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1)
2023(9064)
2022(7549)
2021(6799)
2020(5193)
2019(11736)
2018(11274)
2017(20774)
2016(11147)
2015(12181)
2014(12470)
2013(12696)
2012(12160)
2011(11496)
2010(11652)
2009(11067)
2008(10535)
2007(9801)
2006(9076)
2005(8100)
作者
(34300)
(28895)
(28575)
(26980)
(18117)
(13932)
(12768)
(11128)
(11019)
(10387)
(9767)
(9757)
(9478)
(9156)
(8725)
(8723)
(8470)
(8364)
(8344)
(8193)
(7375)
(7091)
(6915)
(6769)
(6606)
(6585)
(6454)
(6369)
(5942)
(5816)
学科
(56366)
经济(56304)
(29208)
(28491)
管理(23470)
地方(20699)
中国(20079)
农业(19427)
(16154)
企业(16154)
业经(15967)
方法(15253)
(12522)
数学(12038)
数学方法(11952)
(10581)
地方经济(10517)
(10320)
金融(10319)
(10078)
银行(10063)
发展(10018)
(9995)
(9946)
(9735)
(9642)
农业经济(9095)
环境(8531)
(7850)
贸易(7838)
机构
学院(169102)
大学(163396)
(69461)
经济(67736)
研究(64803)
管理(59845)
理学(50134)
理学院(49395)
中国(49107)
管理学(48559)
管理学院(48195)
科学(39343)
(35948)
(34811)
(33067)
(31067)
研究所(29757)
中心(29489)
(27692)
(27378)
师范(27138)
农业(25687)
业大(24659)
财经(23474)
北京(23336)
(22856)
(22753)
(22246)
师范大学(21746)
经济学(21169)
基金
项目(108084)
科学(85349)
研究(81879)
基金(76515)
(66422)
国家(65702)
科学基金(55625)
社会(54001)
社会科(50791)
社会科学(50782)
(44663)
基金项目(40788)
(36408)
教育(35468)
编号(33610)
自然(32608)
自然科(31767)
自然科学(31760)
自然科学基金(31155)
(30942)
资助(30338)
成果(27458)
发展(25315)
(24856)
课题(24594)
重点(24320)
(22692)
国家社会(22374)
(21858)
创新(20364)
期刊
(94062)
经济(94062)
研究(53003)
中国(41666)
(39277)
科学(26344)
农业(25989)
学报(25557)
管理(21173)
(20717)
大学(20081)
业经(20014)
教育(19893)
(19708)
金融(19708)
学学(19018)
经济研究(13631)
技术(13307)
问题(12446)
财经(11034)
(11006)
农业经济(10175)
(9636)
农村(9566)
(9566)
(9422)
商业(9077)
资源(8774)
(8771)
经济问题(8740)
共检索到273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燕琴   施佳伟   罗湘阳  
主观幸福感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表征,探究旅游地“幸福拐点”的形成机理可为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社会表征理论与唤醒激活理论,分别选取处于旅游发展期(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恩和村)和巩固期(额尔古纳市室韦村)的两个相似村落开展同时性横断设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考察价值观与旅游感知价值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居民主观幸福感受感知价值与价值观的共同影响,其既源于外在旅游影响刺激,也受居民内在社会表征系统调节;(2)旅游发展期和巩固期居民主观幸福感前因条件存在差异,感知价值驱动因素由“经济+传统文化生活”向“经济+外向社会关系”转变,水平集体主义价值观作用在经营大户中有所减弱;(3)“幸福拐点”的产生源于第I阶段居民“物质+独立自我”的价值追求对主观幸福感作用有所减弱,而第II阶段“非物质+互依自我”的价值追求未被充分唤醒和支撑。研究认为打造文化价值共振核、拓展价值共创圈、提升旅游价值功能和遵循现代化价值转型规律是乡村旅游治理中超越“幸福拐点”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四川省巴中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求,按照"三完善四补齐三保障"(完善公共基础、公共服务、产业基础设施;补齐产业、就业、民生、治理短板;强化组织、资金、项目保障)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叶秀  宁艳杰  
采用社区环境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方式,对北京市城区的457名社区居民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15.6368±3.9625)良好。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社区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景观优美"、"邻里关系良好"等5个指标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区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反映了居民对社区环境的需求,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润哲  黄震方  鲍佳琪  郭叙淇  莫雨亭  
尽管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乡村旅游者游憩行为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但是从怀旧情感的角度考虑的较少。对此,该研究根据地方依恋和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以怀旧情感为驱动因素,把西递、宏村作为调研案例地,构建乡村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和游憩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怀旧情感对乡村旅游者的主观幸福感和游憩行为意向的模型构建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模型的效度和适配度较高;(2)怀旧情感对地方依恋的影响具有内部差异性,怀旧情感对地方依赖有直接显著积极影响,对地方认同并不产生显著影响;(3)地方依赖对主观幸福感和游憩行为意向有显著积极影响,地方认同对主观幸福感、游憩行为意向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4)怀旧情感对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体验对地方依恋、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对游憩行为意向有显著积极影响。研究结果也为旅游管理者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佳   王海凤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无疑不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最高人生理想无疑不是超越功利的自然审美之境。审美,作为充实主体情感、激发生命活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感性存在,已然活跃于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境。乡村旅游从业者若想自身亦或是使游客“观照神与美”,先需自身“似神而美”,其在审美意境中的幸福感知既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肯定性感受亦表现为理欲交融的审美愉悦。文章基于人的发展视角,依托认知神经美学与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以安徽西递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实地调研、扎根理论与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旅游驱动下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诞生并向审美幸福感转变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表现为审美观念判断、审美体验感知与审美设计能力3个方面,且其审美诞生的关键因素是旅游情境中其内在认知方式的变化即从一般认知模式转变为审美认知方式。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审美幸福感主要源于空间美学设计的徽派协调性感知、元素多样性感知、徽派典型性感知和设计新颖性感知,且其审美幸福感的诞生有助于推动知、情、意相协调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检验旅游的人本价值与人的发展目标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亮梓  谭益民  张双全  吴戈男  
集体林区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符合绿色发展的主题。采集了常宁市塔山乡西江村居民的物质、环境、生活和自我价值4个方面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建立"幸福指数"模型对生态旅游开展后的居民幸福状况进行衡量。得出以下结论:(1)集体林区的生态旅游活动推动了经济发展,个人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提升影响明显;(2)生态旅游的辐射效应,客观上改善了当地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助于幸福感提升;(3)总体上,年纪较大、旅游参与度深的人群幸福感较强;(4)居民对生态旅游中的环境因子敏感度较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一漪  张骥  
