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6)
2023(7046)
2022(5865)
2021(5225)
2020(4104)
2019(9060)
2018(8673)
2017(16086)
2016(8616)
2015(9236)
2014(9215)
2013(9138)
2012(8614)
2011(8324)
2010(8604)
2009(8240)
2008(7998)
2007(7332)
2006(6866)
2005(5589)
作者
(27650)
(23582)
(23503)
(22087)
(14641)
(11290)
(10212)
(8807)
(8796)
(8344)
(8129)
(7990)
(7703)
(7286)
(7132)
(7008)
(6930)
(6914)
(6721)
(6603)
(5899)
(5895)
(5511)
(5508)
(5377)
(5171)
(5147)
(5103)
(4881)
(4756)
学科
(39781)
经济(39740)
(25105)
(23760)
管理(23511)
农业(17036)
方法(15232)
环境(15137)
(13942)
企业(13942)
业经(12267)
数学(12146)
数学方法(11999)
(10632)
地方(10001)
中国(9806)
(8935)
(8658)
(8440)
农业经济(7563)
发展(7235)
(7225)
生态(7020)
(6972)
规划(6563)
资源(6376)
环境规划(6355)
收入(6241)
理论(5875)
(5766)
机构
学院(139575)
大学(135730)
(54006)
经济(52803)
管理(51033)
研究(48924)
理学(44534)
理学院(43923)
管理学(43045)
管理学院(42784)
中国(35160)
科学(32982)
(31054)
(27931)
(24637)
(24024)
研究所(22936)
业大(22857)
农业(22841)
中心(22339)
(22171)
师范(21973)
(21550)
财经(19678)
(17815)
师范大学(17763)
(17329)
北京(17106)
(17052)
经济学(17030)
基金
项目(98666)
科学(78695)
基金(73426)
研究(70304)
(65203)
国家(64645)
科学基金(55071)
社会(48076)
社会科(45371)
社会科学(45357)
基金项目(40089)
(39670)
自然(34748)
自然科(33786)
自然科学(33772)
自然科学基金(33140)
(32669)
教育(29811)
资助(28634)
编号(26749)
(23207)
重点(22493)
(20954)
国家社会(20900)
成果(20642)
(19832)
科研(18792)
创新(18526)
课题(18501)
发展(18406)
期刊
(66674)
经济(66674)
研究(35040)
(34383)
学报(25004)
科学(24879)
中国(24474)
农业(22619)
大学(18997)
学学(18440)
(15635)
业经(15024)
管理(14030)
(11208)
金融(11208)
资源(10070)
(9412)
问题(9203)
教育(9196)
财经(8955)
(8941)
经济研究(8453)
农业经济(8204)
农村(7883)
(7883)
(7739)
技术(7676)
(7538)
业大(7375)
社会(6989)
共检索到196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晓红  
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给,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谋优  
在过去近30年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其次提出了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谋优  
在过去近30年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其次提出了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岚  
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模式,乡村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却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正反双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身体健康、安全的不可饶过的问题,本文试着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分析,提出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促使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光萍  
[目的]基于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对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以期对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方法]基于阿坝州生态环境现状,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以及乡村旅游发展4个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2010—2016年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在2010—2016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2010年的0. 133增长到2016年的0. 820,变化幅度明显,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水平。[结论](1)社会发展可持续水平在4个系统中的权重值最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平衡生态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协调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开发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是实现阿坝州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阿坝州乡村旅游发展在整体生态环境可持续系统中的贡献值逐渐增大,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阿坝州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世钊  
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简单或单纯地讨论"保护第一"还是"开发第一"并不能真正解决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实际上都可归之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而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其关键则在于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本文以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为核心,针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永芳  
[目的]在研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对其不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以期为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对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分区论述,并采用AHP法构建湖南省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各指标的评分值与权重值加权计算各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根据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地方特色和乡村旅游资源属性等将湖南省乡村旅游分为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和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四大区域。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值情况,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和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级",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达到"敏感级",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为"风险级"。[结论]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明显,由于区域环境以及地方特色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差异,湖南省乡村旅游区可划分为四大区域,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需根据各区域实际生态状况及时采取保护和恢复措施,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邹卒  
基于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重庆市乡村旅游收入与旅游区固体废物产生量、环保资金投入占生产值比重呈正相关,重庆市乡村旅游收入与空气质量优良率和人均森林拥有面积呈负相关。由此提出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调控旅游地生命周期,提高整体旅游发展水平;深化低碳环保理念,着力提倡绿色旅游;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搭建智慧环保平台,适时解决污染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英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逐渐成为市民闲暇小憩、回归自然的理想去所。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以,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在增强农民生态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探索一条既能发展乡村旅游又能保护农村生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特对此作了自己的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学同  张蓓蓓  刘锐  雷若欣  
[目的]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是乡村旅游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实现的重要助推剂。文章旨在建构并验证游客感知价值、地方依恋与环境责任行为之关系模型,以了解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路径。[方法]该文选取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为案例地,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经文献回顾和相关理论梳理,建立概念性框架,并运用AMOS 21.0软件以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结果]乡村旅游感知价值对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环境责任行为皆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对环境责任行为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并且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在感知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结论]感知价值和地方依恋感是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提升游客感知价值和强化游客地方依恋情感,从而促使其产生保护环境的负责任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宏  
生态环境相关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生态环境,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间的相互影响,然后借助SPSS软件计算了我国30个省份生态环境的综合评分,建立了分析体系,并基于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结果发现,30个省份的生态环境呈现不同的水平,而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符合双门槛模型,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倒"V"形,旅游产业经济随着生态环境的综合提高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饶品样  耿亚新  张雅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的适应性选择对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及农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选择伏牛山河南片区10个特色旅游乡村社区为调研地,从微观视角连接乡村旅游社区生态系统及农户生计福祉间关系,构建农户“生态依赖—生计福祉”的生计适应性响应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生计适应性响应结果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打破传统固化的生计模式,农户选择高生态依赖增强自身获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实现生计高福祉发展;(2)人地关系改变是乡村旅游社区农户适应性响应的根本因素,农户经济及社会理性偏好是不同适应性响应选择的内部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志明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可以不断发展下去,如何在旅游资源充足且丰富的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工作,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表示以后城镇化发展要进行转型,努力找出能够帮助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方法,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争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涌涛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提供了机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的生态化仍然面临许多困境,如缺乏相关规范标准、生态意识较低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升级,需系统梳理二者关系,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针对现实困境提出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芬  
在实践领域,旅游产业生态化的企业运作根本动因在于对成本的约束,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内生化的成本核算处理是旅游企业实施生态化的基本判据。本文首先研究将人类劳动向生态系统延伸而形成的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建立旅游生态环境成本与旅游生态经济价值的对应关系,将生态环境成本与经济价值、人类劳动关系结合起来,从而为建立生态环境成本内生化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以外部成本效应理论为研究起点,论证并分析出通过税费手段摊派外部环境成本的缺陷,建立了旅游产业生态化过程中环境成本低代价内生化应用模型;最后,根据产权理论,总结出政府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发展进行必要干预和调控的具体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