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2)
2023(14762)
2022(12082)
2021(10980)
2020(8921)
2019(20383)
2018(20118)
2017(38087)
2016(20893)
2015(23864)
2014(24362)
2013(24207)
2012(23099)
2011(21156)
2010(21776)
2009(20567)
2008(20548)
2007(19264)
2006(17402)
2005(15899)
作者
(65081)
(54779)
(54753)
(52063)
(34591)
(26437)
(24855)
(21287)
(20807)
(19773)
(18648)
(18434)
(17727)
(17433)
(16968)
(16897)
(16713)
(16129)
(15917)
(15685)
(13953)
(13716)
(13390)
(12638)
(12494)
(12469)
(12445)
(12123)
(11301)
(11208)
学科
(97298)
经济(97188)
(57146)
管理(54263)
(40371)
企业(40371)
(38239)
方法(35227)
中国(30864)
数学(29452)
数学方法(29119)
地方(27059)
农业(25442)
业经(24575)
(20983)
(20068)
(19002)
(16811)
贸易(16798)
(16676)
(16411)
银行(16373)
(16183)
(15840)
金融(15838)
(15815)
理论(14327)
环境(13774)
(13609)
地方经济(13504)
机构
学院(316117)
大学(313528)
(127319)
经济(124299)
研究(114874)
管理(113402)
理学(95594)
理学院(94330)
管理学(92466)
管理学院(91855)
中国(87903)
科学(72129)
(68833)
(63515)
(60194)
(59111)
研究所(54218)
中心(52922)
(51869)
农业(48824)
业大(48641)
(46544)
师范(46058)
财经(45408)
北京(44118)
(41405)
(40878)
(40592)
经济学(38649)
(38295)
基金
项目(199396)
科学(155125)
研究(146577)
基金(140855)
(123038)
国家(121870)
科学基金(102503)
社会(92508)
社会科(87175)
社会科学(87151)
(80462)
基金项目(74451)
(66679)
教育(66402)
自然(63808)
自然科(62251)
自然科学(62232)
自然科学基金(61079)
编号(60777)
资助(57450)
成果(50662)
(49022)
重点(45198)
课题(43307)
(42910)
(40538)
发展(39415)
(38772)
创新(37909)
国家社会(37823)
期刊
(158151)
经济(158151)
研究(95502)
中国(72297)
(63973)
学报(52962)
科学(48937)
(44818)
农业(42489)
管理(41183)
大学(40016)
教育(38229)
学学(37554)
(33547)
金融(33547)
业经(29134)
技术(27575)
经济研究(23616)
财经(22385)
问题(21264)
(20860)
(19357)
(17574)
图书(16046)
技术经济(15887)
(15614)
商业(15122)
世界(14813)
资源(14618)
科技(14442)
共检索到499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圆  
在我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之下,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了契机。从理论的维度来看,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效益是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契合点。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削弱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需要从政府调控机制和产品创新机制两个方面寻求乡村旅游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丽萍  
我国地域的广阔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城镇化道路应该有多种选择并且必须与国情和区域特点相结合。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必须使旅游业的发展和城镇的建设相一致,规划的科学性和特色性相结合,兼顾各方利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琴梅  方妮  
在生态资源富集又邻近大城市的乡村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助推新型旅游小城镇的形成。文章在界定核心概念并进行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对其2002—2014年间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确实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发展这些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第一,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彻底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第二,引导民间资金、技术、管理等有序合理、规模适度地投入乡村生态旅游业;第三,务必加强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监管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琴梅  方妮  
在生态资源富集又邻近大城市的乡村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助推新型旅游小城镇的形成。文章在界定核心概念并进行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对其2002—2014年间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确实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发展这些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第一,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彻底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第二,引导民间资金、技术、管理等有序合理、规模适度地投入乡村生态旅游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琴梅  方妮  
在生态资源富集又邻近大城市的乡村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助推新型旅游小城镇的形成。文章在界定核心概念并进行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对其2002—2014年间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确实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发展这些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第一,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彻底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第二,引导民间资金、技术、管理等有序合理、规模适度地投入乡村生态旅游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春林  
2016年9月,冯年华教授等的新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冯年华教授研究团队继《乡村旅游文化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之后的又一力作,颇具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途径,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有力支撑。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虽然我国仍然处在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春林  
2016年9月,冯年华教授等的新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冯年华教授研究团队继《乡村旅游文化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之后的又一力作,颇具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途径,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有力支撑。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虽然我国仍然处在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春林  
2016年9月,冯年华教授等的新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冯年华教授研究团队继《乡村旅游文化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之后的又一力作,颇具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途径,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有力支撑。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虽然我国仍然处在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媛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和农民的城镇化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主导、规模经营、分类开发、重视人才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建设。这对于新时期稳步提高农村的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菲菲   赵静   高科佳  
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则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背景,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新型城镇化具有强化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赋能作用。最后文章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视角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伟  张玉琪  韩雪  田春霞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涵盖人口聚集和产业集群的系统性社会化工程,而乡村旅游则通过"游客搬运"带来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同时,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因而具有强大的区域发展协调能力,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依据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共生关系,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尧尧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与载体。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二者之间之间存在着科学的融合机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境遇出现改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高质量融合,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无限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缘  夏学英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乡村作为城镇化的一部分,辽宁省乡、镇数目多,涵盖全省大部分旅游资源,因此,如何合理发展乡村旅游,推进辽宁省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新型城镇化与辽宁省乡村旅游之间存在协同促进及相互制约的作用,同时,结合辽宁省乡村旅游现状,提出辽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扬长避短,通过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的重点地位。同时,从依托城镇化建设,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及塑造特色品牌等方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青  王兴亮  魏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游客数量,还是游客规模,都处于稳步提升中,越来越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很大程度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并能彰显我国农村独特文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并浅谈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作用,以期能够明确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并真正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以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共同健康的、稳定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检新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