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9)
- 2023(11078)
- 2022(9207)
- 2021(8383)
- 2020(6657)
- 2019(15083)
- 2018(14644)
- 2017(27254)
- 2016(14569)
- 2015(16072)
- 2014(15805)
- 2013(15910)
- 2012(15421)
- 2011(14485)
- 2010(14876)
- 2009(14031)
- 2008(13480)
- 2007(12391)
- 2006(11491)
- 2005(9830)
- 学科
- 济(85335)
- 经济(85271)
- 业(39582)
- 管理(38482)
- 农(30153)
- 企(27370)
- 企业(27370)
- 地方(26465)
- 方法(24591)
- 农业(20801)
- 数学(20294)
- 数学方法(20096)
- 中国(19746)
- 业经(19558)
- 学(16523)
- 地方经济(15109)
- 技术(13696)
- 制(12821)
- 财(12607)
- 发(11753)
- 环境(11571)
- 融(11001)
- 金融(10998)
- 理论(10336)
- 银(10118)
- 银行(10100)
- 行(9834)
- 技术管理(9601)
- 和(9421)
- 贸(9406)
- 机构
- 学院(221766)
- 大学(218318)
- 济(98139)
- 经济(96148)
- 研究(82157)
- 管理(80552)
- 理学(68580)
- 理学院(67597)
- 管理学(66463)
- 管理学院(65999)
- 中国(60936)
- 科学(49657)
- 京(46248)
- 财(41815)
- 所(41280)
- 农(39695)
- 江(39410)
- 研究所(37538)
- 中心(36818)
- 范(33726)
- 师范(33461)
- 财经(32824)
- 业大(31301)
- 经济学(31072)
- 农业(29577)
- 经(29334)
- 院(29002)
- 州(28719)
- 北京(28458)
- 经济学院(27600)
- 基金
- 项目(144982)
- 科学(115008)
- 研究(108490)
- 基金(104435)
- 家(90506)
- 国家(89680)
- 科学基金(76631)
- 社会(72410)
- 社会科(68241)
- 社会科学(68223)
- 省(59102)
- 基金项目(56356)
- 划(47558)
- 教育(46958)
- 自然(46208)
- 自然科(44996)
- 自然科学(44983)
- 自然科学基金(44140)
- 编号(42859)
- 资助(40731)
- 发(35128)
- 成果(34891)
- 重点(32786)
- 创(31646)
- 部(30878)
- 课题(30748)
- 国家社会(30317)
- 创新(29748)
- 发展(28937)
- 展(28501)
- 期刊
- 济(127008)
- 经济(127008)
- 研究(68985)
- 中国(45655)
- 农(41660)
- 科学(33749)
- 学报(32380)
- 财(30031)
- 管理(29311)
- 农业(27336)
- 大学(25077)
- 学学(23784)
- 业经(22076)
- 融(21431)
- 金融(21431)
- 教育(20213)
- 经济研究(19081)
- 技术(18487)
- 财经(16439)
- 问题(16407)
- 经(14420)
- 资源(12663)
- 技术经济(12450)
- 业(12087)
- 版(11452)
- 世界(11040)
- 经济问题(10972)
- 科技(10527)
- 商业(10374)
- 现代(10298)
共检索到346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传喜 唐代剑
以浙江德清外籍人士投资经营的洋家乐旅游新业态为例,分析了洋家乐族裔经济的经济业态、规模和空间分布、社会网络、运作模式以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德清洋家乐族裔经济的经济业态包括乡村民宿、度假村、庄园、俱乐部等多种类型,主要分布在环莫干山地区,表现出复制性比较强和根植性比较强两种不同的社会网络特征,在运作上则形成了具有族裔特色的"生态循环"商业运行模式。在洋家乐族裔经济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城市环境问题是推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市场结构中的机会是拉力,而族裔社会资本、区位交通、当地政策与社会文化是条件因素。研究可为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国际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陶俊 杨敏红
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困境和高质量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的现实因素,有必要因地制宜开展以文旅融合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发展。文章以浙江德清县村镇图书室改革实践为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德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转型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改革实践及其运营模式。文章提出以公共文化场馆打造旅游目的地的三大类型和"环境-文化-教育-组合"的四维吸引力框架,依托上述框架分析德清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营模式。研究表明:将县域总分馆制改革融入文旅融合大环境有利于盘活乡村农家书屋、镇图书室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促进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陶俊 杨敏红
针对村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困境和文化高质量建设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的现实因素,有必要因地制宜开展以文旅融合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发展。文章以浙江德清县村镇图书室改革实践为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德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转型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改革实践及其运营模式。研究提出村镇图书室打造旅游目的地的三大类型和“环境-文化-教育-组合”的四维吸引力框架,依托上述框架分析德清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营模式。研究表明,将县域总分馆制改革融入文旅融合大环境有利于盘活乡村农家书屋、镇图书室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促进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杜宗斌 苏勤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浙江安吉为例,采用Amos7.0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社区参与对旅游感知、社区归属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在0.173~0.606之间,t值介于2.042~9.954,显著性概率P小于0.001或0.05,模型所建立的因果关系与研究假设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同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婉飞 单文君
在描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德清县乡村旅游为例,总结其乡村旅游类型和经营模式,并通过市场调查和德清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访谈分析,得出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产品、模式、营销三方面进行产业提升,同时指出发展乡村分时度假、创建乡村旅游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是实现三方面提升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兰岳云 陈觉 胡超
