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0)
2023(13076)
2022(10515)
2021(9533)
2020(7625)
2019(17008)
2018(16685)
2017(32013)
2016(17443)
2015(19336)
2014(19538)
2013(18761)
2012(17270)
2011(15669)
2010(16297)
2009(15667)
2008(15527)
2007(14282)
2006(13305)
2005(12072)
作者
(49594)
(42019)
(41342)
(39754)
(26717)
(19843)
(18718)
(15790)
(15743)
(15067)
(14346)
(14125)
(13826)
(13326)
(13144)
(12736)
(12249)
(12187)
(12146)
(12095)
(10648)
(10326)
(10048)
(9619)
(9529)
(9486)
(9474)
(9197)
(8435)
(8326)
学科
(69415)
经济(69306)
(54342)
管理(52054)
(40538)
企业(40538)
(34266)
农业(22645)
中国(22552)
方法(21826)
业经(21468)
(21335)
(20829)
数学(17284)
数学方法(17050)
地方(15109)
(14661)
(13979)
(13976)
银行(13965)
(13399)
(12814)
(12701)
金融(12699)
(12504)
(11864)
贸易(11856)
(11566)
(11131)
财务(11092)
机构
学院(253777)
大学(249669)
(105763)
经济(103293)
管理(95585)
研究(88624)
理学(80415)
理学院(79541)
管理学(78299)
管理学院(77802)
中国(69362)
(54340)
(52592)
科学(50625)
(44671)
(43493)
(41960)
中心(40947)
财经(40916)
研究所(38733)
(36896)
(35738)
师范(35479)
业大(34724)
农业(33307)
北京(33156)
(32467)
经济学(32416)
(31953)
财经大学(29724)
基金
项目(161446)
科学(128706)
研究(123891)
基金(117588)
(101721)
国家(100419)
科学基金(86147)
社会(81505)
社会科(76982)
社会科学(76967)
(63265)
基金项目(61480)
教育(55608)
(52128)
自然(52033)
编号(51026)
自然科(50720)
自然科学(50708)
自然科学基金(49816)
资助(46991)
成果(43104)
(36446)
(36349)
重点(36182)
(35908)
课题(35841)
国家社会(34081)
(32930)
(32607)
教育部(31150)
期刊
(133836)
经济(133836)
研究(80049)
中国(56857)
(47655)
(41593)
管理(36173)
科学(36155)
学报(35110)
农业(30875)
(30577)
金融(30577)
大学(28501)
教育(27800)
学学(26846)
业经(24841)
财经(20416)
技术(19862)
经济研究(19225)
问题(17857)
(17621)
(13949)
(13227)
(12848)
农村(12644)
(12644)
世界(12429)
现代(12113)
(11934)
农业经济(11926)
共检索到402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志永  吴亚平  
乡村旅游地家庭旅馆同质化经营不仅影响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区同样不利。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典型乡村旅游地家庭旅馆为样本,对家庭旅馆同质化经营的现状、同质化竞争的形成机制、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展开分析,并寻求化解乡村旅游地家庭旅馆经营同质化竞争的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褚蓓  
家庭旅馆是我国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什么条件下开办的家庭旅馆才有生命力呢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 ,本文对杭州和仙华山两地的家庭旅馆进行了调查、比较和研究 ,从内外因素上分析了家庭旅馆的生存条件 ,从而对如何发展家庭旅馆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丽  
家庭旅馆在国外十分发达 ,但在我国还是一件新鲜事物。随着我国假日经济时代的到来 ,作为旅游接待能力的一种重要补充的家庭旅馆应运而生 ,有效缓解了旅游高峰期住宿难的问题。目前 ,全国各地家庭旅馆发展不一 ,有的地方十分“火爆” ,有些地方却“备受冷落” ,我国家庭旅馆业的发展水平与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家庭旅馆有其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但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发挥其优势 ,改变目前管理上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没有统一而规范的标准的局面 ,让广大游客认知和接受 ,促进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接轨 ,是目前旅游界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建中  李华敏  
随着旅游市场越来越成熟,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作为饭店业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家庭旅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家庭旅馆从现状、存在的社会背景、竞争力等因素出发,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努力,借鉴国外一些经验,制定相应的原则,才能促进家庭旅馆业不断完善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徐海军  
对旅游影响的研究从地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三重视角入手,得出旅游影响是互为条件的复合体系的论断。旅游影响的作用机理体现在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双重角色,由旅游开发引发的乡村旅游地城市化包括适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三种类型,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文化生态的异质性、政策效应和开发成本的经济性、乡村经济发展的自觉需要是产生城市化问题的四重动力。针对乡村旅游引发的城市化问题,提出合理规划、营造特色、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建构统一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平台等应对措施,以引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心蕊  黄雅妮  黄凯洁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旅游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价值,更要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关注社会价值,为解决我国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文章聚焦明月村的社会创业实践,从“主体-实践-效应-保障”这一过程视角探讨社会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作用机理与适用情境。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主体兼顾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创业目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发展与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主体赋能与社区资本提升,并建立制度化的共享机制,从而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发展程度与共享程度,推动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发现对于探索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圆刚   田文娟   王亚楠   郭佳昕  
