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5)
- 2023(14651)
- 2022(11987)
- 2021(10958)
- 2020(8875)
- 2019(20063)
- 2018(19447)
- 2017(37948)
- 2016(20223)
- 2015(22574)
- 2014(22563)
- 2013(22864)
- 2012(21571)
- 2011(19447)
- 2010(19924)
- 2009(18757)
- 2008(18780)
- 2007(17191)
- 2006(15689)
- 2005(14325)
- 学科
- 济(104533)
- 经济(104422)
- 业(90759)
- 企(71642)
- 企业(71642)
- 管理(66697)
- 农(50956)
- 方法(41608)
- 农业(34163)
- 业经(33935)
- 数学(32328)
- 数学方法(32203)
- 财(31818)
- 中国(28858)
- 地方(25726)
- 制(20532)
- 务(19658)
- 财务(19643)
- 财务管理(19613)
- 企业财务(18621)
- 技术(18617)
- 贸(17136)
- 贸易(17119)
- 策(16689)
- 易(16562)
- 发(16174)
- 和(15484)
- 理论(15257)
- 银(15227)
- 银行(15218)
- 机构
- 学院(303642)
- 大学(293702)
- 济(135621)
- 经济(133181)
- 管理(122081)
- 理学(104342)
- 理学院(103315)
- 管理学(102208)
- 管理学院(101616)
- 研究(99107)
- 中国(81120)
- 财(63969)
- 京(61184)
- 农(59641)
- 科学(55207)
- 财经(49357)
- 江(48947)
- 所(48426)
- 中心(46950)
- 经(44772)
- 农业(44741)
- 业大(43478)
- 研究所(42825)
- 经济学(41315)
- 范(39472)
- 师范(39155)
- 北京(38603)
- 州(38358)
- 经济学院(37484)
- 财经大学(35847)
- 基金
- 项目(191584)
- 科学(154218)
- 研究(146784)
- 基金(140801)
- 家(119337)
- 国家(118088)
- 科学基金(104086)
- 社会(99119)
- 社会科(93765)
- 社会科学(93742)
- 省(76862)
- 基金项目(74902)
- 教育(64779)
- 自然(62531)
- 划(61368)
- 自然科(61086)
- 自然科学(61075)
- 自然科学基金(60050)
- 编号(59297)
- 资助(56516)
- 发(47105)
- 成果(46816)
- 部(43235)
- 创(42145)
- 重点(41699)
- 国家社会(41396)
- 业(40592)
- 课题(40383)
- 发展(39412)
- 制(38849)
- 期刊
- 济(166527)
- 经济(166527)
- 研究(91830)
- 中国(64561)
- 农(62903)
- 财(50454)
- 管理(46631)
- 农业(42271)
- 科学(41083)
- 学报(38573)
- 融(35583)
- 金融(35583)
- 业经(34098)
- 大学(31810)
- 学学(30422)
- 教育(26778)
- 技术(26696)
- 财经(25072)
- 经济研究(24190)
- 问题(22496)
- 经(21605)
- 业(21396)
- 技术经济(17407)
- 世界(16923)
- 农村(16112)
- 村(16112)
- 商业(16037)
- 农业经济(15745)
- 贸(15548)
- 经济问题(15394)
共检索到474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张科 王红建 熊子怡 胡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基于2001—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实证评估乡村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在整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基础公共品供给、三产融合以及非农就业,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的发现不仅厘清了乡村旅游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乡收入差距 双重差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细嘉 张科 熊子怡 胡兵
稳住农村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压舱石”。本文以中国2005—2020年2 49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评估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并且在东部地区、市辖区和县级市该效应更明显,但是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在作用机制上,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转型,从而促进农民经营增收和非农就业;并且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对该效应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进一步检验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旅游的农民增收效应随着农民收入增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民收入 结构转型 双重差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宇 王璐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本研究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1年全国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其内在机制及作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农旅融合政策显著促进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且在运用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等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政策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乡人员流动来弥合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呈现出区域异质性。因此,为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议持续发挥示范县的带动引领作用,明确非示范县“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推动城乡间人员的畅通流动;实施精准的差异化措施,更好发挥农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效应,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宇 王璐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本研究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1年全国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其内在机制及作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农旅融合政策显著促进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且在运用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等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政策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乡人员流动来弥合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呈现出区域异质性。因此,为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议持续发挥示范县的带动引领作用,明确非示范县“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推动城乡间人员的畅通流动;实施精准的差异化措施,更好发挥农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效应,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杰长 刘睿仪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设立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显著增强县域经济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了平行趋势假设、安慰剂检验、PSM—DID模型分析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示范县政策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经济集聚和人力资本等作用机制推动县域经济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实施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农旅融合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农旅融合发展要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实施分类指导原则、深化产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紧跟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县域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旅融合 准自然实验 县域经济 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彬彬 米增渝 张正河
休闲农业是实现我国乡村内生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手段。利用2007—2016年全国1 382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以2010年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研究对象,设定示范县评定为外部政策冲击点,使用PSM-DID方法对示范县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分析政策影响的动态效应和边际效益,检验模型的稳健性,阐明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休闲农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显著,设立示范县时间越长,经济贡献越来越大。②休闲农业示范县边际效益递减,后期进入的示范县经济贡献逐渐减弱,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带动效益的增长。③休闲农业主要通过财政手段作用于地区经济,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具有滞后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喜 陆建珍 王凯 王海涛 江艳军