本文利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的房价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房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房价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面积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房产权与居民幸福感显著相关,且拥有房产越多,居民的幸福感越高;房价上涨对有房产的居民来说,增加了资产价值,具有财富效应,但对于房价上涨预期强烈、住房改善需求大、所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居民来说,仍然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成  姚阳阳  周汉  
城市人口聚集可能通过规模效应和拥挤效应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城市层面宏观数据的研究表明,城市人口聚集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曲线拐点处为0.06万人/平方公里。以个体特征差异分组后发现,农村户籍居民与中低技能劳动者能够更多地得益于城市人口聚集。就城市特征异质性而言,人口聚集能够显著提升三线城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更换回归模型、被解释变量代理变量与测度范围后,结论仍然一致且稳健。中间机制分析表明,城市人口聚集通过改变个人收入与工作环境满意度、社会信任水平和通勤时间等途径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  陈华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3个群体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促进成都地区和谐社会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增强幸福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调研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偏高,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居住环境、睡眠时间、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指数的4个主要因素,经济收入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关系,但与幸福并无必然联系;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居民比在市区、乡村居住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高;睡眠时间在4~6小时的居民,其幸福感显著高于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和4小时以下的居民;健康状况好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那些健康状况一般...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健  孟庆跃  Winnie Yip  王丽娜  曲江斌  贾莉英  孙强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昨日重现法,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居民平均有12.79%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有27.00%的居民U指数大于0,均数为47.03%,说明平均有47.03%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不同特征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县、文化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失眠状况、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丹婷  邢占军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稳步提升,民众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居于"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的旅游业,对提升民众幸福感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提升民众幸福感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愿景和使命。要打造幸福旅游,必须对以下3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旅游能否为民众带来幸福感?旅游能够为民众带来哪些幸福感?如何提升民众的旅游幸福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本健  李哲  巩蓉蓉  朱海波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民主观幸福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的1 354个样本农户的数据,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在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以及采用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家庭更为显著;(3)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通过纵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横向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其中,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感对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采用大型平台电商网销途径的农户均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而社交电商网销路径主要通过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因此,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接入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机会;加大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发挥四大网销优势,重点发挥大型平台电商和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本健  李哲  巩蓉蓉  朱海波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民主观幸福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的1 354个样本农户的数据,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在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以及采用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家庭更为显著;(3)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通过纵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横向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其中,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感对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采用大型平台电商网销途径的农户均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而社交电商网销路径主要通过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因此,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接入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机会;加大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发挥四大网销优势,重点发挥大型平台电商和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亮   马千淇  
乡土逻辑是农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和行为准则,探究乡土逻辑下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从乡风文明视角出发,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以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行政村的整村微观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乡土逻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对非普通、高学历和中青年组的农民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以“礼治”为特征的传统乡土逻辑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抑制作用,而在现代网络渗透下形成的变迁后的乡土逻辑会放大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将农民的收入不平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强化乡土逻辑蕴含的人情规范,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营造良好的价值观氛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园  
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和政治五个方面。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影响因素,以期当地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和旅游规划时能兼顾目的地居民的利益和主观满足体验,从而促使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