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1)
2023(11900)
2022(10167)
2021(9287)
2020(7637)
2019(17839)
2018(17507)
2017(33382)
2016(18107)
2015(20652)
2014(21239)
2013(21560)
2012(20729)
2011(19269)
2010(19848)
2009(18719)
2008(18733)
2007(17416)
2006(15679)
2005(14097)
作者
(57276)
(48054)
(47999)
(45510)
(30368)
(23213)
(21974)
(18758)
(18151)
(17303)
(16395)
(16309)
(15481)
(15347)
(14964)
(14755)
(14687)
(14043)
(13964)
(13741)
(12247)
(12019)
(11782)
(10981)
(10941)
(10909)
(10796)
(10636)
(9859)
(9726)
学科
(87477)
经济(87397)
(50148)
管理(47130)
(35202)
(34672)
企业(34672)
方法(32602)
数学(27619)
数学方法(27378)
中国(26248)
地方(25233)
农业(23493)
业经(21046)
(18175)
(17473)
(16495)
(15394)
(14739)
贸易(14726)
(14253)
银行(14225)
(14175)
(13925)
金融(13923)
(13803)
环境(13486)
(13343)
地方经济(12937)
理论(11932)
机构
学院(279927)
大学(276644)
(114745)
经济(112067)
管理(103359)
研究(101377)
理学(87204)
理学院(86101)
管理学(84640)
管理学院(84085)
中国(77599)
科学(63535)
(60547)
(55813)
(53300)
(52337)
研究所(48109)
中心(46787)
(45182)
业大(42754)
农业(42740)
(40863)
师范(40487)
财经(40454)
北京(38904)
(36424)
(36367)
(35557)
经济学(34525)
(33643)
基金
项目(177144)
科学(137813)
研究(130614)
基金(125110)
(109160)
国家(108123)
科学基金(90843)
社会(82292)
社会科(77681)
社会科学(77657)
(71550)
基金项目(66409)
(59385)
教育(58588)
自然(56605)
自然科(55062)
自然科学(55043)
编号(54637)
自然科学基金(54020)
资助(51630)
成果(45314)
(44583)
重点(40060)
(38498)
课题(38258)
发展(35724)
(35719)
(35140)
国家社会(33477)
创新(33361)
期刊
(140930)
经济(140930)
研究(82459)
中国(61716)
(56167)
学报(44983)
科学(42744)
(38806)
农业(37273)
管理(35563)
大学(33272)
学学(31093)
教育(30390)
(28740)
金融(28740)
业经(26745)
技术(23684)
经济研究(20792)
财经(19507)
问题(19127)
(17961)
(16841)
资源(15366)
图书(15214)
(14724)
技术经济(14271)
商业(13772)
(13381)
经济问题(13029)
世界(12744)
共检索到436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蒋满元  
尽管实践中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有许多种,但相对而言,影响大、应用广的却属"一步到位开发方式"和"分步到位开发方式"这两种具体模式。一般说来,对于那些能够一步到位开发的景区,采取一步到位的开发方式相对于分步到位的开发方式就应是更有利于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及有效地利用;而对于那些因技术或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无法满足对整个文物古迹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和保护,采取分步开发的运作方式就不惜为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龚新  
在我国,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文物古迹的特点,认真研究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以及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开发利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文物古迹的基本特征、文物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文物古迹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期达到文物古迹合理有效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青  王兴亮  魏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游客数量,还是游客规模,都处于稳步提升中,越来越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很大程度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并能彰显我国农村独特文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并浅谈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作用,以期能够明确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并真正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以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共同健康的、稳定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孟凯  李佳宾  陈险峰  范士陈  娄晨曦  
在乡村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资源的产权属性决定了"公地悲剧"产生的必然性,然而在旅游地生命周期规律的作用下",公地悲剧"的演化特征和对其在不同演化阶段治理的有效性并未深入探讨。文章以河南省岸上村为例,通过观察、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认为"公地悲剧"的表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乡村旅游地的发展演化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特征,其在不同阶段的产生原因和具体表现都有所差异,这是在旅游地生命周期规律的作用下而呈现出的演化特征。文章还同时指出,在乡村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一种固定的治理模式和制度安排是难以持续有效的,应该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作用下"公地悲剧"的演化规律,并针对不同演化阶段的"公地悲剧"现象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其中,包括主导力量的转换、制度安排的改变等等,从而保证治理的持续有效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永安  冷小黑  
以Z风景区3A创4A愿景中当地政府与风景区经营商两个主体的决策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博弈论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政府和经营商目标不一致的前提下,从政府来说,在政绩驱动下急于达到创4A目标,但政府又不能滥用纳税人的钱追加投资,其意愿是让商家继续投资,为创4A发力;从商家来说,虽然创4A有利于项目营利空间,但是客观上有规避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和投资回报周期长双重风险的意识,还可能由于政府对项目创4A的急切性,导致商家存在"政府有可能追加投资,自己"搭便车"的"等靠要"机会主义思想,追加投资意愿不高;反过来也可能存在政府等待商家投资的搭便车行为。为此,提出以政商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改变激励措施,使政商博弈达到合作状态下较优的均衡结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涛  
资本投入是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和升级的内在动力。本文尝试从中国旅游产业的投资演化分析入手,总结中国乡村旅游投资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产业萌芽、产业发展、快速扩张、提质增效4个阶段,并归纳出与这4个阶段对应的自主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和市场混合经营4种模式;继而围绕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对乡村能人、乡村旅游经营企业、当地政府等多元主体的角色和相互关系的阶段性演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阐释了乡村旅游投资主体角色更替和相互关系变迁的内在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投资收益、投资回报预期、投资主体风险承受能力等是影响乡村旅游投资出现阶段性演化、主体角色更替及其相互关系变迁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出发,剖析了当前乡村旅游投资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业界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发展和投资中面临的困难与阻碍、科学把控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规模提供借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蓉  施国庆  
