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4)
2023(11222)
2022(9436)
2021(8477)
2020(6781)
2019(15405)
2018(14965)
2017(28673)
2016(15295)
2015(17078)
2014(17013)
2013(17168)
2012(16647)
2011(15437)
2010(15727)
2009(14644)
2008(14305)
2007(12898)
2006(11779)
2005(10406)
作者
(46717)
(39357)
(39227)
(36876)
(24988)
(19056)
(17667)
(15099)
(14775)
(14008)
(13389)
(13346)
(12795)
(12451)
(12206)
(11966)
(11589)
(11488)
(11349)
(11322)
(9854)
(9845)
(9413)
(8998)
(8874)
(8755)
(8744)
(8694)
(8035)
(7868)
学科
(77898)
经济(77816)
(44314)
管理(41485)
(31624)
方法(31312)
(29962)
企业(29962)
数学(27047)
数学方法(26911)
地方(22786)
中国(22454)
农业(21481)
业经(18645)
(16743)
环境(15507)
(14458)
(13933)
(13216)
(12440)
金融(12440)
(12155)
贸易(12141)
(12063)
银行(12049)
地方经济(11738)
(11686)
(11651)
发展(10791)
(10768)
机构
学院(232412)
大学(228663)
(96960)
经济(94993)
管理(87774)
研究(81503)
理学(75264)
理学院(74367)
管理学(73248)
管理学院(72814)
中国(62689)
科学(49686)
(48534)
(46079)
(44718)
(40871)
中心(38097)
研究所(36809)
(36439)
财经(35195)
业大(34910)
农业(34815)
(33414)
师范(33061)
(31900)
北京(30549)
经济学(30061)
(29285)
(29169)
经济学院(27226)
基金
项目(153623)
科学(122661)
基金(113065)
研究(112332)
(98359)
国家(97457)
科学基金(84082)
社会(74718)
社会科(70709)
社会科学(70696)
(60963)
基金项目(60475)
自然(52676)
自然科(51405)
自然科学(51398)
(50562)
自然科学基金(50500)
教育(50211)
资助(45690)
编号(44518)
(38997)
成果(35804)
重点(34388)
(34039)
发展(31601)
国家社会(31431)
(31415)
课题(31237)
(31073)
创新(29350)
期刊
(116578)
经济(116578)
研究(67261)
中国(50564)
(47650)
学报(36906)
科学(36144)
(32283)
农业(31515)
管理(30131)
大学(28545)
学学(27127)
(25893)
金融(25893)
业经(23188)
教育(22025)
财经(17636)
经济研究(17568)
技术(17527)
问题(15740)
(15121)
(14047)
(12231)
资源(12015)
商业(11611)
农村(10841)
(10841)
技术经济(10833)
农业经济(10821)
(10764)
共检索到356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茂英   吴新芳   李秋成  
良好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地的环境维护和提升离不开村民自发的、利他的环保行为,即组织环境公民行为。文章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将乡村旅游地看作组织,关注乡村旅游地村民的组织环境公民行为(OCBE)。遵循标准的量表开发程序,文章采用4个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乡村旅游地OCBE量表。研究一通过文献回顾及焦点小组获取了4个维度共18个初始测项;研究二通过3个乡村旅游地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精简量表题项;研究三基于两个乡村旅游地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了3个维度共13个测项,包括人际导向OCBE、自我导向OCBE、目的地导向OCBE;研究四验证了量表的关联效度。文章为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建议,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龚晶晶  唐文跃  
乡村旅游地居民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给乡村旅游地基层治理带来极大挑战,解释乡村旅游地居民冲突行为的发生机理是化解矛盾冲突的关键。目前主流的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力不足,相对剥夺理论有针对性地弥补了社会交换理论的缺陷,为乡村旅游地居民冲突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然而,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测量还存在维度不明确、内容不全面、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一些研究出现矛盾的结论。鉴于此,文章遵循量表开发的规范程序(发展初始题项、预调研与题项纯化、正式调研与题项检验),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10个乡村旅游社区为研究区域,以其中的原住居民为调研对象,构建了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概念模型和测量量表。研究发现,二维结构(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共8个题项的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文章为我国旅游领域的相对剥夺感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并为乡村旅游社区治理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建芹  
旅游消费者公民行为是旅游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重要途径,但现有研究缺乏能反映旅游消费者"非惯常环境"下公民行为特点的测量量表。本文在厘清旅游消费者公民行为概念和内涵基础上,首先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提取并归纳出旅游消费者公民行为的内部结构维度及相应测量指标,设计初始测量量表。然后,对初始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的旅游消费者公民行为量表由口碑/推荐、建议/反馈、理解/宽容、支持/帮助、环境友好5个维度共18个测量题项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旅游从业者服务能力、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设计、构建人际互动平台等管理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安禧  郭英之  王红兵  李海军  
通过文献分析、自编测量题项等编制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问卷,在山东、湖南、新疆等我国东、中、西部省份的旅游地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究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结果显示: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由生活条件、家庭关系、经济条件、休闲娱乐、社区安全5个维度构成,涉及物质生活质量和非物质生活质量两个方面,5个维度都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志飞   敖昆砚   李江敏  
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公民行为在加强社区治理成果、塑造优质的游客体验及展现良好的乡村精神文明风貌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利用社会交换理论,以肇兴侗寨为案例地,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面向社区和游客分别建立两条影响社区居民公民行为的传导路径,探讨理性因素(旅游利益感知)如何通过非理性因素(社区认同和居民感恩)影响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公民行为。结果表明:(1)居民的旅游利益感知能够促进居民的社区认同、对游客的感恩和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公民行为;(2)居民的社区认同和对游客的感恩对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3)居民的社区认同和对游客的感恩在旅游利益感知和社区居民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文章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管理和社区治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黎映彤  
