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0)
2023(11371)
2022(9472)
2021(8589)
2020(6608)
2019(15131)
2018(14616)
2017(28089)
2016(14968)
2015(16627)
2014(16678)
2013(16759)
2012(16010)
2011(14864)
2010(15607)
2009(14633)
2008(14202)
2007(13170)
2006(12288)
2005(11135)
作者
(43795)
(36602)
(36504)
(34459)
(23502)
(17484)
(16461)
(13979)
(13940)
(13411)
(12521)
(12306)
(12057)
(11766)
(11368)
(11132)
(10781)
(10711)
(10685)
(10540)
(9484)
(8976)
(8847)
(8455)
(8447)
(8324)
(8298)
(8092)
(7518)
(7420)
学科
(67605)
经济(67540)
(46139)
管理(39015)
(32215)
(29679)
企业(29679)
中国(24219)
地方(22897)
农业(21543)
业经(19209)
方法(18291)
(15106)
(14567)
数学(14351)
数学方法(14156)
(13911)
(13752)
(13243)
银行(13234)
(12982)
(12640)
贸易(12624)
(12468)
金融(12468)
(12194)
(11396)
地方经济(11332)
发展(10856)
(10827)
机构
学院(220440)
大学(214533)
(92398)
经济(90028)
管理(83123)
研究(81266)
理学(69117)
理学院(68278)
管理学(67355)
管理学院(66869)
中国(64014)
(46704)
科学(46665)
(43741)
(40381)
(38812)
中心(37653)
(37146)
研究所(35878)
(33901)
师范(33648)
财经(32440)
北京(30308)
(29953)
(29223)
(29168)
业大(28656)
农业(28583)
(26981)
经济学(26774)
基金
项目(136317)
科学(108026)
研究(107324)
基金(96214)
(82036)
国家(81182)
社会(69499)
科学基金(69445)
社会科(65603)
社会科学(65590)
(54869)
基金项目(49932)
教育(46971)
编号(45732)
(44876)
自然(40167)
自然科(39136)
自然科学(39130)
成果(38860)
资助(38672)
自然科学基金(38407)
(36611)
课题(32409)
发展(30521)
重点(30335)
(29977)
(29211)
国家社会(28384)
(27937)
(27340)
期刊
(122734)
经济(122734)
研究(70997)
中国(53520)
(42063)
管理(31431)
(30377)
科学(29914)
(28627)
金融(28627)
学报(27918)
教育(27647)
农业(27620)
业经(24028)
大学(22537)
学学(20764)
技术(18806)
经济研究(17898)
问题(15830)
财经(15250)
图书(14686)
(13283)
(12081)
(12042)
农业经济(11539)
(11452)
论坛(11452)
农村(11427)
(11427)
世界(11157)
共检索到365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鸿凯  
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文化传承及促进村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是吸引、带动优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通过从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生态保护和优化乡村治理等视角出发,解读乡村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一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林娟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乡村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文化传承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本文详细分析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全面实现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迎霄  
乡村振兴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而实施的两大发展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种模式,与乡村振兴具有目标效益耦合、服务对象耦合、产业资源耦合的内在联系性,二者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促进旅游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做出相应的政策选择,打破部门分割、加快政策衔接、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昕  葛惠芳  
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后劲,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因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民旅游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侧,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将游客需求从个人、地方与民族三个层次,阐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以卖花渔村为典型案例,从文旅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下卖花渔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文旅融合要从供需两侧“齐头发力”,掌握目标游客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形象,引导文旅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昕  葛惠芳  
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后劲,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因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民旅游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侧,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将游客需求从个人、地方与民族三个层次,阐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以卖花渔村为典型案例,从文旅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下卖花渔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文旅融合要从供需两侧“齐头发力”,掌握目标游客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形象,引导文旅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松涛  张伸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需进一步探讨。基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实践,以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典型代表为分析对象,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践模式,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内生动力机制、差异化策略及乡村旅游空间生产能力的意义。其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包括识别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塑造品牌文化;差异化策略在于技术创新、关系网络重构和乡村性意义建构;空间生产是由感知下的乡村空间实践、主题化的乡村空间表征和流动性的乡村表征空间共同呈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松涛  张伸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需进一步探讨。基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实践,以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典型代表为分析对象,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践模式,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内生动力机制、差异化策略及乡村旅游空间生产能力的意义。其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包括识别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塑造品牌文化;差异化策略在于技术创新、关系网络重构和乡村性意义建构;空间生产是由感知下的乡村空间实践、主题化的乡村空间表征和流动性的乡村表征空间共同呈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朝晖  
体育旅游休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推进对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可以从乡村健康产业发展、体育一体化建设、乡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文化多样化等多个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当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面临内涵挖掘与产品创新不足、规划缺乏整体性与科学性、缺乏多方协调机制、管理运作中权限不清与职能缺位、专业人才缺失、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制度欠完善等现实困境。推动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与品牌创新、促进“体育+”与“+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构建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智慧系统、强化乡村振兴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健全投融资服务机制、提高项目治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颂吉  魏后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乡村发展困境、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受城市偏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未得到有效构建,乡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尤其表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由偏向到融合符合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城乡关系政策演进的必然逻辑。基于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破解乡村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克巴雅尔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的痛点,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而乡村旅游是以“三农”为基础的新型业态,能够充分发挥带动效应并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基于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性探讨,并在宏观层面提出地方政府衔接国家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始占  王鹏飞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旅游的人口反虹吸效应、经济提振效应和基建带动效应能够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形成有效衔接,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然而,在两者衔接的路径中,乡村旅游业又存在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以及战略衔接不系统的问题。通过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多层次分析,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路径为:微观层面以市场培育为核心,兼顾生态文明、创新竞争、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中观层面积极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探索现代化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系统发展模式;宏观层面以中央政策为核心,因地制宜论证各项战略在本区域的有效衔接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嘉  张露秋  
体育旅游是健康生态的行为方式,围绕体育旅游要素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已成为知识体系构建的精准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而乡村体育旅游具备振兴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功能,因此乡村振兴下发展体育旅游是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仍存在着配套设施不完善、内容结构不丰富、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体育旅游的内涵,并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