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6)
2023(16917)
2022(14191)
2021(13387)
2020(11256)
2019(25700)
2018(25658)
2017(49170)
2016(26448)
2015(29886)
2014(29723)
2013(28955)
2012(26263)
2011(23756)
2010(23867)
2009(22436)
2008(21711)
2007(19595)
2006(16973)
2005(14802)
作者
(75669)
(63580)
(63380)
(60197)
(39760)
(30601)
(28765)
(24797)
(23818)
(22633)
(21562)
(21401)
(19965)
(19688)
(19653)
(19388)
(19363)
(18530)
(18305)
(18289)
(15861)
(15437)
(15403)
(14647)
(14438)
(14291)
(14168)
(13903)
(12897)
(12693)
学科
(110219)
经济(110118)
(75127)
管理(71089)
(53076)
企业(53076)
(52535)
方法(50498)
数学(44331)
数学方法(43589)
农业(34842)
业经(27620)
中国(26642)
(25712)
地方(23600)
(21540)
(19900)
贸易(19892)
(19687)
(19325)
环境(18029)
理论(17434)
(15651)
(15597)
(15394)
银行(15361)
技术(15188)
(15053)
财务(14986)
财务管理(14945)
机构
学院(377662)
大学(368065)
(149335)
管理(146739)
经济(146133)
理学(127350)
理学院(125978)
管理学(123371)
管理学院(122695)
研究(120828)
中国(92813)
(77799)
科学(77393)
(76398)
(65380)
业大(61327)
(60523)
农业(59801)
中心(58837)
(56957)
研究所(55245)
财经(52526)
(50329)
师范(49834)
(47674)
北京(47203)
(45593)
经济学(44232)
(43298)
经济管理(40855)
基金
项目(257957)
科学(203111)
研究(187650)
基金(186248)
(162437)
国家(161063)
科学基金(138817)
社会(118511)
社会科(111969)
社会科学(111938)
(103652)
基金项目(98855)
自然(90651)
自然科(88459)
自然科学(88438)
自然科学基金(86797)
教育(86331)
(85616)
编号(78296)
资助(76372)
成果(61091)
重点(57944)
(56511)
(55712)
(53293)
课题(52904)
科研(49766)
创新(49725)
国家社会(48587)
大学(47773)
期刊
(167053)
经济(167053)
研究(98403)
(77481)
中国(69308)
学报(58692)
科学(55578)
农业(52482)
(49494)
管理(48616)
大学(44977)
学学(43015)
教育(36929)
业经(34822)
技术(33857)
(32961)
金融(32961)
(26288)
经济研究(24676)
财经(24086)
问题(22858)
(20640)
(20575)
统计(19757)
资源(18879)
技术经济(18160)
(17959)
商业(17913)
科技(16884)
决策(16313)
共检索到540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席建超  赵美风  葛全胜  
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业态的乡村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转型的4种类型之一。显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最终消费用途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演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比传统农户高42.96%,达到707.35 kgce。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太阳能)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三者的比例93.10∶5.15∶1.75,而传统农户比例是46.30∶0.48∶53.22。在能源最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席建超  赵美风  李连璞  陈鹏  
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中国乡村转型和促进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之一。论文以六盘山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为案例,研究了旅游扶贫工程实施后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转型及其效益变化。结果表明:在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由"生活-生产系统"向"生活-旅游系统"的转变过程中,能源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农户,乡村旅游农户单位能源产出的经济效益(4.53元/kgce)提高2.86倍,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0.11元/kgce和社会效益1.09元/kgce的显著提升。研究也发现,有鉴于乡村旅游能源消费在乡村具有广泛的示范性,这种基于大量商品能源输入的能源消费模式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美风  席建超  
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区短时段区域性水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为案例区,通过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旅游者旅游排污行为及其水环境干扰模式。结果表明:①从旅游活动环节看,住宿活动污染物排放量最高,餐饮其次,游览最低;②从游客类型看,在人均干扰程度方面,以下四类游客的旅游活动干扰综合指数(TADI)依次降低:商务会议(1)>休闲度假(0.57)>科学考察(0.19)>观光游览(0);在总干扰程度方面,以下四类游客的TADI依次降低:休闲度假(1)>商务会议(0.51)>观光游览(0.33)>科学考察(0);③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科学考察和观光游览四类游客对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席建超  胡传东  武国柱  吴普  葛全胜  成升魁  
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调查的3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凉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②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ndex of Land Cover Impact,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美风  席建超  葛全胜  
本文以水质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从旅游水环境干扰指数和旅游者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的双重视角来分析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水质变化对人类旅游活动干扰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旅游季节内,旅游区水质主要指标在Ⅱ类水质标准范围内,个别指标达到Ⅲ类。但部分区段水质干扰程度达到3级和4级严重干扰的水平;②在旅游区不同采样点,水质变化差异较大。其中核心区维持在正常水平,随着旅游方式的改变,干扰逐渐加大,民俗村、宾馆变化最剧烈;③旅游者对水体浊度的可接受改变程度为8.95NTU;④旅游水环境干扰指数与其它响应变量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系统干扰响应程度的一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鑫  杨新军  陈佳  吴文恒  
为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转型及能源消费模式产生的影响,论文借鉴可持续生计理论,以陕南金丝峡乡村旅游地为例,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构建能源消费-生计多样性模型对农户分类,基于用能多样性矩阵与效益评估法,分析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用能结构及其综合效益,继而依据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影响农户能源消费的主要生计资本因子,并总结农户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旅游经营与不参与旅游经营的两大类农户中,农户用能多样性水平随生计多样性水平的提高而上升;2与非旅游经营户相比,旅游经营户商品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新型能源迅速推广,传统能源消费有所降低,能源消费模式向优质化和商品化发展;3不同类型农户用能综合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立新  孙根年  