与消费品品牌一样,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品牌同样具有性别气质,但学术界尚未对此进行实证研究。文章基于两项实证研究考察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性别气质。研究一以学生为被调研者,以北京、西安、厦门和广州4城市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品牌性别气质的测量量表,发现北京和西安是男性化的城市,杭州和厦门是女性化的城市。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以真实游客为被调研者,以南京、成都、武汉和郑州4城市为研究对象,证实南京和成都是女性化的城市,武汉和郑州是男性化的城市,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研究一的结论。文章开发了测量目的地品牌性别的量表,该量表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性。最后,文章为旅游目的地利用品牌性别气质进行营销提供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永波  李同升  
基于对西安市民的问卷调查,本文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角度入手,分析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和乡村旅游地服务质量的评价,得出乡村旅游地开发的优选方案。样本抽样采用随机抽样中不放回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消费前问卷(pre-test)与消费后问卷(post-test)的方法;问卷设计采用了田野调查(fieldinvestigation)方法和景观评价中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发现:(1)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喜好评价有明显的"回归自然"情结;(2)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硬件设施服务能力评价较低。最后,总结得出如下优化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环宙  童逸璇  吴茂英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兴柱  
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是由人、经济、社会、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空间性特征。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大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和实现农民安居乐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建芹  
东道主和游客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旅游体验价值为中介,探讨乡村旅游主客互动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实地数据调研,运用SPSS,AMOS,BOOTSTRAP多元统计技术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主客互动中的社会互动维度和互动质量维度对游客公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验价值在社会互动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以及互动质量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服务互动对游客公民行为的驱动效应不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彪  谢灯明  朱连心  郭强  
游客感知价值源自营销学领域的顾客价值理论,是游客基于感知利得与利失的权衡对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总体评价,已成为旅游企业稳固竞争优势的新动源。现阶段,国内外免税购物市场竞争局势日渐激烈,免税购物游客感知价值研究能为免税店管理方提供科学的运营管理依据。文章以有消费经历的免税购物游客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域为三亚国际免税城,运用SPSS 22.0和AMOS 17.0软件对正式调研所获得的324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梳理游客感知价值测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量表开发的规范步骤(确定构念范围、发展初始测项、纯化初始测项、预调研、正式调研、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检验),开发了包含6个维度24个测项的免税购物游客感知价值量表,6个维度分别为感知环境价值、感知成本价值、感知管理价值、感知功能价值、感知服务价值、感知声誉价值,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量表的稳定性。最后,总结了研究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以长沙市3个代表性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和旅游地发展8个潜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发展驱动机制假设结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发展驱动因素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均对乡村旅游地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旅游供给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旅游需求、旅游吸引物分别具有最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目的地管理、旅游区位分别具有最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旅游需求总效应最大,目的地管理总效应最小。②二维影响因素中,核心吸引物、资源区位和交通区位、制度支持、旅游需求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供给结构、旅游营销创新等因子对乡村旅游地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驱动力的相互影响及主导驱动力阶段性转换推动乡村旅游地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佳   赵青华  
从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部署到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深入,乡村旅游发展在增强我国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支撑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持续深化。本文以新内源性发展理论为核心、以多元理论互构为原则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多层次理论解释框架,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显著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促进劳动力结构非农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释放乡村振兴红利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和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度区间;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存在异质性,区域上空间效应表现为直接效应由“西部向东部和中部递减”、溢出效应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递减”的包容性、协调性发展,维度上表现为直接效应以“生活富裕”为核心、溢出效应以“产业兴旺”为焦点的内源性、综合性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文斌  孟贝  唐沛  唐叶枝  鲁玉莲  
中国乡村发展进入乡村振兴战略新时期,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利用、乡村旅游以及农户生计之间的关系,对构建新时期"土地-产业-生计"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土地整理、乡村旅游与农户生计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农村土地整理对乡村旅游和生计策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为乡村旅游提供资源支持,且增加农户生计选择;(2)乡村旅游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产生显著影响,尤以社会资本最为明显;(3)农村土地整理既能直接影响农户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情况,又可以通过影响农户生计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农地资源利用;(4)多样化和非农化的生计选择对农户增加收入、农地资源保护等生计结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三者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管婧婧  刘亚菲  
消费升级是“双循环”背景下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亟需科学回答消费升级是什么。文章构建了消费升级的高阶量表,其中一阶量表包括消费内容、消费模式、消费观念,而消费观念又分为实用理性、注重形象和自我意识等二阶维度。研究结果有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消费升级内涵,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测量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