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03)
- 2023(20054)
- 2022(17340)
- 2021(16097)
- 2020(13465)
- 2019(30616)
- 2018(30252)
- 2017(57151)
- 2016(31287)
- 2015(35122)
- 2014(34840)
- 2013(34107)
- 2012(31756)
- 2011(28690)
- 2010(28754)
- 2009(26658)
- 2008(25472)
- 2007(22615)
- 2006(20019)
- 2005(17362)
- 学科
- 济(126491)
- 经济(126351)
- 管理(84099)
- 业(83006)
- 企(65374)
- 企业(65374)
- 方法(54730)
- 数学(46889)
- 数学方法(46114)
- 农(41667)
- 中国(36000)
- 地方(30382)
- 业经(29978)
- 财(29951)
- 学(29007)
- 农业(27753)
- 制(23115)
- 贸(21652)
- 贸易(21636)
- 理论(21461)
- 易(20853)
- 环境(19595)
- 和(19433)
- 银(19283)
- 银行(19217)
- 技术(19059)
- 融(18736)
- 金融(18732)
- 行(18446)
- 务(17838)
- 机构
- 学院(439295)
- 大学(437013)
- 济(168156)
- 管理(167682)
- 经济(164217)
- 研究(152635)
- 理学(144575)
- 理学院(142864)
- 管理学(139722)
- 管理学院(138949)
- 中国(113097)
- 科学(98588)
- 京(94206)
- 农(81757)
- 所(78114)
- 财(76119)
- 研究所(71278)
- 业大(70136)
- 中心(69724)
- 江(66699)
- 农业(63282)
- 范(61038)
- 师范(60334)
- 财经(60262)
- 北京(59540)
- 院(56129)
- 经(54738)
- 州(54464)
- 经济学(49578)
- 省(48995)
- 基金
- 项目(302624)
- 科学(236093)
- 研究(217700)
- 基金(216620)
- 家(191067)
- 国家(189437)
- 科学基金(161057)
- 社会(135003)
- 社会科(127520)
- 社会科学(127483)
- 省(120892)
- 基金项目(114194)
- 自然(106298)
- 自然科(103816)
- 自然科学(103787)
- 自然科学基金(101854)
- 划(101215)
- 教育(100866)
- 资助(90309)
- 编号(89315)
- 成果(72297)
- 重点(68404)
- 发(67240)
- 部(64895)
- 课题(62629)
- 创(62286)
- 科研(58309)
- 创新(58043)
- 计划(55804)
- 大学(55331)
- 期刊
- 济(190982)
- 经济(190982)
- 研究(126236)
- 中国(89794)
- 农(77579)
- 学报(76111)
- 科学(68839)
- 管理(61361)
- 大学(57397)
- 财(56845)
- 学学(54162)
- 教育(53267)
- 农业(52840)
- 技术(39288)
- 融(38572)
- 金融(38572)
- 业经(34281)
- 经济研究(29665)
- 财经(28298)
- 业(26016)
- 问题(24553)
- 经(24232)
- 图书(23915)
- 版(22702)
- 科技(21733)
- 业大(20794)
- 技术经济(20352)
- 统计(20249)
- 资源(19558)
- 理论(19386)
共检索到654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黄震方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形式对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和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两种不同开发模式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的经济、政治、心理、社会、制度和信息权能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开发模式的介入导致了权能建设的先后次序,也是居民认可总体呈现"高认可高趋向"、"中认可高反差"和"低认可低趋向"三个层次的直接原因;(2)社区旅游权能的实际效果存在结构性差异,旅游经济权能促进其他权能建设的推动力度有待增强;(3)社区旅游开发与社区整体发展是一个协同系统,权能建设的最终实现有待模式的适度调适。基于此,文章认
关键词:
社区参与 旅游权能 社区权能 权能认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本文以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周边雨崩藏族村的旅游开发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该区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认为这是一个社区主动参与旅游发展,基本实现了经济增权、政治增权、心理增权和社会增权的典型案例。"轮流制"模式一方面妥善协调与巧妙解决了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控制了外来投资,同时避免了由于无序竞争引起的经济利益过于集中现象,对构建雨崩村社会和谐起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雨崩村民的增权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村民绝对拥有在村境内的住宿、餐饮、租马等经营权。本质上雨崩村的旅游增权是个人增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涛 王磊 王钊 陶卓民 刘家明
社区化和景区化是实践中乡村社区进行旅游开发的两种重要模式,也是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为深入探究乡村旅游社区化和景区化模式差异背后的理论机制和规律,文章剖析了浙江和山西的两个典型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发展路径差异与特征,探索了影响乡村社区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核心要素及理论规律。结果发现,乡村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既表现为由点到面开放式一体化和由面到点飞地式舞台化的建设路径差异,又反映出"乡村休闲与生活体验的日常叙述"同"乡村自然与文化观赏的舞台凝视"的内涵差异。研究认为,社区化与景区化差异的形成是以乡村地域社会综合发展环境为基础,不同乡村旅游投资策略形成不同乡村社区旅游开发路径,并在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社区参与和空间扩展等方面造成差异化发展特征的结果。以上研究发现以期能丰富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关系的理论认识,为切实解决乡村社区旅游开发路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忠 吴永明 辛在军 游海林
[目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涵,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研究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以期为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查阅法,了解南矶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的现状,结合实证分析法,构建基于社区参与的南矶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结果](1)目前南矶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当地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参与的水平与能力都较低,湿地资源作为当地社区福祉的根本同时也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当地旅游开发应将社区作为核心利益群体;(2)提出政府、保护区、旅游发展协会、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五位一体"的社区参与式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并从旅游功能分区、旅游开发经营、产品开发、收益分配和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该模式的实施途径,以形成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社区居民自发旅游和乡村旅游创客等多种旅游开发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出融湿地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结论]该文所构建的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将社区参与作为一个实质性要素,强调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共享,并兼顾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盘活社区资源和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实现旅游业与社区共生发展,因此这种开发模式比较适合于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旅游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且位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乡村地区进行旅游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红风 李云霞
循环经济理念是云南省"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而乡村生态旅游是云南省未来重点开发的十大特色旅游产品之一。因此推行循环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与经济双赢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云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贯彻循环经济的"3R"原则的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乡村生态旅游 现状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岩 董涵 仇玉凤 毕兰
本文以河北承德为例分析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承德乡村特征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关键词:
乡村 生态旅游 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向富华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可以说,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农村版"实践。然而,在当前"乡村振兴"必须要将之置于城镇化的现实背景条件下。毋庸置疑,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持为重点,推动造血式扶贫机制的形成;提高当地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将旅游扶贫计划纳入国家扶贫体系中等4个方面针对性对策建议。[结论]为寻找乡村旅游开发工作的具体对策以及布局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提供策略,且对今后的乡村旅游扶贫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实现更多地区脱贫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利用农村的优势资源多形式的发展具有休闲、观光、度假等多功能的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全省乡村旅游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云南 乡村旅游 发展现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双利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旅游开发不当、传统乡土文化受到冲击、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结合当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冀望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优化升级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柯珍堂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一种正在迅速崛起的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搭建了资金及技术等平台,为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为此,本文主要从探讨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内涵、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平台等问题出发,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建议,从而理清了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
两型社会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