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5)
- 2023(19448)
- 2022(16346)
- 2021(14913)
- 2020(12247)
- 2019(27606)
- 2018(26896)
- 2017(51446)
- 2016(27659)
- 2015(30183)
- 2014(29647)
- 2013(29240)
- 2012(27125)
- 2011(24683)
- 2010(24650)
- 2009(22724)
- 2008(22156)
- 2007(19637)
- 2006(17138)
- 2005(14880)
- 学科
- 济(121457)
- 经济(121341)
- 业(79630)
- 管理(77253)
- 企(62095)
- 企业(62095)
- 方法(54054)
- 数学(46894)
- 数学方法(46387)
- 农(39508)
- 中国(33472)
- 财(29459)
- 业经(28345)
- 地方(28331)
- 农业(26489)
- 学(23667)
- 制(22016)
- 贸(21578)
- 贸易(21565)
- 技术(20991)
- 易(20866)
- 银(19621)
- 银行(19564)
- 融(19384)
- 金融(19383)
- 行(18800)
- 理论(18374)
- 环境(18031)
- 务(17589)
- 财务(17540)
- 机构
- 学院(394353)
- 大学(391745)
- 济(163781)
- 经济(160641)
- 管理(151879)
- 研究(133364)
- 理学(132038)
- 理学院(130558)
- 管理学(128280)
- 管理学院(127531)
- 中国(100391)
- 科学(82402)
- 京(80945)
- 财(74876)
- 农(73253)
- 所(66314)
- 中心(61921)
- 业大(61256)
- 研究所(60548)
- 财经(60075)
- 江(58502)
- 农业(56749)
- 经(54879)
- 范(51707)
- 经济学(51445)
- 师范(51065)
- 北京(50087)
- 院(48061)
- 州(46801)
- 经济学院(46587)
- 基金
- 项目(272012)
- 科学(215685)
- 基金(199850)
- 研究(193301)
- 家(176386)
- 国家(174879)
- 科学基金(150448)
- 社会(126970)
- 社会科(120498)
- 社会科学(120475)
- 省(107159)
- 基金项目(105878)
- 自然(97925)
- 自然科(95776)
- 自然科学(95751)
- 自然科学基金(94072)
- 划(89846)
- 教育(88321)
- 资助(81230)
- 编号(74816)
- 发(62062)
- 重点(61362)
- 部(59780)
- 成果(58975)
- 创(58341)
- 创新(54655)
- 国家社会(53559)
- 科研(52550)
- 课题(52415)
- 教育部(51342)
- 期刊
- 济(177806)
- 经济(177806)
- 研究(110160)
- 中国(76115)
- 农(69797)
- 学报(66092)
- 科学(60915)
- 财(56189)
- 管理(55118)
- 大学(50405)
- 学学(48096)
- 农业(46770)
- 融(38711)
- 金融(38711)
- 教育(37586)
- 技术(32587)
- 业经(32318)
- 财经(29578)
- 经济研究(28752)
- 经(25507)
- 问题(23799)
- 业(23145)
- 版(20113)
- 科技(19178)
- 统计(18851)
- 技术经济(18798)
- 商业(18707)
- 策(17941)
- 贸(17679)
- 业大(17168)
共检索到575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佳 赵青华
从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部署到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深入,乡村旅游发展在增强我国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支撑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持续深化。本文以新内源性发展理论为核心、以多元理论互构为原则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多层次理论解释框架,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显著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促进劳动力结构非农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释放乡村振兴红利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和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度区间;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存在异质性,区域上空间效应表现为直接效应由“西部向东部和中部递减”、溢出效应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递减”的包容性、协调性发展,维度上表现为直接效应以“生活富裕”为核心、溢出效应以“产业兴旺”为焦点的内源性、综合性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胡立君
文章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乡村振兴水平跨过门槛值后能够更有效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胡立君
文章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乡村振兴水平跨过门槛值后能够更有效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舒伯阳 刘玲
一、何谓乡村振兴?形神兼备的乡村方能振兴1.乡村振兴正在成为国家战略之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同时,明确了乡村振兴的三阶段目标,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虹 张行发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展,居民广泛参与并构建公平利益联结机制增进了居民社区认同,嵌入在乡村中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文化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外部市场联结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乡村精英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多要素结合推动了乡村新内源性发展。研究拓展了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为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耦合协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红霞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前往世界各地旅游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古已有之。严格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于二十一世纪,形成了农家乐、田园农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洋家乐等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支持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党和国家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是乡村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小英 令涛 张宗军
文章利用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虽然相互贡献度较低,但加深趋势逐步显现。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逐步融合、协调发展的效应逐渐凸显,耦合协调度等级发生了明显迁移,轻度及濒临失调省份占比下降至零,初级协调省份占比不断扩大,勉强协调成为主要类型;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全局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中,“高高”型省份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型省份多分布在西部地区,“高低”型省份和“低高”型省份相对分散。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以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成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同时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而针对发展建设过程中千村一面的发展模式,产品同质化、产业结构单一和难以持续等问题尤为突出,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文旅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关系交互、文化活化、符号设计、数字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文旅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估指标体系,并对127个县级乡村文旅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得分来看,我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文化创意赋能方面表现较好;从其影响因素来看,充分挖掘本土创意潜能,合理配置资源,有助于提高乡村综合发展质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启示:各地应根据自身优势,发挥多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文化和旅游 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凡
乡村文化与旅游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双重动力"。通过发展基于乡村文化的旅游经济,能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构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全面融合,从而拓宽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栾玲
乡村旅游通过让游客在乡村中参加旅游活动,感受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增长。近年来地方政府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建设,但目前乡村旅游经济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加强乡村旅游经济管理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季云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正处于农业转型期,如何引导农业成功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法国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借鉴法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美化乡村环境、带动农民就业和推动城乡一体化等,符合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法国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玲强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路径:一是乡村旅游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形成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一产与三产的结合;二是乡村旅游可以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