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8)
2023(11573)
2022(9571)
2021(9158)
2020(7462)
2019(17063)
2018(16696)
2017(32153)
2016(16937)
2015(18743)
2014(18371)
2013(17763)
2012(16285)
2011(14849)
2010(15636)
2009(14730)
2008(14298)
2007(13245)
2006(12077)
2005(10462)
作者
(46376)
(38832)
(38592)
(36670)
(24876)
(18517)
(17172)
(14626)
(14587)
(14081)
(13161)
(13033)
(12717)
(12373)
(11852)
(11701)
(11358)
(11283)
(11144)
(11102)
(9660)
(9341)
(9314)
(9049)
(8786)
(8763)
(8696)
(8420)
(7755)
(7685)
学科
(69517)
经济(69446)
(58080)
管理(51391)
(44793)
企业(44793)
(32949)
方法(28493)
数学(23853)
数学方法(23287)
农业(22237)
中国(20287)
业经(19618)
技术(17860)
(16881)
地方(15721)
(15323)
(15001)
理论(13088)
技术管理(12435)
(12020)
银行(12014)
(11611)
(11520)
贸易(11510)
(11196)
(10727)
金融(10726)
(10690)
(10647)
机构
学院(241461)
大学(234197)
(99191)
管理(98643)
经济(96925)
理学(84436)
理学院(83575)
管理学(82062)
管理学院(81552)
研究(77757)
中国(61099)
(48189)
(46365)
科学(44561)
(38328)
(37133)
中心(36724)
(36572)
财经(35394)
(33379)
师范(33157)
研究所(32679)
(31914)
业大(31602)
(30773)
北京(30498)
经济学(28521)
(28295)
农业(27204)
师范大学(25969)
基金
项目(155825)
科学(125439)
研究(119834)
基金(112414)
(95699)
国家(94791)
科学基金(83561)
社会(77795)
社会科(73653)
社会科学(73638)
(63747)
基金项目(58630)
教育(55139)
自然(51664)
(51461)
自然科(50534)
自然科学(50526)
自然科学基金(49657)
编号(49566)
资助(46100)
成果(40266)
(37190)
(35283)
课题(35157)
重点(34309)
创新(33747)
(33425)
国家社会(31545)
(29817)
人文(29629)
期刊
(120191)
经济(120191)
研究(71390)
中国(52248)
(39813)
管理(39028)
(33641)
科学(32248)
教育(30109)
学报(28024)
(26137)
金融(26137)
农业(26051)
业经(23651)
技术(23626)
大学(23559)
学学(22128)
经济研究(17818)
财经(16537)
问题(14870)
(14276)
技术经济(13331)
科技(12954)
(12870)
统计(12514)
(11846)
商业(11470)
(11350)
现代(11284)
(11089)
共检索到369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毛峰  
我国贫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人力充沛,全国一半以上贫困乡村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旅游扶贫是行之有效的科学路径。文章总结了旅游扶贫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扶贫效果快、返贫率低、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突出优势和特点,并根据党中央"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在梳理各地扶贫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扶贫是贫困乡村产业化扶贫的最佳路径和中坚力量,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要强化战略引导,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文还重点分析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旅游+片区开发、旅游+N(农业、文体、商贸等)"模式,认为重庆市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因地制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晨曦  
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实施的旅游扶贫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发展中主要有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商品促收、"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运用政府扶持策略、生态策略、品牌策略、区域合作策略等,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晨曦  
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实施的旅游扶贫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发展中主要有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商品促收、"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运用政府扶持策略、生态策略、品牌策略、区域合作策略等,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云艳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贫困人口脱贫是趋势。文章比较了传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路径:"三产"融合,拓展和发展新型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树立"五化"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及建设智慧乡村,加强营销推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云艳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贫困人口脱贫是趋势。文章比较了传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路径:"三产"融合,拓展和发展新型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树立"五化"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及建设智慧乡村,加强营销推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斯雯  郑小松  赵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来了新契机。本文从"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平台的背景入手,分析"互联网+"时代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探究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平台的策略,以期促进"互联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影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扶贫日益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本文从我国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三大路径: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消除旅游扶贫参与障碍、精准依托旅游扶贫项目。继而,归纳了政府主导型、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这四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帮扶模式,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小娟  
我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贫困人口参与程度不够,受益仍存在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活动存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机构和平台等参与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在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本文构建了以贫困人口为核心的受益机制,主要包括精准识别机制、政府主导协调机制、贫困人口内涵建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五大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战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琦等编著的《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阐述了扶贫攻坚机制创新的目标任务,对于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启发价值。笔者在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增权视角下我国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16XGL008)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该书关于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尝试基于增权视角创新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持为重点,推动造血式扶贫机制的形成;提高当地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将旅游扶贫计划纳入国家扶贫体系中等4个方面针对性对策建议。[结论]为寻找乡村旅游开发工作的具体对策以及布局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提供策略,且对今后的乡村旅游扶贫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实现更多地区脱贫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志勇  
当今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具有反贫困与保遗产的双重战略属性,反贫困是核心目标,保遗产是约束条件,落实为"人本化、包容性、系统推进"的战略主导逻辑。在具体操作中,可基于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进行旅游扶贫模式创新,形成特色旅游城市群建设、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等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青  
当前,我国农村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产业投入力度不足、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应积极开发农村旅游扶贫策略,完善配套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调动农村居民参与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徐新建  王宁  谢彦君  马波  章锦河  杨勇  李菲  廖婧琳  翁时秀  
如何借助旅游发展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针对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自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10位专家依据"理论辨析—作用途径—作用模式"逻辑进行了跨学科研讨与对话。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认识以往旅游扶贫中遗留的不均衡、不充分等发展问题,坚持乡村正位,确立城乡平等"互哺"的关系;厘清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厘清乡村性、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多重逻辑关系;区分明确区域差异和发展阶段差异,并因时因地制宜;需要协同多元主体,尊重村民理性,提升乡村居民公民性;探索慢旅游、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等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媚山  
旅游扶贫是一种借助旅游经济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开发式扶贫方式,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与融合作用,带动和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实现增收,乡村旅游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引导、产业推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