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9)
2023(18542)
2022(15715)
2021(14549)
2020(12316)
2019(28081)
2018(27449)
2017(52478)
2016(28579)
2015(31528)
2014(31475)
2013(31033)
2012(28659)
2011(25791)
2010(25798)
2009(23962)
2008(23889)
2007(21642)
2006(18833)
2005(16426)
作者
(85286)
(71806)
(71346)
(67907)
(45042)
(34902)
(32347)
(27957)
(27085)
(25480)
(24303)
(24085)
(22770)
(22302)
(22157)
(22047)
(22015)
(20948)
(20721)
(20528)
(17915)
(17574)
(17551)
(16410)
(16347)
(15946)
(15924)
(15826)
(14557)
(14488)
学科
(119885)
经济(119671)
(85003)
管理(77770)
(62642)
企业(62642)
方法(55632)
(53675)
数学(47177)
数学方法(46587)
农业(35887)
(31783)
业经(31139)
中国(29715)
(26464)
(22972)
地方(22598)
(21216)
贸易(21211)
(20646)
理论(20246)
(19449)
财务(19398)
财务管理(19354)
企业财务(18481)
(17825)
银行(17753)
技术(17459)
(17228)
(16873)
机构
学院(416167)
大学(413361)
(166566)
经济(163197)
管理(158373)
理学(138242)
研究(137915)
理学院(136679)
管理学(134090)
管理学院(133342)
中国(103570)
(91657)
科学(89224)
(85322)
(75922)
农业(71425)
业大(70847)
(70772)
中心(65119)
研究所(64740)
(62004)
财经(61142)
(55749)
(54622)
师范(53924)
北京(52347)
经济学(51182)
(49023)
(48521)
经济学院(46363)
基金
项目(285911)
科学(224700)
基金(209316)
研究(200911)
(185672)
国家(184051)
科学基金(156943)
社会(130112)
社会科(122460)
社会科学(122421)
(113250)
基金项目(111477)
自然(103864)
自然科(101537)
自然科学(101506)
自然科学基金(99767)
(94712)
教育(92107)
资助(84970)
编号(79734)
重点(64707)
成果(63649)
(62794)
(61415)
(59175)
科研(55893)
创新(55327)
课题(54556)
国家社会(54042)
计划(53764)
期刊
(181701)
经济(181701)
研究(110836)
(90156)
中国(75705)
学报(75407)
科学(66972)
农业(60694)
(59169)
大学(56657)
学学(54322)
管理(52762)
教育(37291)
(36201)
金融(36201)
业经(35256)
技术(32932)
财经(30166)
(29708)
经济研究(27579)
(25890)
问题(25534)
(24147)
业大(20567)
技术经济(19599)
统计(19564)
科技(19467)
商业(18444)
世界(18271)
资源(18159)
共检索到594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文斌  唐叶枝  张辛欣  
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和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雪峰山景区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从"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两大维度选取17个变量运用Probit模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贫困户身份标签、农户认可程度、农户需求程度、信息公开程度、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政府引导效果等变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团结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自身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琼峰  宁志中  
[目的]乡村旅游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旅游扶贫工作已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的关键时期,研究农户参与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旅游扶贫效果,保障乡村旅游的益贫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湖南省凤凰县14个自然村349份农户访谈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的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三重过程,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果]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核心诉求和主要期待,可构建“资源和市场—政策和环境—农户参与—精准扶贫”四个维度的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概念模型,据此识别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论]贫困地区宜进一步重视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整体扶贫效益,夯实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环境、资源和市场等综合环境,有效提升农户参与能力和获得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利红  
乡村旅游扶贫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农户增收效应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和白杨坪乡麂子渡村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研究了实验组和参照组2类农户在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实施前后的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及其他收入的变化,以科学评估乡村旅游扶贫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作用。用倍差法估计乡村旅游扶贫对家庭总收入的效应时,其结果"虚高"13.1%,即716元;而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则高出6.6%,即359元。使用匹配倍差法计算后得出:乡村旅游扶贫使得样本区实验组农户平均家庭总收入提高了5467元,其中,户均农业收入仅提高172元,不显著;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显著提高了2132元和3128元;增收仍有较大潜力。本文据此提出: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当地依托特色资源,加强全域旅游建设,以获得稳定增长的各类旅游收入;扶持当地农户全员参与乡村旅游,确保相对贫困农户也有机会、有能力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增收机会;结合旅游扶贫后备箱工程实施,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将当地富硒有机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成特色旅游产品等,以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增收实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小燕  
乡村旅游发展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就业机遇,社区参与能够提高乡村居民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为吉登斯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提供了现实依据,也为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效果提供了创新路径。洛阳栾川重渡沟村的社会保障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经历了3个阶段,1999年前未发展乡村旅游时受国家干预主义影响较大,1999—2004年乡村旅游发展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而2004年至今的实践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融合,实现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的相对均衡,实践中已初步实现了以就业保障为基础、以养老保障及最低生活保障等为内容的乡村社会保障的全面提高。研究表明,西方背景下形成的国家干预主义及经济自由主义在中国乡村市场经济实践中有着不同的诠释及呈现方式,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社区力量的觉醒及培育,其创新路径是实现"以旅游换保障",即实现乡村旅游经济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小燕  
乡村旅游发展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就业机遇,社区参与能够提高乡村居民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为吉登斯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提供了现实依据,也为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效果提供了创新路径。洛阳栾川重渡沟村的社会保障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经历了3个阶段,1999年前未发展乡村旅游时受国家干预主义影响较大,1999—2004年乡村旅游发展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而2004年至今的实践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融合,实现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的相对均衡,实践中已初步实现了以就业保障为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春友  陈秋华  刘森茂  