返乡从业居民是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其个体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议题。该研究从人本位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人的再生产”概念。首先,研究探索了“人的再生产”维度,包括人地关系再嵌入、文化价值观再生产、人际关系再生产、劳动形式再生产和自我再实现。第二,研究建构了“人的再生产”模型,其中,人地关系和劳动形式再生产构成“人的再生产”物质与时空基础,文化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再生产构成文化与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返乡者实现了阶段性主-客身份转换和自我存在方式重构。第三,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人的再生产”阶段历程及策略,包括准备阶段,其策略包含心态建设、人际筹备、职业搜寻与确认;初返阶段,策略包含逃避、对抗、纠偏;适应阶段,策略包含记忆回归、情感联结、社会合作;稳定到发展阶段,策略包含资源复盘、发展对比、未来规划。研究为乡村旅游地的返乡政策制定和治理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青  曾国军  
本文对丽江家庭旅馆的成长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丽江古城家庭旅馆的4种成长路径:连锁化经营、扩展为民居旅馆、业务多元化、业务创新发展。在丽江,家庭旅馆经营者出现了原住民文化空心化与外来文化多元化的反差现象。影响丽江古城家庭旅馆创建的主要因素包括创始人个人经历、机会成本、家庭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影响丽江家庭旅馆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服务创新,一些在预订、通讯网络、文化交流等方面创新的家庭旅馆获得持续成长。丽江家庭旅馆关闭的影响因素包括销售渠道不畅而转租、追求高品质生活而迁移、因政府强制改造缺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文彤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 ,家庭旅馆在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甚至受到了许多旅游城市的重视。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 ,着重分析了家庭旅馆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以求对我国家庭旅馆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基本认识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志飞   敖昆砚   李江敏  
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公民行为在加强社区治理成果、塑造优质的游客体验及展现良好的乡村精神文明风貌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利用社会交换理论,以肇兴侗寨为案例地,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面向社区和游客分别建立两条影响社区居民公民行为的传导路径,探讨理性因素(旅游利益感知)如何通过非理性因素(社区认同和居民感恩)影响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公民行为。结果表明:(1)居民的旅游利益感知能够促进居民的社区认同、对游客的感恩和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公民行为;(2)居民的社区认同和对游客的感恩对乡村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3)居民的社区认同和对游客的感恩在旅游利益感知和社区居民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文章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管理和社区治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要偏向于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选择,外围业态则重点对于交通区位选择比较敏感;(3)旅游产业集聚是自然地理条件、利益相关者、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空间消费,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业态集聚演化为旅游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地理学视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孔翔  吴栋  
作为陆巷古村的传统经济作物,洞庭红橘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近年来却大多被枇杷树替代,这会引发对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互促关系的质疑。文章主要借鉴Polanyi的嵌入-脱嵌理论,结合实地调研,初步探究了陆巷古村洞庭红橘的生产转型过程及其发生机理。研究表明,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促使洞庭红橘成为陆巷古村地方特色文化与村民情感的重要载体,这是历史时期经济行为嵌入地方社会系统的具体表现;但改革开放后,农业经济活动逐渐脱离了社会文化系统与主体情感的约束,村民的作物选择行为完全遵循市场逻辑,而洞庭红橘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潜在价值未被激活,因而难以依托传统经济作物的独特优势逃脱被经济效益更高的枇杷树替代的窘境。这也表明,要实现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传承的互促发展,关键在于推动地方文化及其载体的旅游价值变现。由此,陆巷古村洞庭红橘的复兴,重在激活红橘特色文化在提升古村旅游开发质量中的潜在价值,这也是促使农业经济活动在更高层次上重新嵌入地方社会系统的有效路径。研究不仅体现了嵌入-脱嵌理论在传统村落尺度的应用价值,也能为优化乡村旅游地特色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农家乐和当地居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农家乐经营者同时具有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其旅游影响感知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以袁家村为案例地,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地农家乐经营者的旅游影响感知。结果显示:1.通过因子分析可将旅游影响感知分为社会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和管理影响感知;2.经营者身份对经济影响感知具有显著差异,即本地居民餐饮经营状况略好于外来经营者,后者的住宿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前者;3.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社会、经济、管理影响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三个变量对社会影响感知的作用均不明显;4.经营时间长的经营者相对于经营时间短的经营者拥有更高的正面经济影响和管理影响感知,本地居民经营者相对于外来经营者经济影响感知和管理影响感知更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圆刚  郝亚梦  董晓婷  陈然  
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文章以乡村旅游地外出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旅游地居民回乡就业意愿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探讨乡村旅游地居民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和解释力,模型具有良好的适配度,GOF值高于学者建议的标准;社区参与和地方情感是外出务工人员感知获益的重要前置因素,感知获益正向影响支持度,对于回乡就业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外出务工人员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度是回乡就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信任增强了支持度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力。研究结论为鼓励乡村旅游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类型的乡村制定回乡就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