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6)
2023(18073)
2022(15428)
2021(14216)
2020(11693)
2019(26706)
2018(26141)
2017(48794)
2016(27042)
2015(30337)
2014(30586)
2013(30133)
2012(28597)
2011(26150)
2010(26522)
2009(24558)
2008(24616)
2007(22688)
2006(20324)
2005(18136)
作者
(83457)
(69684)
(69673)
(66110)
(44182)
(34050)
(31737)
(27164)
(26501)
(25257)
(23896)
(23665)
(22694)
(21886)
(21654)
(21638)
(21421)
(20449)
(20353)
(20119)
(17668)
(17535)
(16938)
(15966)
(15959)
(15834)
(15596)
(15479)
(14325)
(14220)
学科
(113653)
经济(113453)
管理(70323)
(70181)
(52732)
企业(52732)
方法(44700)
(40936)
数学(36654)
数学方法(36207)
中国(34121)
地方(30238)
业经(28275)
农业(27316)
(27138)
(25949)
(22099)
(21056)
贸易(21041)
(20292)
理论(19514)
(18340)
银行(18265)
(18185)
环境(17605)
(17558)
金融(17554)
(17484)
(17205)
技术(16142)
机构
学院(394231)
大学(391037)
(152414)
经济(148749)
管理(140585)
研究(140435)
理学(119507)
理学院(117863)
管理学(115460)
管理学院(114696)
中国(106071)
科学(91476)
(85212)
(81685)
(74215)
(70994)
研究所(67186)
中心(65013)
业大(64667)
(64275)
农业(63647)
(56829)
师范(56136)
财经(55088)
北京(53900)
(51355)
(50100)
(49603)
(48731)
经济学(45791)
基金
项目(256619)
科学(198304)
研究(183628)
基金(181206)
(160659)
国家(159143)
科学基金(133379)
社会(115172)
社会科(107999)
社会科学(107962)
(104030)
基金项目(96914)
(87048)
自然(86455)
自然科(84367)
自然科学(84340)
教育(83905)
自然科学基金(82819)
编号(75245)
资助(73139)
成果(61793)
(59793)
重点(58320)
(54425)
课题(53611)
(52523)
科研(49312)
创新(49039)
计划(48301)
发展(46699)
期刊
(183031)
经济(183031)
研究(115005)
中国(87744)
(78230)
学报(71972)
科学(63489)
(55767)
大学(52943)
农业(52214)
学学(49737)
管理(49417)
教育(47743)
(37553)
金融(37553)
技术(33423)
业经(32945)
经济研究(27430)
财经(26837)
(26561)
问题(24459)
(23182)
(22613)
图书(21478)
资源(19084)
业大(18922)
科技(18844)
技术经济(18803)
(18351)
商业(18094)
共检索到609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慧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的社会空间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文章对著名景区丹霞山瑶塘村进行实地调研,在当地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对村民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探讨瑶塘村的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瑶塘村在居住空间、职业和收入结构、社会关系结构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空间分异情况,而生产方式的变革、精英的决策、个人条件的局限及公共空间的匮乏是瑶塘村社会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徐宁  谢雪莲  
农户可持续生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旅游生计效率的概念及理论模型,构建生计资本的投入指标(旅游用地面积、旅游资金投入及劳动力投入)和以家庭旅游年收入为主的生计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丹霞山128个农户的旅游生计效率。结果表明,农户旅游生计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均值为0.748 5,旅游对提升农户生计效率作用显著。旅游用地、资金及劳动力的投入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农户需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才能有效提高生计效率。家庭区位条件、教育水平、人情开支、旅游技能以及旅游生计方式数量对旅游生计效率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运  茆长荣  
文章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为例,根据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包括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规模、类型、布局、就业人口特征、从业人员招聘、从业人员的稳定性与流动性;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的基本特征、政府政策引导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小企业对景区的依附特征;找出企业当前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产生困难的原因;提出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国内较为薄弱的旅游小企业研究提供了有益充实和新的案例积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益  
对于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景区进行旅游经济影响对比研究,揭示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影响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促进旅游接待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丹霞山和世外桃源两个景区的案例对比分析表明,空间地理环境、产权体制和开发模式是造成旅游经济效应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社区旅游开发模式是解决旅游经济效应水平呈阶段性下降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国南  
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以及丹霞山风景名胜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1991年12月9日至12日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举行。与会者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有关科研、旅游单位和香港嘉信国际公司共计41人。这是我国特殊地貌第一次旅游开发专业学术讨论会,对促进丹霞地貌及其旅游业开发及我国风景地貌,特别是特殊风景地貌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朝枝   李子帅  
文章以广东丹霞山风景区内6个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观察和对88位农户的访谈,分析了资源保护背景下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资源保护对旅游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源保护加强时,旅游生计策略选择减少,外出务工生计策略选择增加;当资源保护适中时,农户生计相对多元化,传统生计策略选择相对较高。(2)在资源保护背景下,由于可供选择生计资本有限,家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更容易受资源保护政策执行程度和农户的个人与家庭情感因素、社会资本等因素影响。(3)在资源保护背景下,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机制与以往DFID的分析框架相比,应该更注重对农户个体及家庭的情感因素、社会资本等因素的考虑。同时,文章关注到脆弱性背景的异质性以及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动态性,将个人—家庭—社会的关系纳入生计策略分析框架中,有利于更全面地分析居民的生计策略选择机制和指导自然保护地的社区管理实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彤  