构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农户调研实际情况,运用适应性评价模型对农户的适应性综合值进行计算并评价。结果表明: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影响最大的是经济适应性因子,影响最小的是生态适应性因子;对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了解度、年旅游收入、家庭成员从事乡村旅游的意愿度以及对游客的欢迎度的综合权重较大,传统节庆活动的参与度、使用清洁能源程度的综合权重较小;总体评价为较为适应,但综合得分值较低,仅为3.106。最后,根据农户的实际适应性情况,提出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给予困难农户更大的扶持力度、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和实行多项扶持的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琼  
[目的]基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发展现状,从两者的耦合发展角度对其耦合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协调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以乡村旅游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体现的价值与精准扶贫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社会发展和乡村生活环境改善上的成果组成耦合系统,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度在0.3~0.7之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其中2010—2011年为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2—2014年为中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5—2016年为高度耦合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使其与精准扶贫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全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扶贫最佳效果,达到高度耦合阶段的关键;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发展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但两者均未达到成熟阶段,应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开发等影响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书建  黄永兴  
[目的]文章选取主成分分析法,首次对安徽省的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的驱动力进行分析,以期对安徽省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选择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合SPSS22.0对安徽省基于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驱动力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基于精准扶贫的安徽省乡村旅游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驱动、城市环境驱动和健康卫生驱动。其中空气可吸入颗粒年均值对于安徽省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呈负向驱动,乡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性文件发布数量呈正向驱动,这几个因素是安徽省乡村旅游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今后安徽省基于扶贫的乡村旅游要注重乡村环境的维护、卫生质量的提升、设施设备的完善以及督促各地区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引起高度重视为入手点,着重提升乡村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相关政策数量等,以促进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和带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正琴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基于精准扶贫背景对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文章对四川省旅游扶贫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并总结出了目前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弊端,然后根据问题和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精准扶贫的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四川省旅游扶贫主要问题和专家意见归纳出影响四川省乡村旅游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推广力、乡村旅游吸引力、游客需求力等3个方面。从上述3种驱动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分析得出,3种驱动力中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最为重要,其次为游客需求性,最后是政府的推动作用。而乡村旅游吸引力中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游客旅游动机和信息来源是影响游客需求的主导原因;政府的监督管理与科学引导是实现推动力的主要体现。[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前景无限,潜力巨大。由于四川省乡村旅游经济与发展动力不足,应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努力提升驱动力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靖南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靖南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维杰  何海燕  朱淑婷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大国家战略,目标是确保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同步小康。乡村旅游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多重困境,从理念到操作基本都侧重贫困户的经济增收,并基本对标于2020年的脱贫目标,没有考虑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户持续发展问题,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扶贫模式差距较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理念建设、基于旅游产业链设计乡村旅游产品、注重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及旅游扶贫激励机制建设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文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涉及产品和要素两大市场。目前,重庆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侧"供需错位",产业扶贫目标偏离贫困人口。要素供给侧贫困人口市场主体地位不明,要素使用效率低下。精准扶贫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瞄准目标和靶心,在产品市场供给侧,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农为本"和"以乡为魂",做好"减法"和"加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要素市场供给侧,激活"贫困人口"市场主体地位,增加有效要素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两大市场相互促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旅游扶贫达到"精准"效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移刚  杨文华  
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扶贫开发方式,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通过旅游产业开发,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旅游生产要素是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旅游扶贫实践长期采取的是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开发方式,旅游生产要素不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贫困地区应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提升劳动、土地和旅游资源等旅游初级生产要素利用效果;创新和发展企业家才能、技术和信息等旅游高级生产要素,形成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党红艳  金媛媛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的风险;旅游开发具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开放度、优化生态环境的正效应,但也存在冲击淳朴民风、破坏乡村风貌的负效应;旅游开发使贫困地区人口获得收益,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归纳分析得到,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扶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