浙江省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增强旅游发展活力、提升农村收入的重要策略。文章以浙江长兴县水口乡的旅游产业集群为案例,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演进路径及其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治理模式经历了从自组织型到政府主导型,最终发展为多元协作型的转变。在这一演进过程中,集群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协商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协调机制四种类型。在自组织型模式阶段,由行业协会负责决策和协调工作,这一阶段的治理机制尚未成熟,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随着治理模式向政府主导型转变,政府成为决策的主导者,行业协会则提供协助。在这一阶段,政府推动了协商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协调机制的变革,但激励机制的发展仍显不足。进入多元协作治理模式阶段,不仅引入了激励机制,还对协商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协调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和优化。研究结果强调了在不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治理策略的重要性,以确保治理机制与集群发展需求相匹配,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集群治理模式 演化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清
以浙江江山市为例,通过"点—轴系统"和空间集聚理论对乡村旅游空间集聚和重构进行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江山市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状和问题。基于该理论提出了江山市乡村旅游集聚的重构方案,即形成以重点旅游发展轴为纽带、以块状聚集为特色、以旅游增长点为载体、以大旅游品牌为中心、以旅游空间网络化为目标的发展格局。还提出"一核一轴三组团多点"的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结构,有利于高效实施旅游节点和轴线的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对该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模式 有效性 公平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海亲
近年来,乡村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而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针对浙江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浙江乡村旅游的方向与措施,以期为当前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家乐 发展现状 开发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丽娜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分析2000—2016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程度,进而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包括2000—2005年新型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化发展水平受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呈波动上升趋势,以及2006—2016年,属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高度重视使城镇化指数由0. 436上升至0. 869,年均增长率高达0. 093。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方面:(1)在人均家庭经营农家乐收入比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2)在森林覆盖率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应为正,直接效应系数为0. 098,间接效应指数为0. 074,影响相对较大;(3)果园面积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大,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结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影响,且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杜宗斌 苏勤
乡村旅游地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社区归属感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文献回顾,引入旅游获益中介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结构方程模型。以浙江安吉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采集数据,探讨社区归属感对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对旅游获益和社区参与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获益是社区归属感影响社区参与的中介变量;社区归属感对社区参与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0.48)远远高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璐 罗小龙 王绍博 顾宗倪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中国当代中产阶层财富和文化的崛起,乡村成为承接城市消费转移的新空间。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洋家乐"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认为"洋家乐"的乡村消费空间构建可大致分为"洋家乐的兴起—资本投入多元发展—政府引导转型升级"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乡村的物质空间再造、社会重组以及文化重构,对乡村振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本土性空间造成挤压与边缘化。因此,这是一个不断的斗争与妥协、改变与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
乡村消费空间 乡村振兴 全球化 中产阶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林强 童逸璇
过去10年,浙江省始终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积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切实走出了一条把"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各类资本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宿产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党振华 毛文彬 李剑勇
文章结合临海乡村旅游业实际,论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机构如何运用各方面的资金来助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及企业农户如何通过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开发旅游产品等方式进行融资,对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向前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业 金融支持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浦江仙华山村为例
试论资源特色在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中的作用——以江苏蒋巷和浙江滕头为例
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模型构建及应用——以浙江安吉为例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研究——以中山市新伦村为例
乡村旅游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机理——以关中地区为例
加快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新乡村经济精英在乡村旅游中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以虎跳峡徒步路线为例
发展民宿经济与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全域旅游产业规制与安全——评《乡村旅游新业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