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5)
- 2023(6723)
- 2022(5362)
- 2021(5124)
- 2020(4143)
- 2019(9545)
- 2018(9459)
- 2017(18514)
- 2016(9750)
- 2015(11063)
- 2014(11314)
- 2013(11096)
- 2012(10070)
- 2011(9377)
- 2010(9787)
- 2009(9349)
- 2008(8865)
- 2007(8103)
- 2006(7302)
- 2005(6108)
- 学科
- 济(45881)
- 经济(45840)
- 业(26706)
- 农(25198)
- 方法(22349)
- 管理(21735)
- 数学(19246)
- 数学方法(18730)
- 企(17161)
- 企业(17161)
- 农业(16789)
- 业经(12775)
- 中国(10966)
- 地方(9489)
- 理论(8495)
- 学(8367)
- 财(8128)
- 制(7762)
- 农业经济(7514)
- 发(7440)
- 贸(6424)
- 贸易(6420)
- 发展(6337)
- 展(6327)
- 策(6248)
- 易(6230)
- 收入(6180)
- 融(5952)
- 金融(5951)
- 银(5809)
- 机构
- 学院(149153)
- 大学(144822)
- 管理(58347)
- 济(56767)
- 经济(55402)
- 理学(50704)
- 理学院(50150)
- 管理学(48870)
- 管理学院(48602)
- 研究(46607)
- 中国(35303)
- 京(29910)
- 科学(29491)
- 农(27996)
- 财(24821)
- 业大(22748)
- 所(22639)
- 江(22501)
- 范(22228)
- 中心(22184)
- 师范(22018)
- 研究所(20670)
- 农业(20531)
- 财经(19862)
- 北京(18809)
- 州(18348)
- 经(17875)
- 师范大学(17522)
- 经济学(17083)
- 院(16382)
- 基金
- 项目(100425)
- 科学(79400)
- 研究(73785)
- 基金(72481)
- 家(62812)
- 国家(62259)
- 科学基金(53812)
- 社会(47659)
- 社会科(44932)
- 社会科学(44922)
- 省(40871)
- 基金项目(38276)
- 自然(34205)
- 教育(33905)
- 自然科(33434)
- 自然科学(33431)
- 划(33218)
- 自然科学基金(32787)
- 资助(31018)
- 编号(30651)
- 成果(24312)
- 发(22520)
- 重点(22120)
- 部(21267)
- 课题(21113)
- 创(20330)
- 国家社会(19471)
- 科研(18869)
- 创新(18856)
- 人文(18437)
共检索到212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一格 吴上
乡村旅游在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正向作用日益实现,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构建“资源-结构-功能”演变的理论框架,就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作了系统解析。指出资源能力的不断进阶激发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活力,促成乡村发生深层次变化,尤其是乡村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得到重构,促使乡村功能逐渐优化,进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对四川成都两个乡村旅游典型模式的比较,解构了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动态过程,进一步印证了由“资源能力生成”到“乡村结构重构”再到“乡村功能优化”的理论框架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杰 潘承恩 楼韵佳
随着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产业升级下乡村振兴对“职教赋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在“职教赋农”过程中存在办学组织之困及需求对接之困。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校地联合、校企合作、地方政府助力的三大典型模式,探究其经验及做法,从校地协同、校企合作、院校联盟、师农结对四方面提出推进策略,可以助力典型模式的推进,形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
职教赋农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未寰 符刚
乡村旅游能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多元效益,为解决"三农"问题打开了新的突破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更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和业态特点;并从六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其次,归纳总结了乡村旅游四类开发模式;最后,基于乡村旅游项目自身建设、政府政策保障、社会组织参与的视角提出了六项对策,以期助力乡村旅游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内在机理 开发模式 优化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傅鹏 钱怡佳 王毅楠
精准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途径。本文,首先,归纳了精准创业所面临的缺乏法规保障、资金扶持不足、精准创业的持续性弱、经营管理环境较差、缺乏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五个困境。其次,对国内目前精准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做了研究分析,归纳并定义出了三种典型模式: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模式、以传统工艺为依托的模式、以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最后,对这三种模式下的精准创业提出了对策支持。
关键词:
精准创业 乡村振兴 典型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楠 王丹桐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为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该战略旨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燚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是推动战略方针落地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业价值,优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乡土文化,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徐新建 王宁 谢彦君 马波 章锦河 杨勇 李菲 廖婧琳 翁时秀
如何借助旅游发展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针对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自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10位专家依据"理论辨析—作用途径—作用模式"逻辑进行了跨学科研讨与对话。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认识以往旅游扶贫中遗留的不均衡、不充分等发展问题,坚持乡村正位,确立城乡平等"互哺"的关系;厘清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厘清乡村性、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多重逻辑关系;区分明确区域差异和发展阶段差异,并因时因地制宜;需要协同多元主体,尊重村民理性,提升乡村居民公民性;探索慢旅游、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等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
旅游扶贫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巧红
1949年,法国学者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该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和被塑造的,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改变,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和女性的自我成长,从女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精英 乡村旅游开发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和理论阐释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更好把握这一战略的理论框架、丰富内涵与内在逻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是根本动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根本目标,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根本宗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根本举措。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瑛 吴冰 贾榕榕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价乡村旅游引导的乡村振兴绩效不仅可以衡量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率,而且是把握乡村发展方向、提高乡村效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方法]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借鉴前人构建的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体系,基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出发,创新的构建了乡村旅游引导的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体系;并以太原市王吴村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加权平均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王吴村的乡村振兴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019年王吴村乡村振兴绩效综合得分为95.41分,乡村振兴绩效处于优等等级,其中旅游在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方面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对乡村治理成效较弱。[结论]在坚持产业和生活高效推动的同时,王吴村要提升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程度,改进乡村治理方法,提高治理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甘文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农业是统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的有效途径。通过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意义,分析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总结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方略:完善顶层设计,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引导。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价值意蕴 典型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彦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治理对推动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强化巩固基层执政基础、提高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治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与约束:治理主体和村民主体性缺失、治理体制尚待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缺乏动力及主体法治观念不强。由此提出乡村有效治理的推进策略:激励农民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充分活化利用乡村社会资源;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增强干群法治观念,培育和弘扬乡村德治文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村善治 数字乡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克巴雅尔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的痛点,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而乡村旅游是以“三农”为基础的新型业态,能够充分发挥带动效应并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基于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性探讨,并在宏观层面提出地方政府衔接国家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逻辑机理 实践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始占 王鹏飞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旅游的人口反虹吸效应、经济提振效应和基建带动效应能够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形成有效衔接,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然而,在两者衔接的路径中,乡村旅游业又存在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以及战略衔接不系统的问题。通过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多层次分析,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路径为:微观层面以市场培育为核心,兼顾生态文明、创新竞争、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中观层面积极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探索现代化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系统发展模式;宏观层面以中央政策为核心,因地制宜论证各项战略在本区域的有效衔接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