乡村秩序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主导型村庄数量愈发增多,中坚农民和旅游外来从业者现象愈发显著,进而深刻影响乡村秩序的变迁。本文将X村作为乡村旅游主导型村庄的典型,从该村社会权力秩序、经济分利秩序、人际互动秩序、社会认同秩序等四个维度系统性地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兴起和阻滞两个阶段对X村乡村秩序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兴起和阻滞的发展阶段下,X村乡村秩序四个构成要素均发生形色不一的变迁,致使X村乡村秩序总特征经历熟人道义、利益共享——利益竞争、社会冲突两个阶段的特征转变。由X村乡村旅游与乡村秩序变迁历程可知,如果缺乏合理认知与干预策略,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秩序的影响则是负效应大于正效应的。为此,须借助合理的外力干预措施整合乡村公共空间,以尊重乡村社会内生力量的主体性地位,规制旅游外来从业者阶层的权责界限,从而在乡村旅游发展下型塑成以情感协作、共生发展为特征乡村秩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明珠  
旅游业在世纪之初作为争创新优势的切入点及其在假日经济中的领衔作用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发掘的新进展及其在 1999年被列入我国考古十大发现的消息 ,引发了广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的老题新议 ,本文在强调了古迹旅游资源是构筑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内涵和底蕴基础上 ,进而分析了广州古迹旅游景点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度、地位及其不足 ,提出了广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新构想和实施开发构想的政策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信友  蒲勇健  
乡村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乡村社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经济效用的及时性以及社会、环境效用的外部性和滞后性导致了乡村旅游环境的失真,在利益博弈中政府的缺位和不严格监管降低了这种行为的成本支付,使乡村旅游的原真性开发陷入困境。而走出困境的关键是科学界定政府角色、理顺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法律法规改变博弈方的得益,使博弈达到有利于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的纳什均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池静  崔凤军  
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退化、村民无序争夺有限资源等“公地悲剧”现象十分普遍。乡村旅游资源的产权属性决定了“公地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它表现为公共资源利用无度、公共秩序混沌失序和公共福利供给短缺,导致了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迅速耗损和旅游品牌资产快速衰减,并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田野作业方法,主要分析了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龙坞茶村和山沟沟景区“公地悲剧”的产生原因及其演变情况。文章还探讨了地方政府主导型、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和农村集体组织主导型3种制度模式来解决乡村旅游中“公地悲剧”的基本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忠  钟晓萍  
识别农户分化的模式与特征是科学制定政策的关键。本文引入机器学习聚类分析方法,对CLDS2016年133村3467个农户样本进行聚类,探究我国农户分化状况,以克服农户分化标准选取的主观性及小样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偏差。研究发现,样本期我国农户分化为不依赖农业生产经营,在家庭人口特征、生活条件、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整体小康群体”和以农为生、在其他方面处于劣势的“相对弱势群体”两个群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整体小康群体占主导的“发达村”与相对弱势群体占主导的“欠发达村”之间的显著差异,主要在收入与产业两个方面,进而影响社区人口流动及基础设施条件。此外,在整体小康群体内部呈现出由优势阶层、中坚阶层、力农阶层构成的“橄榄型”阶层分化,而相对弱势群体内部呈现出由工薪阶层、中间阶层、贫农阶层构成的“金字塔型”阶层分化。以家庭人均年收入衡量,样本期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问题比较严重。应从发展农村三次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等方面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强  鞠可心  
作为联结乡村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载体,乡村旅游合作社在调动外来资本积极性和盘活村社资源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本文构建“要素匹配-资本选择-利益博弈-发展嵌入”的分析框架,结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要素匹配与资本选择对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乡村旅游合作社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资本累积性、成员异质性和动态匹配性等特征;乡村旅游合作社基于各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对资本进行选择,并由此决定了外来资本与村社资源在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的地位;外来资本与村社资源在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的合作模式各有优劣,这些合作模式反映了乡村旅游合作社的组织结构演进与内部动态博弈关系;在外来资本嵌入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合作社能否在保持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其是否形成促进外来资本内部化的制度约束和治理机制;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必须在把握外来资本与村社资源动态博弈这一核心主线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功能定位、产权归属、投资出资与收益分配4个方面的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制度设计、运营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得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华强  邹安琼  姚沁  
乡村旅游产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生态环境受损、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冲突。文章重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构建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等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策略选择受监管成本和非保护性开发造成损失的综合影响,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能够提高企业采取保护性开发策略的概率;通过完善乡村旅游开发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增强当地居民的合法利益保障,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有助于建立对旅游企业的多方监督机制,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的有序推进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母涛  
本文在论述旅游资源开发要重视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切实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单点式向系统化转变,由简单化向生态化转变,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耀武  刘佳欣  王慧  
目前发展优质旅游已成为必然要求。乡村旅游同样面临提供优质产品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游客有效需求的紧迫课题。本文基于旅游数字足迹,以636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运用在携程网搜集到41988条网络评论文本,据此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乡村旅游有较高满意度,情感分析中积极情绪占比66.47%;但同时挖掘负面评论后,发现乡村旅游在产品、服务、设施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不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应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优质乡村旅游发展,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有效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