本文基于目前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并对深层和浅层生态旅游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构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两极对接”模式,并在广泛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山水、野生动植物和历史人文三大类60多个景点景物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其生态文化主题,并设计了相应的深层生态旅游活动项目方案,以此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展示水平和加深旅游者的生态体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胡露月  
在重庆12个乡村旅游示范区(县)开展实地调查,考察调查区内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分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专旅型4种,利用二元、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资本状况下农户如何选择乡村旅游参与策略。通过整理466份问卷数据,最终得出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分别是促使农户选择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专旅型生计资本的关键因素等。发展乡村旅游,应合理提升农户生计资本,促使农户选择乡村旅游生计策略,补贴农户经营乡村旅游启动资源,促进与监管并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席建超  张楠  
乡村旅游发展正在对乡村农户生计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以英国海外发展部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等多种方法,以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为案例,研究了旅游影响下乡村聚落农户生计问题。研究发现:旅游业正深刻改变着乡村聚落均质化的农户生计模式,使得农户生计模式发生分层和空间极化,并形成旅游主导型和兼业型两种生计模式。对生计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进行比较,发现旅游主导型"专业化"生计模式远远好于非旅游农户兼业化的"多元化"生计模式。"生存型"生计和"发展型"生计模式的对比研究,对于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佳  杨新军  王子侨  张立新  
脆弱性及其评估框架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及其脆弱性相关理论,探索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秦岭山区乡村人地关系的测度与解释。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参与式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在农户生计分类的基础上,测度以农户为基础的局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度,厘清不同类型农户和景区脆弱性的影响机理。以农户适应性为切入点,提出实践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以旅游生计和综合生计型为主的农户较传统生计型(务工/农)农户脆弱性降低。局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席建超  武国柱  甘萌雨  葛全胜  
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受能力是土地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般情况下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保护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本研究结合六盘山人类旅游活动季节性规律,以野荷谷、小南川、梁殿峡3个核心景区中易受旅游干扰的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在植物初春萌芽(5月)至生物量最大期(8月)通过践踏实验,模拟典型植被类型和主要植物物种对人类旅游践踏的敏感性(相对敏感性和绝对敏感性),并构建三类(抗性、耐性和弹性)指数进行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3种植被类型的相对敏感性看,其植被类型的抗性、耐性和弹性间具有一致性,其大小顺序为梁殿峡高山草甸植被>野荷谷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小南川乔灌草植被,3种植物类型抗性分别为59.62...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饶品样  耿亚新  张雅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的适应性选择对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及农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选择伏牛山河南片区10个特色旅游乡村社区为调研地,从微观视角连接乡村旅游社区生态系统及农户生计福祉间关系,构建农户“生态依赖—生计福祉”的生计适应性响应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生计适应性响应结果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打破传统固化的生计模式,农户选择高生态依赖增强自身获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实现生计高福祉发展;(2)人地关系改变是乡村旅游社区农户适应性响应的根本因素,农户经济及社会理性偏好是不同适应性响应选择的内部推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长伟  段正梁  曾美艳  
旅游与反贫困密切相关,旅游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从旅游扶贫效率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区域旅游扶贫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六盘山片区的57个贫困县为例,运用DEA模型测算该区域旅游扶贫效率,分析该区域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分解效率以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片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处于中等水平(0.717),仅有泾源县等8个县区实现了DEA有效,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在区域内分布不均衡且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和制约;过半县区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通过增加资源要素投入可以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区域旅游扶贫综合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玮  赵怡芳  谭艳美  
从农户家庭禀赋、经营结构、社会资本、农户所处地理环境、农户主体性等五个层面建立农户收入模型,利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各类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农户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是能力差异,这是一个复合的、多层面的因素,既有微观层面因素如农户家庭禀赋、经营能力和经营结构,也有中观层面因素如当地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还有宏观层面因素如全社会的公共产品供给等。在过去30多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和减贫的最主要动因,但也因此导致并加剧了乡村空心化和衰退等问题。现阶段,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有机协调乡村和城市平衡发展,优化农村劳动力布局,使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相互补充,使其成为增加农户收入、改善乡村环境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切入点,这对于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的减贫脱困十分重要,也是在欠发达地区形成城镇化和村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的有效载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孔祥智  钟真  原梅生  
从乡村旅游和农户生计的概念出发,以山西的后沟古村、乔家大院、晋祠三个景区为例,详细分析了乡村旅游业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对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储量和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各大资本之间也不断地相互转化与组合,共同促进农户生计的发展。分析表明,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户生计资本的积累和提升,但要进一步改善景区农户的生计还需要获得多方面的外部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