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33)
- 2023(18269)
- 2022(14903)
- 2021(13563)
- 2020(11057)
- 2019(24747)
- 2018(24161)
- 2017(46068)
- 2016(24643)
- 2015(27029)
- 2014(26824)
- 2013(26353)
- 2012(24025)
- 2011(21625)
- 2010(21410)
- 2009(19539)
- 2008(18473)
- 2007(16323)
- 2006(14457)
- 2005(12426)
- 学科
- 济(108500)
- 经济(108384)
- 业(68231)
- 管理(66039)
- 企(50048)
- 企业(50048)
- 方法(44452)
- 农(39533)
- 数学(38870)
- 数学方法(38449)
- 中国(32373)
- 地方(27445)
- 业经(26534)
- 农业(26456)
- 财(25024)
- 贸(19237)
- 贸易(19225)
- 制(19083)
- 学(19041)
- 易(18607)
- 发(17227)
- 环境(16930)
- 银(16895)
- 银行(16849)
- 融(16467)
- 金融(16465)
- 行(16236)
- 技术(16034)
- 理论(14265)
- 产业(13932)
- 机构
- 学院(348544)
- 大学(343494)
- 济(145766)
- 经济(142995)
- 管理(134341)
- 研究(118390)
- 理学(116785)
- 理学院(115483)
- 管理学(113429)
- 管理学院(112779)
- 中国(89161)
- 科学(73028)
- 京(71271)
- 农(66138)
- 财(64356)
- 所(58359)
- 中心(55322)
- 业大(54621)
- 研究所(53388)
- 江(51770)
- 财经(51756)
- 农业(50853)
- 经(47265)
- 范(46689)
- 师范(46122)
- 经济学(45223)
- 北京(44017)
- 院(42821)
- 州(41104)
- 经济学院(40984)
- 基金
- 项目(243218)
- 科学(193089)
- 基金(178462)
- 研究(173911)
- 家(157347)
- 国家(155992)
- 科学基金(134410)
- 社会(115296)
- 社会科(109317)
- 社会科学(109295)
- 省(96086)
- 基金项目(95095)
- 自然(86577)
- 自然科(84646)
- 自然科学(84626)
- 自然科学基金(83108)
- 划(80403)
- 教育(78735)
- 资助(71362)
- 编号(68201)
- 发(57025)
- 重点(54751)
- 部(52926)
- 成果(52665)
- 创(51029)
- 国家社会(48808)
- 创新(47703)
- 课题(47124)
- 科研(46729)
- 教育部(45461)
共检索到507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菲菲 赵静 高科佳
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则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背景,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新型城镇化具有强化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赋能作用。最后文章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视角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霄楠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入“深水区”,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下的流通效率提升,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更好利用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对城乡消费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本文采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采用S-GMM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两者具备显著的“互补效应”。不同地区表现出异质化影响途径,东部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消费差距,而中西部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显著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但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则在三大经济区表现出一致影响,有效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在推动城乡消费差距均衡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的贡献度最高,商贸流通效率提升的作用次之,其他要素贡献相对较低。
关键词:
城乡消费差距 新型城镇化 商贸流通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薄利侠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与居民消费差距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也是新发展格局下提振消费内循环的重要手段。基于乡村旅游业发展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动态关系的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受教育水平都会对我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发挥作用,共同成为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应强化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夯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做好品牌宣传,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经纬 谭光万 王秀东
[目的]研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探究其消费促进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并对消费促进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为更好地发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消费促进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7—2019年775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多期PSM-DID模型,验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消费促进效应,并对其异质性进行探究。[结果]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消费促进效应存在时滞性,随着时间推移,消费促进效应愈发显著。②消费促进效应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消费促进效应目前只在发达地区显著,而在欠发达地区,消费促进效应并不明显。③消费促进效应的重要中介机制之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结论]各地政府应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进行长期支持,保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各地在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时要注意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特色休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在评价产业发展成效时应将体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推动发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消费促进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少甫 范兆媛
利用动态系统GMM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城镇化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镇化质量只对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中部不显著,且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更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少甫 范兆媛
利用动态系统GMM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城镇化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镇化质量只对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中部不显著,且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振华 陈恒智
文章采用误差修正模型(VEC)对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则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着力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并通过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凯 聂丽
从1985-2012年全国城镇化和居民消费支出的互动关系来看,城镇化同消费支出变化及平均消费倾向变化并无直接关联;从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来看,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的主因仍在于收入的提高,经济增长对扩大消费也有显著正影响,但城镇化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提高实际上并没有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分割性户籍制度、缺位的社会保障以及相对牢固的习惯习俗,阻断了城镇化同居民消费增长的联系。
关键词:
城镇化 消费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云熙
在当前的“双循环”背景下,我国一些地区仍采取单纯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发展模式,忽视了人口、绿色、经济、土地以及社会等五个因素之间的平衡,未能提升综合城镇化水平。基于此,为了引导各地区更好地发挥综合城镇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探究综合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受到综合城镇化的积极影响,而乡村居民消费则受到综合城镇化的消极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和乡村居民消费均受到居民收入的积极影响;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消费受到滞后一期综合城镇化水平的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云 米双红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2011-2019年全国30个省区市(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样本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功效,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所起到的功效更强。但是,在纳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功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高水平区域内,两者的综合效应依然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产生赋能作用,而在低水平区域,两者的综合效应不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带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最后本文进一步从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城乡居民自身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松 陈丽 雷春平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而居民收入水平虽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相较于宏观经济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而收入分配不均主要体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无疑会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需重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包容性产业升级概念的提出旨在推动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弥合城乡居民发展权利差距,进而弥合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此,本文将从包容性发展视域出发,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旨在为各地方政府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弥合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我国不同地区达到高包容性产业升级水平的省份数量均有所提升,由2012年11个省份完成高包容性产业升级增加到2021年2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当包容性产业升级水平越高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更加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昊芸 张扬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流通业智能化转型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难题的关键。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切入,依托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框架,梳理流通业智能化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影响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02—2022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智能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流通业智能化程度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流通业智能化在面对负向宏观冲击时具有增长韧性,面对正向宏观冲击时表现出发展潜力;流通业智能化发展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等渠道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因此,驱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弥合区域数字鸿沟、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可为提振居民消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小丽 王磊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测算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镇化率,分别描绘出湖北省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变动轨迹及发展现状,进而实证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建设的动态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同升同降的长期关系。对此,文章提出推动中心镇镶嵌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建设,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较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但城乡发展仍有不均衡的现象,在消费结构层面比较明显。本文基于我国2008-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居民收入为中介变量构建模型,研究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的影响。从研究结果看出,流通业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负向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生存型消费差距,其次是享受型消费差距,最后是发展型消费差距。从地区来看,对东部地区的三种消费差距影响都显著,对中部地区的发展型消费差距和享受型消费差距影响显著,对西部地区的生存型消费差距显著,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军
人工智能发展正深刻影响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消费内容和消费渠道。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模型对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工智能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人工智能发展会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人工智能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具体来说,东部地区效果较中部地区更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影响并不显著;在不同城乡消费差距水平上,人工智能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收敛作用也不同,具体来说呈先增强后下降的倒“U”型作用轨迹。该研究结论为“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推进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城乡消费差距 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