从早期的山区到2004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的旅游发展实现了由不为人知到全球知名的变化,借助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丹霞山旅游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和特征界定,认为民间、政府、专家、企业等开发主体在丹霞山的成功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对其他旅游景区具有值得借鉴的启示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隋春花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现状,在分析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产品发展类型、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三高投入"与"三高效益"紧密结合等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雪花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学术界掀起了乡村旅游研究热,但是把人力资本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核心要素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并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提高乡村旅游人力资本水平的相关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玉鸿  张俊军  
通过分析韶关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城市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论述,探讨了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前景,提出了市域旅游业应贯彻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内筹外引,重点突出,综合配套,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泳乐  刘亭汝  陈苓伊  李嘉敏  
文化遗产作为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人类瑰宝,其保护发展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旅游循环凝视理论聚焦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复兴,为富含传统文化资源的乡村发展振兴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对龙山塘村的禅宗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剖析,通过对龙山塘村的实地调研,发现龙山塘村禅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禅宗文化本土特色不鲜明、展现形式单一生硬、村民主体尚未形成文化认同、对禅宗文化的解读宣传有限等问题,进一步运用旅游循环凝视理论,分析主客间凝视作用下的行为原因,探究未来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为龙山塘村禅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孔森  孔冬艳  王银  杨新军  
以陕西省为例,围绕人口、土地、产业等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构建乡村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平台分析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利用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模型)对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影响因素及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进行探究,以期为陕西省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与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2005—2017年间,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整体呈现西安及其周边以及榆林北部能源区发展程度高,其余地区发展程度低的特点,且乡村转型发展经历了低度转型主导到较低、中度转型主导的发展过程。(2)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加权路网密度、人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和人均耕地资源量是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3)影响因素中除人均耕地资源量对乡村转型发展整体呈现负向影响外,其余因素均呈现正向影响,且对不同县域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效应的空间分异明显。研究对因地制宜地制定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的差异化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随之而来的乡村旅游人数的激增、旅游时段的频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破坏了农村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面对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热浪的到来,我们必须通过乡村旅游的法制化建设来规范管理。本文从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着手,分析乡村旅游法律保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提出完善乡村旅游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在法律保护下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凌  
乡村旅游的发展打破了乡村的封闭性,推动其走向开放,把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外部的广阔地界联系在一起,村民超越乡村自治提出了更高的民主参与要求,这些要求推动了中国乡村从传统的村民治理向现代公民治理发展,乡村治理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开始了重构,并且重构后的乡村治理反作用于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红茶   陈新   王涛   王静  
探究长江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流域保护和流域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流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以长江流域三批次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使用叠加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综合剖析长江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上呈现“上疏中聚下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分布异质性特征明显;在苏浙沪交界地带形成高密度核心区,在成都、重庆、宜昌、吉安等地周围包围区域形成“团块状、椭圆形、条形”的次级高密度核心区;大多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景区发展。应充分利用长江流域资源优势,统筹各方,做好流域旅游发展整体规划,推动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并基于流域各自区位优势,打造差异化、个性化、本土化的乡村旅游业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