,以合理规范、有力促进、科学引导乡村景观建设,有必要借鉴他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本文以韩国景观保护直补制度为重点进行阐述,对其发展历程、概念、内容、实施方案及示范村案例逐一展开分析,并进行经验总结,以期对中国乡村景观的良性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源  边宇  
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乡村景观建设虽然取得了极大成就,但问题也较为突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推行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管控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引导措施,以合理规范、有力促进、科学引导乡村景观建设,有必要借鉴他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本文以韩国景观保护直补制度为重点进行阐述,对其发展历程、概念、内容、实施方案及示范村案例逐一展开分析,并进行经验总结,以期对中国乡村景观的良性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依据土壤养分、降水量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平均经济产量对研究区域土壤资源的适宜性和作物土地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运且具有 S-型特征函数的 B- 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 ,以及 3个时期 6种主要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其斑块数作为标准训练样本的输入特征 ,建立了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 ,从 9个随机方案中筛选出 3个优化、可行的景观规划方案。在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提出必须考虑或遵循的几点原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久西  邓劲松  王小明  骆成方  裘鑫灿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环境亮温与建筑、水体、草地、林地、绿地(草地+林地)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间的数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 m缓冲区相关指数、其它指数6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有关建筑斑块及核心区景观总体规模的指数(建筑的覆盖率、块均面积、聚合度,核心区的总面积、总周长、总块均面积)与环境亮温为正相关关系,其它多为负相关,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花林,刘黎明,徐为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的乡村发展环境,乡村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乡村景观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分层次的乡村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景观美感评价,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方浩俊  
~~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树青  
本文剖析了目前高价门票背后的种种悖论,诸如:高额门票收入与极低的景观维护支出、门票的一再上涨与公众的强烈质疑、景观的公有属性与现实中的企业化运作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共景观实行低价门票策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提出公共景观应实施低价或免门票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杰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关乎农村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题,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无疑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景观是乡村振兴的一张特色牌。如何让乡土文化为农村的振兴提供动力,让优秀、传统的乡村文化为农村文明的构建添加底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飞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同时,也使两者矛盾空前地尖锐化。为解决两者矛盾,从地格理论出发,探索适合我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体系。基于乡村文化景观具有的二元属性———乡村性和遗产性,提出了3种以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和景观嘉年华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社区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