[目的]基于产业融合视角,探讨农旅融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证支撑。[方法]运用2010—2017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检验农旅融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且检验城镇化是否发挥门槛作用。[结果](1)农旅融合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且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东部地区和非农业大市的农旅融合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效果较好,显著为正。(3)农旅融合通过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作用路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农旅融合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城镇化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54,即当城镇化水平高于门槛值时,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才会显现。[结论]因此,建议继续推荐示范县评选,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重视区域差异性,推行差异化发展策略;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创新农旅融合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机制等等,以期推动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平波 钟漪萍
本研究利用2010~2016年的全国地级市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农业生态效率,进而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实证分析了被既有文献所忽视的农旅融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剖析了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促进机制,并对其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有益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尤其当融合水平较高时,促进作用呈增强态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推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功效最大,中部地区促进作用较之于东部地区要弱,西部地区促进作用在跨越门槛值前不明显,但跨越门槛值后显著提升。在影响机制上,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要素投入均伴随融合水平的不断提升而相应减少;农药、化肥等要素投入在融合初期并未减少,但在跨越门槛值后,呈现迅速减少态势。本文为考察农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贡献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验证了融合示范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政府支持 农旅融合 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已有的研究文献并没有系统说明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文章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分省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发展能够显著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旅游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旅游发展对农村人均实际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关系,而与城镇人均实际收入之间关系则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旅游发展对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关系。除此之外,财政分权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关系中起负调节作用;城市化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祖辉 宋文豪 成威松 李夏欣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18年中国816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多期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机理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会导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04%,尤其在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政策的增收效应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增收效应越来越强;此外,作用机理检验表明,提高乡村非农就业水平和增加农业技术采用是示范县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中介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经纬 谭光万 王秀东
[目的]研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探究其消费促进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并对消费促进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为更好地发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消费促进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7—2019年775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多期PSM-DID模型,验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消费促进效应,并对其异质性进行探究。[结果]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消费促进效应存在时滞性,随着时间推移,消费促进效应愈发显著。②消费促进效应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消费促进效应目前只在发达地区显著,而在欠发达地区,消费促进效应并不明显。③消费促进效应的重要中介机制之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结论]各地政府应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进行长期支持,保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各地在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时要注意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特色休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在评价产业发展成效时应将体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推动发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消费促进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贤棠 刘大均 胡静 侯建楠
以48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对其空间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分布密度进行定量表征,并运用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示范点在地理空间上趋于聚集分布状态,属于凝聚型分布格局。2示范点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且分形结构较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是围绕城市、交通等地理要素展开。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京津冀、长三角的密度最大,珠三角、闽东南和川渝等地次之。4示范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客源市场和交通区位的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城"、"沿路"的分布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莉琴 胡永飞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启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已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土风情、便利的道路交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等发展基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然面临着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对外宣传营销不足的挑战,只有构建管理体系、创新产品和项目、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知名品牌,才能在新阶段推进和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添砖加瓦。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昊
经济学范畴下的"旅游"是一种单纯的文化消费活动,人们通过"旅"的空间转移在"行"的过程中达到观光、娱乐等目的,以"短暂停留"和"大量支出"为基本表现形式。"十三五"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客观上,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的支撑,这其中既包括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颖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着重体现"关注质量、提升效益"新常态时期的到来,传统农业现已面临产品价格走低及生产成本上扬的瓶颈,亟须行业内部高举国家改革创新的旗帜来引领其另辟发展路径,即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以形成农业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笔者基于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这一视角,对其相关理论进行简单概述,分析国外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先进经验,并对中国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现存症结进行剖析,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革新的优化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